APP下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探讨

2021-02-18张新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林业工程技术措施

张新伟

摘要:现如今,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日渐加快,经济发展日趋向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很多不和谐因素,特别是能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变得越发严重,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来有效协调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实现共同发展。本文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一、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主要问题

1.林业工程抗旱树种的选择

由于林业工程建设地区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和土壤结构具有差异性,在林业造林工作中要将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落到实处,科学合理地对植被类型进行选择。通过宏观层面进行分析,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在选择树种以及种植上要充分重视以下两点:一是选择的树种必须要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二是所选择的树种应充分发挥其抗旱特性,同时要全面分析所选择树种的生长特性。由于在选择抗旱工程树种方面缺少实际案例,导致在应用抗旱造林技术方面,表现出盲目化或者泛化的趋势。

2.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实际操作方面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林业工程建设,而且在此方面的实践工作也逐渐增多,这对林业工程抗旱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林业工程种植方面依然很不乐观,抗旱造林效率还亟待提升。由于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专业性非常强,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规范地进行造林工作,如若技术操作不规范,会影响树种的成活率,从而降低干旱地区林业工程造林效果。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好监督工作。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抗旱造林工作的重要性,或者仅考虑抗旱造林工作短期效果,都会影响到抗旱造林的整体成效。

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模式及管理方面

对于林业工程理念和实践最早源于国外,而在国内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对我国特殊的地理特性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地保证林业工程实施与当地自然环境协调统一,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在林业工程实践中,很多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都是照搬国外的一些技术形式,导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出现很多误差,反映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及其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二、林业工程不同类型造林树种的抗旱性能表现

1.阔叶树种

阔叶树种在抗旱性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应结合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树种,如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树种,如旱柳、榆树、槐树、花椒以及椿树等,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地选择树种进行栽植。

2.针叶树种

在林业工程中应用针叶树种,可以充分发挥出此类树种整体的抗旱性能,扩大干旱地区林业工程造林面积,比如柏树、樟树以及油松等。青海海北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此类树种进行栽植。

3.灌木树种

适宜在干旱地区栽植的灌木树种非常多,在干旱荒漠区可以种植大量灌木树种,如山皂角、柠条、连翘、酸枣树以及柽柳等灌木树种。

三、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类型

蓄水保墒、高效集水、集水整地等技术都是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主要技术类型。蓄水保墒技术可以分为土内蓄水保墒与地表覆盖保墒。土内蓄水保墒是指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持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通常在深度疏松土地的基础上,将绿肥、有机肥、土壤改良剂施入树穴中。而针对土壤含水量相对偏高的种植地区可采取地表覆盖保墒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土壤水分随蒸发流失。首先在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整为近漏斗形,树盘表面应覆盖在附近的枯枝落叶、农作物秸秆以及草皮石块上;其次把地膜铺在地表下2~5cm处并覆盖枯枝落叶来延长其使用寿命;最后在铺盖地膜的区域喷洒聚丙烯酸等化学试剂,可提升10%以上土壤的含水量。高效集水技术就是在抗旱林地上游修建集水场、贮水池等设施,其修建面积需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降水量、需水量、径流系数进行规划,同时注意集水面要进行硬化防渗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水分流失。针对半干旱、干旱地区可以使用集水整地技术,以确保将降水径流引入树木的根系地带。具体就是在林地整地期间,将集水坡面、集水面铲平并压实,再用防渗材料进行处理,可有效提高降水的利用率,减少地表蒸发量,避免水分浪费,保证抗旱林的水资源供给,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四、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1.科学整地

在开展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前,应充分做好土地整理工作,这样才能为树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树木成活率,所以做好干旱地区林业工程造林区域的整地工作非常重要,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保持土壤墒情,积蓄更多水分。加强整地工作,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利于土壤熟化,增加土壤肥力。整地工作的开展,利于土层充分照射阳光,控制和减少土壤中的病虫源。对于造林时间节点而言,可在开展造林工作前的6个月左右进行整地,也可在上一个季节降水之后进行整地。造林地气候干燥,在整地工作中要加强植被保护,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同时运用鱼鳞坑进行整地,根据60cm×40cm×40cm设置鱼鳞坑,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合理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營养物质,保证树木成活率。

2.充分做好植被选种以及设施改善工作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造林地的气候、地理位置以及土质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造林方式,结合造林地地质与土壤情况对种植树种进行科学选择。在选择植被时充分考虑土地沙化情况以及固根能力,首选具有较高成活率的优质抗旱树种。另外,在选择造林树种的过程中,要对当地的土壤、温湿度条件、树种寿命、交通运输以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认真落实到造林实践中。在确定树种植被类型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全面分析,并对实施过程加强控制,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造林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不断完善造林配套设施,如造林的器械工具以及运输植被道路等。

3.不断创新林业工程造林技术及其管理模式

(1)容器苗造林。主要在贫瘠干旱的浅山地区,可以使土壤贫瘠、土质条件不良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幅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抗旱造林工作中,可以利用侧柏、油松以及樟子松等树种实施容器苗造林技术。在栽植苗木的过程中,保证容器土坨完整,将容器底部去掉,保护好苗木根系,提升苗木成活率,苗木种植深度与容器带口相比,要超过2cm以上,之后对土壤进行夯实,提高土壤墒情,并将一层系统覆盖在坑口上。此项造林技术应用较多,技术成熟度高,可以在干旱地区造林工作中普及应用。

(2)覆膜造林。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中,可借鉴农业种植的地膜覆盖技术的经验,利用此项技术可以提升造林成活率。干旱地区造林地通过覆膜技术,能够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增加地温,保证苗木成活率。

结束语

林业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更应对林业工程加强研究与实践,针对干旱地区地理状况以及气候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保证林木造林成活率,提高抗旱造林整体质量,这样才能使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成效显著,不断改善干旱地区恶劣的气候环境,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常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花卉,2019(6):172-173.

[2]易延伟.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及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9):192.

[3]乔轶华.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8,38(8):165-166.

猜你喜欢

林业工程技术措施
探究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国有林业工程投资经济效益探讨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