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营造视角下对地方乡俗保育的探讨

2021-02-18黄文房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摘要:随着“文化自信”的浪潮兴起,日渐式微的乡俗传统逐渐得到更多重视。岑溪市三堡镇的春节风俗主要以拜龙母娘娘、上灯节、抢花炮为特色性的关键环节,笔者尝试在文化保育的视角下,探讨在地人丁资源的发展,并在重视乡俗传统的基础上,转化本土优势,为农村社区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社区营造;农村社会工作;春节风俗;龙母;上灯节;抢花炮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剖析了国人的乡土性,农民的生活围绕着土地,所以“安土重迁”“土里土气”,但却有着熟悉的人群圈子,墨守成规的相互间的信任、团结、归属感等。费孝通在“差序格局”“维系着的私人道德”“家族”等篇章中,对中国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进行了细致的阐释,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多元价值观念激烈冲击之下,虽则有有所差别,但费老提及的源自“乡土”的“熟人”内里还在[1]。

国内的农村发展,经历了城乡二元制、新农村计划、脱贫攻坚战,到现在的乡村振兴计划,“三农”问题向来是党中央的头等大事,但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农村社区发展的工作,从自上而下的政令推行一路走来,已经逐渐转入自下而上的自我治理的实践和探索之路,我们经受着道路“交叉”所带来的“不适”与机遇。

近年来,起源于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概念,开始融入到国内的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等工作当中来,而其中的文化保育概念也在社区社会工作,特別是农村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当中被应用的相当广泛。

1 研究缘起

笔者调研的广西岑溪市三堡镇,年轻人多选择背井离乡在外打拼。回乡过春节的年轻人普遍认为家乡的年味淡了很多,面对传统的节庆很多年轻人也会精简掉很多繁琐的环节;但是,仍有年长的居民在坚持利用庙会、祠堂等传统方式在春节期间敬奉诸方神明、祈愿平安顺遂;另外,亦有年轻人尝试组织球赛、拔河等具备竞技性的现代运动,组织文艺汇演等现代化娱乐方式;而具备地方特色的牛娘剧等形式,已有所式微。然而,对于春节这一年一度的大型团聚仪式,现代和传统虽有所“博弈”,拜龙母、上灯节、抢花炮仍是春节期间,三堡最为关键和隆重的环节。

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中,在社区营造的视角之下,如何利用好三堡当地的习俗,吸引年轻人回乡扎根,发扬社区优势、建设社区未来,这是本文尝试融合文化保育理念,从地方乡俗出发开展社区营造探讨的核心议题。

2 三堡的春节重要习俗调研分析

三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的下辖镇,位于岑溪市西北部,义昌江下游。北与梧州市辖的藤县接壤,西邻岑溪市波塘镇,南临岑溪市岑城镇,东靠岑溪市糯垌镇。三堡春节的大部分习俗与国内其他地方,差异不大。比较具备地方特色,且相对隆重的庆典当属拜龙母娘娘、上灯节、抢花炮这三个环节。

2.1 拜龙母娘娘

在三堡,于上世纪末翻新重建的龙母庙一直香火鼎盛。人们大事小情都会去拜龙母娘娘,数春节期间最为隆重。调研发现,人们口述谈及龙母娘娘的传说中,在三堡最为流行的版本是:远古时期的某位女性领袖在抗击洪灾中牺牲了,为纪念和供奉其金身,便在拾到其鞋子的地方建起了龙母庙。龙母庙全年都有香火,每年还有大量从外地慕名而来的信男善女到庙里祈福发愿。从庙里满墙的还愿锦旗来看,龙母娘娘是非常“灵验”的、“有求必应”的。

春节期间,祭拜龙母娘娘是每家每户必做且自发的行为。人们通常会杀一只肥硕的阉鸡和着一块带皮的猪肉同时用水煮熟,点好蜡烛檀香迎请龙母娘娘前来尊享贡品,家里的男女老少先后作揖拜上三五下之后,先茶后酒地将之洒于祭案前。祭拜龙母娘娘这一重要环节,通常在年三十当天要完成一次,年初二在家中祭拜祖宗以后,再去一次庙里上香即可。

龙母庙由本社区内德高望重且有意愿的老人志愿、无偿地担任庙委成员。庙委会在年末时候,向本社区居民募集香资,香资由居民自愿且不限额地提供。个人捐资到达一定额度,庙委会将捐赠者名字刻写在庙内展示的石板上流芳。香资款项由专人负责登记管理、使用,以及定期公示资金情况。有些年份,募集的香资盈余较多,则会在农历年末,邀请本社区的每户派出一到二人前去参与百家宴。

2.2 上灯节

每逢正月初九,是三堡人极为看重的上灯节——主要由上一年添了男丁且已满月的家庭举办酒席,邀请亲朋共同庆贺。三堡属于粤语片区,在粤语中“灯”和“丁”两字读音相近,因此人们用灯来寓意人丁兴旺。在办宴席之前,添丁的家庭会提前备好大型花灯,由新生男婴的父母共同去往家附近的社公(类似于土地神)进行祭拜和“请灯”;之后,会在正月十六以同样程序祭拜,称之“落灯”,当天也需宴请亲朋。逢其时,当地庙宇香火不断,社公、宗祠“大红灯笼高高挂”,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整个镇内都笼罩在一派喜庆热闹的欢乐气氛中,当地人对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元宵节[2]。

“上灯”的意义在于将一个新生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并在亲朋内部“公示”,呼吁大家齐心照顾这位家族的未来。“上灯”的意义也是向本族祖先汇报家族添丁消息,并向神灵求福祈愿。“上灯”常为本家在祖屋举办的庆贺仪式,仪式增强了家族认同感、血缘关系,凝聚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可由此看出当地人对子嗣的重视,以及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革新,笔者调研中发现,已经有少部分年轻人尝试为自家增添的女丁举办“上灯”[3]。

2.3 抢花炮

抢花炮活动,通常于正月十六日在三堡太平庙,由庙委组织隆重举行。届时常有数千人参与,其主要形式是竞技性的争夺,参与竞抢的以年轻人居多。这尊“炮”相当于一个流动性的神灵,抢到者,即可将之请回自己所在区域供奉一年。抢到“炮”并提供资金参与供奉的人,被称为“炮东”。“炮东”们通常需集资,向庙委缴纳一笔“炮资”以填补庙委组织活动的垫资;另外,“炮东们”还需要举办两场宴席,一场是宴请邻里亲朋庆贺,另一场则是年末送还花炮时的宴席。笔者调研中,人们表示历年来已有多位“炮东”因此发家致富、多子多福。

笔者调研并结合文献资料了解到,抢花炮的起源地存在很多说法,很有可能是三堡人借鉴少数民族活动,并加入自身崇拜神灵护佑的元素,最终形成的目前制度。周会兰(2019)表示抢花炮活动不仅是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引来大批游客进行现场观看和去周边游玩,一定程度上带动着区域的产业经济发展;同时也在凝聚民心、整合乡村社会、推进居民公平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4]。

3 “兴丁重土”的传承与创新

社区营造概念中,有三个重要的支撑点:社区公共议题、社区公共空间、社造行动力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社区共同体的形成和意识巩固,从人群、文化、产业、景观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全方面的自下而上的营造和自我治理过程[5]。文化保育是这其中重要的一环,但它绝非孤立地介入即可完成,而是需要另外几个方面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1 兴丁

体现着三堡社区重视人丁兴旺的上灯节,是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充满“乡土”气息的淳朴的农村思维,同时也因应其出现的个别家庭为“女丁”添灯的小小突破口,这已经成为了一个蜕变的重要契机了。李育民(1995)在对南宁市上林县“灯酒节”探析,壮族人生育的家庭因男女丁不同而向村集体提供不一样的菜品,自家设宴结合村集体吃席,办设灯酒的习俗,也能为三堡社区的“上灯节”的焕发新机提供很好的参考蓝本[7]。

经过整理文献资料发现,龙母文化实际盛传于西江流域的桂平、梧州、广东悦城等地。龙母既是一个护佑平安的神灵,同时一些地区也附着了孝义、礼仪、女性英雄等诸多龙母精神[8],这些都可以作为逐渐摒弃重男轻女,推行性别平等的根据。另外,“兴丁”更应该突破婴幼儿的范畴,走向践行农村公民素质培养、发展人力资源潜力开发上,为社区的后续发展开拓坚实力量。

3.2 重土

在这里,笔者将“重土”一词解释为重视当地的在地建设,以及重视在地原生的传统发展——换个说法,就是一个是要重视当地这个“土”,另一个要重视原本从这个“土”里长出来的人、事、物以及他初始的美好样子。在地建设,不仅仅围绕经济生产,亦应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层面,近些年三堡社区开始修建的河堤步道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后续仍需要在更多方面回馈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好注重人地关系的良好有序。亦如近些年已经渐趋式微的牛娘剧,近年因这缘故岑溪文化事业部门将之成功申请为省级非遗就是一个很好做法。同理,抢花炮活动也需要开拓成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加入至中小学成为一项竞技运动等。

3.3 小结

注重后代人丁的发展,并以更多传统的仪式赋予意义,增进族人的团结、亲朋的关照,这些都是三堡开展社造的重要优势;龙母文化的盛行,有待赋予更多的积极意涵,使得人们可以在龙母这一信仰的带领下,助力人们在社区发展的征途中开疆拓土,这是三堡开展社造所拥有的抓手;抢花炮活动在宗族荣誉、个人竞技方面影响因子的叠加,这是三堡开展社造过程的催化剂。

综述,以渐进式推进性别平等的“兴丁”项目作为社区公共议题,以龙母文化及其基地龙母庙分别作为精神性和物质性社区公共空间,以推广抢花炮运动所形成的社区自组织作为主要的行动力量,并在过程中进行力量扩展;营造社区地域、凝聚社区人群,由每一个鲜明又有所联系的小共同体,又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共同体,实现民族复兴,充分实现公民个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4:第1-8页.

[2]韦静,独特的年俗——岑溪“上灯节”. 广西电业协会,2019:第58-59页.

[3]黄顺兰. 广西岑溪上灯节初探. 广西师范大学,2015:第26-29页.

[4] 周会兰,广西抢花炮项目发展的SWOT研究.广西民族大学,2019:第1-3页.

[5]莫筱筱,明亮.台湾社區营造的经验及启示. 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1):第91-96页.

[6]李育民,广西上林县壮族灯酒节考察.广西民族研究,1995(02):第117-120页.

[7]刘泳斯、张雪松,当代中国女神崇拜现象探源——以西江龙母信仰为例.宗教研究,2015(02):第260-278页.

作者简介:黄文房(1989.1-);男:汉族;广西岑溪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南宁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