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革命精神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之关系梳理

2021-02-18刘兆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孕育和发展了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皖浙赣边区群众锤炼形成的“石屋坑精神”便是红色革命精神的组成部分。全面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发挥红色革命精神指导实践、鼓舞斗志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红色革命精神;“石屋坑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使得“市场化、货币化的社会思潮蔓延,乡村振兴正遭遇“精神挑战”。构建乡村精神共同体,增强乡村群众的精神凝聚力,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环节。而弘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石屋坑精神”,是构建乡村精神共同体乃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

一、“石屋坑精神”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契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精神,更需要构筑新时代乡村精神共同体。“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红色革命精神,正是现阶段构筑乡村精神共同体,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的精神。这主要是因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坚持农业优先发展,而这个总目标与“石屋坑精神”相契合。

首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与“石屋坑精神”相一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经济发展落后、资源分配不均、劳动力外流、留守儿童遍布、隔代教育问题普遍存在是现阶段我国乡村的实情。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这便需要通过升级乡村的产业结构、优化乡村的经济结构、转变乡村的发展方式来实现,需要有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投入,并需要乡村群众努力攻坚克难,坚守在乡村建设的岗位上,这与“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石屋坑精神”有着很大的契合之处。

其次,“乡风文明”与“石屋坑精神”相一致。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对乡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这是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提升的要求。加强对乡村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则是建设乡风文明的重要步骤。“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石屋坑精神”源自于乡村群众不屈不挠的斗争实践中,是乡村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乡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贯穿在革命斗争、社会建设、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各个时期。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弘扬这种积极进取的优良精神传统。

再次,“治理有效”与“石屋坑精神”相一致。树立科学、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实现乡村振兴以致共同富裕,是乡村群众所追求的共同目标,而各方力量的协同参与则需要继续传承并發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革命精神;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牢牢遵循党的领导和决策;“石屋坑精神”,是党在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原则的基础上,和广大群众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成果,在实现乡村振兴,保障“治理有效”的现阶段,实践意义不言而喻。

最后,“生活富裕”与“石屋坑精神”相一致。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支农、兴农战略,首先是要解决贫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生活富裕”这一目标可以看做是“石屋坑精神”的一种延伸。因而,在追求幸福、富裕的道路上,乡村振兴和“石屋坑精神”“不约而同的走到了一起”。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石屋坑精神”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乡村,构建科学自主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首先需要正视并解决乡村的发展问题,因地因时制宜地构建乡村特色发展道路。这首先需要思考和改进乡村现有的体制、理念、道路。相对于城市思维创造能力的日新月异,乡村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输出迎来了“空巢期”,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成为乡村的主要成员,而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使得乡村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自我创造发展的潜能,乡村教育资源匮乏、适龄儿童接受不到较好水平的教育,乡村的发展缺乏创造力,“养老”气氛浓厚,失去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同时,技术水平总体不高,乡村固有的落后观念和传统较为封闭的体制也给乡村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种下很多的荆棘。

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还需要解决共同富裕难题。共同富裕不仅要求“先富带后富”,还要求“城市带动乡村”,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受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社会“优胜劣汰”的机制影响,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执拗。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当前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仍需解决的问题,巩固农村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无论是要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还是巩固乡村脱贫成果,实现精准扶贫、真脱贫,实现乡村振兴,都需要从根本上破除影响乡村发展的传统理念和传统发展机制,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营造“法治、科技、高效、创新”的发展氛围,而“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石屋坑精神”恰为这种理念和氛围的形成,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目标要大力发扬以“不畏艰险、自力更生”为代表的“石屋坑精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有目标、有决心、有能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必须要从源头上解决乡村发展的瓶颈,这需要乡村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致富道路。乡村振兴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智力支持,需要乡村群众团结齐心,精诚协作。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基金项目“党史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021B49);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党史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研究”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21YB51)。

作者简介:刘兆阳,法学硕士,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