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性化护理对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2021-02-15叶萍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2期
关键词:泌乳乳汁初产妇

叶萍珍

(江西省上饶市立医院 上饶 334000)

母乳作为新生儿成长最自然、最安全、最全面的天然食物,为新生儿提供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和抗体[1],可促进新生儿脑部发育、未来身高增长,并保护新生儿免于各种感染,预防诸多疾病发生。喂养过程中的亲密接触亦对新生儿心智发育具有显著作用,完善亲子关系。然而研究数据表明,我国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产后泌乳不足、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不足等诸多因素均导致母乳喂养难以落实[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采用产后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性化护理对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月收治的60 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观察组年龄22~32 岁,平均(26.48±2.46)岁;孕周36~41 周,平均(38.05±1.08)周;阴道分娩21 例,剖宫产9 例;受教育年限6~16 年,平均(9.56±2.51)年。对照组年龄21~31岁,平均(25.88±2.54)岁;孕周37~41 周,平均(38.55±0.88)周;阴道分娩21 例,剖宫产9 例;受教育年限6~16 年,平均(9.33±2.6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初次生产;未合并精神类疾病,无交流障碍;妊娠36 周以上。排除标准:存在哺乳禁忌证;多胎妊娠;合并其他脏器疾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产前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产后安排母婴同室,落实三早原则,实施乳房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性化护理。产后早期泌乳启动:(1)饮食指导,即产妇所摄入的饮食需具备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素等特点,为方便吸收多选择汤类食物,如鲫鱼汤、猪蹄汤、鸡汤等,适量摄入新鲜水果。(2)早期接触,即在常规护理检查之后,将新生儿轻放趴于产妇裸露的胸前,协助产妇托住新生儿臀部,另一手环抱于新生儿背部来确保安全;让母婴以该状态持续接触1 h,当新生儿出现觅食吮吸动作后,配合产妇以适当姿势进行首次哺乳尝试。(3)乳房按摩,即分娩6 h 后让产妇平卧于床上,双乳完全暴露,以45℃湿毛巾对乳房热敷3~5 min,按摩者双手螺旋均匀按摩乳房,从左乳下方至右乳上方再至右腋窝内侧,均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右手操作则与左手相反,交替进行,按摩持续30 min,2 次/d。(4)心理疏导,产妇围生期易出现负性情绪、作息紊乱,对乳汁分泌存在不良影响,可通过沟通了解产妇内心的焦虑之处,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关心,建立对生产以及母乳喂养的信心,保证情绪舒畅、睡眠充足。个性化护理:(1)综合评估,对组内研究对象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以及对母乳喂养所持观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每一位产妇的不同情况。(2)个体教育,即根据以上基本信息,针对性纠正产妇的观念误区,如部分产妇在生育后急切希望恢复身材,可告知母乳喂养有利于脂肪消耗,能将自身多余营养提供给新生儿;对产妇相关空缺知识进行补充,如母乳喂养优点、如何保持乳汁充足、乳房自我护理方法等。

1.3 评估标准 3 d 内泌乳量:哺乳后剩余较多乳汁,新生儿小便次数>6 次/d,新生儿睡眠时间长且质量较好,判断为乳汁充足;哺乳后剩余少量乳汁,新生儿小便次数>6 次/d,新生儿睡眠时间短但质量较好,判断为乳汁基本充足;哺乳后无剩余乳汁,新生儿小便次数<6 次/d,哺乳后哭闹不能入睡,判断为乳汁不足;泌乳量极少或无乳,判断为缺乳。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SES-SF)共14个条目[4],每条1~5 分,得分越高表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好。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产后3 d 内泌乳量及产后母乳喂养行为,产后5 d 时BSES-SF 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同期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为(32.38±3.72)h,对照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为(43.32±4.72)h,观察组显著早于对照组(t=9.970,P<0.05)。

2.2 两组产后3 d 内泌乳量比较 观察组产后3 d内泌乳充足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3 d 内泌乳量比较[例(%)]

2.3 两组产后母乳喂养行为比较 观察组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母乳喂养行为比较[例(%)]

2.4 两组BSES-SF 评分比较 产后5 d 时,观察组BSES-SF 评分为(60.31±4.46)分,对照组为(47.31±3.28)分,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母乳喂养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WTO)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为新生儿出生后6 个月喂养方式[5]。但母乳喂养受初产妇相关知识匮乏、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母乳喂养率较低。传统护理虽针对产妇进行了入院培训等措施,但依旧无法针对产妇个人情况改善泌乳不足状况,这已成为产科临床亟待解决的护理问题。

母乳喂养实施情况既取决于产妇意愿,也与泌乳启动时间以及泌乳量有关,而泌乳本身又与产妇身心状态、内分泌水平、营养状况、睡眠质量息息相关[6],故围产期护理需保证产妇作息规律、情绪稳定、营养充足,为之后分泌优质母乳提前做好准备。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产后早期母婴之间进行皮肤接触不但可促进泌乳激素水平提高[7],还可给予新生儿生理上的满足感,方便后续母乳喂养成功进行。有研究指出,产后6 h 内是促乳汁分泌的重要时间段,此时产妇各项生理机能均处于高敏状态[8],乳房按摩产生的刺激作用可显著促进乳腺导管收缩以及腺体分泌,从而增加乳汁分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后3 d 内泌乳充足率大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于母婴接触可有效促进泌乳激素水平上升,奠定了乳量基础,且配合产后6 h 内这一黄金时间段对产妇乳房进行按摩刺激,使乳汁分泌通路更好打开,双管齐下使产妇泌乳情况发生显著改善。

个性化护理区别于入院统一培训的传统模式,充分考虑到了个体差异性。有研究表明,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了解不足会影响到母乳喂养行为,而传统的入院教育方式对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技能、改善乳汁质量方面的影响尚不显著[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5 d 时BSES-SF 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产后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母乳喂养行为,提高母乳喂养效能。原因为个性化护理针对产妇不同的知识接受能力、内心抵触因素、认知误区进行逐一了解,在内容上做到了因材施教,不但知识普及的效率有所提升,还及时解决产妇存在的疑虑,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认知误区纠正后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自信心也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产后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增加初产妇乳汁分泌量、提高母乳喂养效能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显著改善产妇母乳喂养行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猜你喜欢

泌乳乳汁初产妇
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乳汁点目需谨慎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