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

2021-02-15毛淑琴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2期
关键词:胶质瘤定向复发率

毛淑琴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洛阳 471003)

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发病后,颅内压升高且压迫脑组织,可使中枢神经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导致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受限[1]。因脑胶质瘤危害较大,多需行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切口较长,且病变部位特殊,肿瘤在脑内以浸润性方式生长,与周围脑组织难以区分,难度大,切除不彻底,导致患者术后1~5 年内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高[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发展,立体定向微创手术逐渐被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中,有助于精确定位、实时监测,且具有手术创伤小的优势[3]。本研究选取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脑胶质瘤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92 例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2 例;年龄38~57 岁,平均(43.53±5.71)岁;病程1~3 年,平均(2.08±0.51)年;疾病类型:混合胶质瘤12 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3 例,室管膜瘤11 例,星型细胞瘤10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21 例;年龄40~55 岁,平均(44.12±5.38)岁;病程1~3 年,平均(1.99±0.49)年;疾病类型:混合胶质瘤13 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2 例,室管膜瘤9 例,星型细胞瘤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脑胶质瘤;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正常;胶质瘤病灶直径<3 cm。(2)排除标准:合并脑出血、脑栓塞病史者;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肿瘤长于脑干部位者;患先天性心脏病者;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及周边病变组织。观察组实施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患者取仰卧位,用真空垫固定,局部麻醉,并安装头圈,采用CT-脑立体定向仪扫描头部,采用立体定向计划系统计算出手术靶点三维坐标值,安装导向系统、定向仪,初步确定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全麻,在显微镜下进行开颅手术,在导向针引导下,切开病灶相近部位皮层,以直径2.5 cm~4.0 cm 环钻开颅,避免触碰血管丰富区及功能区,十字剪开硬膜,待病灶充分暴露后,在显微镜下将病灶彻底切除,止血,缝合硬脑膜及头皮。

1.4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选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4]评估两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分值最高为42 分,分值越高则神经功能越差。(2)并发症: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局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水肿发生情况。(3)预后:随访6 个月,比较两组远期死亡率、存活率及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神经功能),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并发症、预后),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NIHSS 评分比较 术后两组NIHS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术前、术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远期死亡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远期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脑胶质瘤由遗传、环境、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引起,确切发病机制仍未能明确,好发于左侧优势半球。由于肿瘤细胞多样性,加之发病位置特殊、恶性浸润性生长的特性,易导致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差[5~6]。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细胞,可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存率。但常规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复发率高,若盲目切除脑胶质瘤周边区域,还易导致脑组织周围血管及神经受到严重不可逆损伤[7~8]。近年来,胶质瘤手术已经进入到微创时代,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安全性高,创伤小,且肿瘤切除更完全。脑胶质瘤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能直观、真实显示颅内病变情况,对彻底切除脑胶质瘤,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远期死亡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远期存活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脑胶质瘤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预后较好。分析其原因在于:(1)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和计算机扫描影像技术,定位精确,可清晰显示颅内病变部位结构,有助于彻底切除肿瘤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2)采用定向技术明确颅内病变情况,行手术切除时创伤得到进一步控制,可降低对患者深部正常脑神经及组织的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且因受创小、出血少,可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3)该技术不仅可用于切除脑内病灶、脑肿瘤内放疗,也可用于诊断脑深部病变,无须开颅,即可对患者进行定向活检,准确诊断,有助于保护患者神经功能。但脑部属于人体的重要部位,管理着人体多项功能,微创手术治疗仍无法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且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也具有一定盲目性,医生对数据的主观判断会影响手术安全性及疗效。为保证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手术医生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注意操作过程需符合临床规范,术前充分评估手术风险,优化手术方案。此外,术前检需查患者肝功能及有无凝血功能障碍,并初步行超声检查,行CT 扫描时应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扫描层厚以1~2 mm 为准。手术实施过程中需安装定向架,医生在安装定向仪框架时,需保持左右平衡,有助于定位靶点准确。环钻直径需根据病灶大小选择,以略大于病灶最大横径为适宜,开颅过程中需避免切割脑膜及脑组织。

由于选取例数较少,术后随访时间较短,且未能观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片面性。患者五年内存活率、死亡率及复发率尚不明确,远期神经功能也未做出统计,因此为证实研究结论,未来还需扩大样本数量,延长随访时间,纳入更多指标,进一步展开研究。

综上所述,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可改善脑胶质瘤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远期预后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胶质瘤定向复发率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BFAR 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恐惧应激对胶质瘤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
优秀定向运动员中距离定向比赛成绩比较研究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