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轻度脑瘫合并轻度智力障碍患儿智力发育、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

2021-02-15赵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导向性肌电生物反馈

赵真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 南阳 473000)

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及出生早期因早产、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感染等原因造成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往往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可伴随言语障碍、智力低下、心理发育迟缓等现象[1]。任务导向性训练遵循运动控制理念,以任务引导方式锻炼目标群体的四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目前已在成人卒中康复中推广应用[2~3],但在脑瘫患儿治疗中较为少见。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则是通过仪器对患儿机体产生刺激,改善其肌肉收缩状态,利于运动功能的重建。本研究对轻度脑瘫合并轻度智力障碍患儿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20 年10 月我院收入的59 例轻度脑瘫合并轻度智力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 例和对照组29 例。观察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5岁,平均(3.06±0.42)岁。对照组男18 例,女11 例;年龄2~5 岁,平均(3.10±0.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脑瘫相关临床诊断标准[4],属于轻度障碍,且存在轻度智力障碍;(2)年龄1~6 岁;(3)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2)存在先天性畸形或运动障碍的患儿。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患儿运动状态进行评估,分析运动中存在的问题,随后制定强度与患儿情况相符的肢体锻炼方式,将准备好的积木、玩具给予患儿,用言语引导患儿尝试抓住积木、玩具,引导可以顺利抓起的患儿沿固定方向推移玩具,并抓起玩具放置于固定位置。另一方面,针对刷牙、穿衣等日常动作展开模拟训练,再根据患儿训练情况逐渐增加训练难度。训练频次为40 min/次,1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采用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时将患儿姿势调至卧位,开启正反馈模式,刺激频率调至40~50 Hz,脉宽设置为200 μs,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节刺激强度,持续刺激6~8 s,每次刺激后间歇10 s 行下一次刺激,单次治疗20 min,1 次/d。两组治疗均持续6 个月。

1.3 评估标准 采用中国修订Wechsler 儿童智力量表(C-WYCSI)对儿童智力进行评估[5],得分越高表示其智商水平越高。采用Griffiths 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GDS-C)可对儿童运动协调水平进行评估[6],得分越高表示受试者运动协调水平越高。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 个月后智力发育情况(C-WYCSI 评分)、运动协调水平(GDS-C 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WYCSI 评分比较 治疗6 个月后,两组C-WYCSI 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C-WYCSI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C-WYCSI 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GDS-C 评分比较 治疗6 个月后,两组GDS-C 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GDS-C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GDS-C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研究显示,临床针对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训练应重视训练的主动性、控制性[7]。儿童大脑在技能塑造方面对主动性训练、控制性训练依赖程度较高,而任务导向性训练因符合这一特点被应用于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遵循运动学习理念,通过设置与患儿运动能力相符的任务,督促其完成设定的功能锻炼内容,促进大脑技能的塑造。而肌电生物反馈则可进一步使患儿在保持意识的情况下主动加入到控制性运动锻炼中,通过仪器对肌电信号的采集进行滤波、放大及双向整流[8],通过积分电压对光、电显示元件进行驱动,使患儿随信号强弱参与助力运动训练,增强运动控制能力。本研究两组经过6 个月的治疗后,GDS-C 各项评分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观察组升幅更明显,提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应用于轻度脑瘫合并轻度智力障碍患儿中可有效提高其运动协调水平。原因在于任务导向性训练通过给予患儿能力适应的运动任务以促进其脑部各项运动技能的塑造,配合肌电生物反馈依据患儿肌电信号实施的反馈性助力训练,使患儿运动控制能力更趋于规范化,长期治疗后患儿运动协调水平可明显提升。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锻炼患儿大脑对信息的整合、理解能力,最后方可实行运动操作,同时训练过程中大脑需持续控制运动方式[9~10],在任务反馈过程中需根据指令调整运动强度、速度,或需调整空间位置,对训练者大脑的训练效果亦较为显著。而肌电生物反馈则可根据对患儿意识信号的感知而调节、控制助力运动,在激发患儿运动潜能的同时刺激其脑部感知情况。本研究治疗6 个月后,两组C-WYCSI 各项评分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观察组升幅较对照组更显著,提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应用于轻度脑瘫合并轻度智力障碍患儿中可有效促进其心理、智力的发育。这原因在于任务导向性训练可使患儿大脑在控制、进行各项任务时持续优化神经网络,通过任务反馈促进其思考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肌电生物反馈以信号提示的方式培养患儿运动兴趣,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运动控制潜能,使患儿神经功能细胞得到定向迁移,从而促进其神经网络构建,具体表现为智力的改善。综上所述,对轻度脑瘫合并轻度智力障碍患儿实施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改善心理发育情况、智力发育情况及运动协调能力。

猜你喜欢

导向性肌电生物反馈
基于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瘤栓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