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观察

2021-02-15邹旭祥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2期
关键词:消融栓塞生存率

邹旭祥

(河南省邓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邓州 474150)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较高,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根据肿瘤大小可分为巨块型(直径5 cm以上)、结节型、弥漫型,其中巨块型肿瘤较为多见,肿瘤常侵犯周围血管,手术切除治疗较为困难[1~2]。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案,相对于静脉化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化疗不良反应也相对较轻,但需多次进行治疗,容易刺激新生血管形成,加重肝功能损伤,使肿瘤细胞坏死不彻底,在巨块型肝癌的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限制性。目前临床多研究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手段,以增强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探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月收治的10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观察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41~69 岁,平均(57.92±3.14)岁;肝功能Child-Pugh:A 级32 例,B 级18 例;肿瘤直径5~12 cm,平均(9.26±0.17)cm;合并门静脉侵犯27例。对照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42~70 岁,平均(58.10±3.22)岁;肝功能Child-Pugh:A 级30 例,B级20 例;肿瘤直径6~11 cm,平均(9.10±0.24)cm;合并门静脉侵犯26 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3];经多学科会诊不适合手术切除治疗;无转移或侵犯周围脏器;肿瘤为单发,直径5 cm 及以上;肝功能分级为A 级、B 级;知情本研究,且签署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碘对比剂过敏者;肝功能严重受损,伴有顽固性腹水或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者;接受过其他抗肿瘤治疗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伴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无法行门静脉支架复通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广泛转移者;血小板显著减少,且不能纠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先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对股动脉进行穿刺,行肝内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找出病灶供血动脉,选择适合型号导管,将导管于右侧股动脉插入,注射化疗药物,20~30 mg 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国药准字H10930105)、10~20 ml 碘化油注射液(国药准字H37022398)、80 mg 注射用顺铂(国药准字H37021357),进行DSA 检查,观察患者动脉肿瘤血流状况,必要时给予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辅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间隔3~4 周再进行1 次治疗。术后给予护肝、监测生命征、补液等治疗。

1.3.2 观察组 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同对照组,术后2 周排除禁忌证,复查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以及观察碘油沉积情况,无异常后行经皮微波消融。经皮微波消融术前禁食、禁饮6 h,指导患者取平卧位,进行肝区CT 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制定消融目标靶区,若肿瘤过大,目标靶区无法完全覆盖,以碘油不良沉积区为重点区域,明确消融治疗路径等方案。常规消毒铺巾,予以局部浸润麻醉,取射频消融针在超声引导下导入至肿瘤中央,设定适合射频电压和时间,确认准确后实施,灭活范围需超出肿瘤边缘约1 cm,行多点多针消融法。治疗后行超声复查,肿瘤已完全消融则变为凝固模式与烧灼针道,结束操作,若尚未消融完全则需继续消融。术后给予护肝、监测生命征、补液等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差异,治疗后1 年、2 年的生存率,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不良事件采用国际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系统CTCAE4.0 标准进行评估[4]。呕吐:3 级需要鼻饲;2 级需要进行医学干预;1 级无须干预。发热:5 级为死亡;4 级为>40℃,且持续24 h 以上;3 级为>40℃,但持续时间在24 h 以下;2 级为39~40℃;1 级为38~39℃。腹痛:3 级为重度疼痛;2级为中度;1 级为轻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个月,两组CD3+、CD4+、CD4+/CD8+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表1 两组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呕吐、发热、腹痛等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后1 年、2 年的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 年生存率为94.00%(47/50)、2 年生存率为80.00%(40/50);对照组治疗后1 年生存率为80.00%(40/50)、2 年生存率为60.00%(30/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332、4.762,P均<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起病较为隐匿,小肝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巨块型肝癌在临床中最为常见,常侵犯门静脉,出现转移,中位生存期也较短,尤其是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手术机会少,如何提高中晚期巨块型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已是临床研究重点[5]。常见的非手术切除治疗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消融术、全身化疗、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体外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为临床公认的首选非手术切除治疗方案,在C 臂机引导下,通过导管选择性向肿瘤目标靶向区灌注浓度较高的抗肿瘤药物,并进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使肿瘤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凋亡、坏死,但在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时,同时制造一个缺氧的环境。有研究表明,低氧诱导因子-1 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依赖的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缺氧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残留肿瘤组织生长、转移[6]。探寻多学科合作的治疗方式,提高肿瘤彻底治疗率至关重要。

经皮微波消融运用电磁能产热毁损肿瘤,微波可传导至单个分子,振动产热,频率在900 kHz 以上,可多个微波针极同时产热,且互相之间不会出现干扰,升温效果快速,增大不可逆性凝固坏死灶范围,降低肿瘤负荷及肿瘤组织活性,在肿瘤残余、完全毁损肿瘤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微波消融对周围正常肝脏组织和血管、胆管的受热辐射影响不大,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可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时间[7]。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在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治疗后1 年、2 年的生存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联合作用优势,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消融栓塞生存率
消融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消融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