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02-15陈育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股骨头置换术

陈育人

(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莆田 351106)

目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骨科疾病的主要方式。静脉麻醉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麻醉药物经人体血液循环后可作用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阻滞疼痛及刺激信号的传导,达到全身麻醉效果[1]。但由于静脉麻醉肌松效果较差、镇痛效果不强,容易引发患者术中强烈应激反应,因此需联合其他辅助麻醉,以增强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局部浸润麻醉是经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部麻醉药的一种麻醉方式,可通过阻断感觉神经传导发挥麻醉效果,减轻患者术中疼痛及应激反应,可用于骨折、股骨头坏死等多种骨科疾病的手术麻醉中[2~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62~82 岁,平均(73.72±2.3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9 例,Ⅱ级23 例,Ⅲ级8例。对照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60~82 岁,平均(73.48±2.3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8例,Ⅱ级22 例,Ⅲ级10 例。两组性别、年龄、麻醉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2016)[4]中股骨头坏死相关诊断标准;符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应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凝血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1.2 麻醉方法 两组术前均禁食禁饮,肌内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国药准字H51020531)0.1 mg/kg与咪达唑仑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7041)0.05 mg/kg,开放患肢对侧上肢静脉,给予患者面罩吸氧,速度控制在6 L/min,纯度为100%,并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照组行静脉麻醉,按2 mg/kg 剂量静脉注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63405),同时静脉滴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13509)3 μg/kg、罗库溴铵注射液(国药准字H20203679)0.6 mg/kg,观察患者意识消失后行气管插管术,术中采用芬太尼与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静脉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静脉麻醉方法同对照组,局部浸润麻醉:单次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83054)5 ml,缝合完成后,采用0.6%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5047)与0.2%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203032)的混合注射液50 ml 在切口周围浸润注射,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重要生命指征。两组术后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止痛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血流动力学: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麻醉后1h(T2)与术毕即刻(T3)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2)应激反应:于麻醉前、麻醉后2 h 抽取两组外周空腹静脉血10 ml,以2 500 r/min 速率离心8 min,离心半径15 cm,分离得到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皮质醇(Cor)、肾素(Rn)含量,试剂盒分别选自北京联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试剂盒选自博奥赛斯(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单指标多时点比较采用重复度量方差分析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T1、T2、T3时刻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T0 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低,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两组麻醉前、麻醉2 h 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麻醉2 h 后,两组Cor、Rn 与ATⅡ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前、麻醉2 h 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麻醉前、麻醉2 h 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麻醉前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中常采用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全麻等方式进行麻醉维持。其中,静脉麻醉是经静脉注射给药的一种麻醉方式,可快速发挥药效,达到麻醉平稳状态[5]。但受患者个体差异和单一用药的影响,部分患者麻醉效果不佳,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需要联合其他方式实施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作用于患者身体某一部位,阻断该处的感觉神经传导,以达到麻醉目的,可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前麻醉[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T1、T2、T3 时刻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麻醉2 h 后Cor、Rn 与ATⅡ也低于对照组,说明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可稳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麻醉后的应激反应。分析原因为,局部浸润麻醉作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切口部位时,可阻断切口处的感觉神经传导,抑制伤害性刺激上传,对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具有积极作用[7]。当局部麻醉与静脉麻醉联用时,静脉麻醉可增强局部浸润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经静脉注射参与患者体内血液循环后,可快速作用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刺激及疼痛信号传导,与局部浸润麻醉共同发挥麻醉效果,降低手术刺激信号的传导,有利于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另一方面,局部麻醉浸润不损害患者切口周围组织,可减少患者麻醉后的应激反应,而药液在患者皮下组织形成的张力性浸润,还能保证麻醉药与神经末梢广泛均匀接触,增强患者术中麻醉效果[8]。同时,局部浸润麻醉直接对手术切口部位实施麻醉,可使局麻药对皮肤黏膜的穿透力增强,延长麻醉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作用时间,有利于维持患者血压与心率平稳,缓解患者麻醉恢复期应激反应程度,减少躁动发生[9]。因此,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可稳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麻醉后的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前应用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减轻麻醉后的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股骨头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更正声明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低流量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瑞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术中患者应激的影响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