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医学生心理情感障碍的影响

2021-02-14袁成波王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医学院校总分

袁成波 王檀

近年来,医学类院校及医学类专业在当前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很多家长也比较倾向让自己的孩子报考医学类院校和医学类专业,但是家长往往只看到了医疗工作的高收入、体面等好的方面,但却没有看到医学生在此背后的艰辛付出,而且学校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压力来源于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与人沟通方面[1]。医学生存在人际交往、社会关系影响心理,产生焦虑甚至抑郁的情况。为了提高教育界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重视程度,完善的医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教育疏导系统在医学院校里面已经形成,明确医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有的放矢,专业有效的解决,对于长期处在紧张的学习压力及就业压力并存状况的医学生来说,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解决心理辅导途径,帮助他们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及降低他们的交往抑郁、焦虑水平,提高个人认知能力对中医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2-3],为此,本研究从医学生在校期间调查提出了人际关系与交往抑郁、焦虑、认知能力的相关研究问题,分析医学生心理情感障碍对个人身心健康影响面临的特殊问题与解决策略,以下为研究资料和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1—12月在校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0个班800个医学生中,选取出现心理情感障碍医学生120例进行干预分析,分为两组,一个是基础治疗组(60例),另一个是心理治疗组(60例),其中,基础治疗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23.6±0.7)岁。心理治疗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2~25岁,平均年龄(23.00±1.5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肝、脑、肺、肾等脏器疾病的患者,或有精神、意识障碍者,或在过程中中途退出干预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组 基础治疗组行基础的治疗,如饮食指导、作息规律指导、生活、学习的指导等。

1.2.2 心理治疗组 心理治疗组患者在采取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心理干预治疗包括以下三点。(1)情绪调节。一共进行4周,每周至少与患者交流3次,多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多与他聊天,适当给予建议,对于焦虑、抑郁、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采用音乐疗法、人文关怀、信心疗法,并鼓励患者多与朋友参加室外活动。(2)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指导患者在遇到某个事情引起内心不满时,需要控制自己内心的冲动,控制好情绪,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并嘱咐其家属应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方法,防止刺激因素影响患者情绪。(3)认知、心理干预。患者的认知在自己的世界,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对周围的事物、周围的人都是错的,需要教导他从自己的世界里出来,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治疗4周后进行评价。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两组认知功能、焦虑抑郁和冲动行为改善情况。(1)认知功能采取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RC)表来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有长时间记忆临床评估、短时间记忆临床评估和瞬时记忆临床评估[6],通过观察总分的变化来分析症状的变化,总分高表示长时间记忆、短时间记忆和瞬时记忆改善明显。(2)焦虑抑郁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表[7]来进行评估,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两个量表的结构和评分方法相似,各有20个项目,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主观感受。可用于抑郁、焦虑主观感受的自评,用于评价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后重复评定,通过观察总分的变化来分析症状的变化,总分高表示病患焦虑抑郁程度严重。(3)冲动行为采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AS)[8]来进行评估总分高表示冲动行为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应用SPSS 20.0相关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认知功能情况比较

心理治疗组认知功能优于基础治疗组,见表1。

表1 两组认知功能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认知功能情况比较(分,)

组别 长时间记忆 短时间记忆 瞬间记忆基础治疗组(n=60) 38.3±7.0 54.5±10.4 11.2±5.2心理治疗组(n=60) 42.5±11.2 60.6±14.3 14.7±5.8 t值 2.463 2.672 3.480 P值 0.015 0.009 0.001

2.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S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基础治疗组(n=60) 45.4±2.40 42.5±2.60 35.8±2.40 32.4±2.30心理治疗组(n=60) 46.2±2.10 39.5±2.50 34.9±2.60 29.5±2.40 t值 1.943 6.443 1.970 6.758 P值 0.054 0.000 0.051 0.000组别 SDS

2.3 两组冲动行为改善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进行评判,基础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MOAS临床评估总分为(1.7±0.5)分,心理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MOAS临床评估总分为(0.9±0.3)分,心理治疗组患者冲动行为改善情况比基础干预组患者要好,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6,P< 0.05)。

3 讨论

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在认知能力方面,心理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焦虑、抑郁情况方面,心理治疗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SDS临床评估及SAS临床评估总分均低于基础干预组。在冲动行为方面,心理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MOAS临床评估总分低于基础干预组,可见,对心理情感障碍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认知能力明显提高。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变得尤为突出,在越来越引起当今社会各界的广泛范围的关注与重视,随着社会迅猛的发展,以及人们在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脚步,社会上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人机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而且近几年来全国各省高校都有报道过有关大学生自杀或自虐事件的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及其家庭幸福指数,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前途与未来,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发展[3]。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处于青年期,少数人处于成年期,此时他们生理上的发展阶段接近或将要达到成熟状态,身体上的不断发育为心理的继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这并不能证明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不断发展,而向着积极的、健康方向发展,这期间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心里健康。对大学生而言,在大学学习和生活器件所要正确对待的一个重要壳体就是通过锻炼与实践使自己的心智变得日益坚强和成熟,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心理积极、阳光健康的成年人。可以说: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中医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有效改善他们的交往抑郁、焦虑水平至关重要[4]。

研究资料表明[5],有60%~70%的医学生不能很好的信任他人,互相缺乏信任感、不能够协调好自身与他人的关系,无法使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只有10%~20%左右的医学生对他人的行为、语言反馈,具有较高的信赖程度,以好的心态进行人际交往。还有10%左右的比例人际关系程度很低,他们在集体生活中找不到合适的角色定位,无法获得自己及周围人的认同,为不能与同学和老师融洽相处、协作共事而自责和苦恼。中医院校学生的课业量比一般的医学院校课业的负担更重,因为中医院校学生不仅学习中医知识,同时还要学习西医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繁忙的课业上的负担,让中医院校学生充满了压力,以及对于就业压力的紧张[6]。

鉴于此,本研究拟对人际关系及交往抑郁、焦虑、认知能力的关系展开深入探讨,主要提出中医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其交往焦虑水平的问题[7],试图探讨能否提高其人际关系,来培养成熟的交往方式,从而使中医院校学生更好的处理和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的自我完善能力提升,预防中医院校学生心理疾病及消极行为的发生,进而促进中医院校学生走出校门后更好地自我发展[8]。

医学院校心理健康课题的研究[9],对于医学生有一个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当前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容易被忽略,医学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并针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医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给予正确的心理治疗,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能有效改善,为了使医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督导医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未来临床工作中去,为社会发展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10]。

医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关注长期紧张、抑郁、焦虑状态的医学生,必须要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与心理问题帮助[11]。采用多种引导方法,使方法更有针对性、专业性、体系性和特殊性,教师、辅导员、院校、家庭联合起来,合力全面地发挥有效地教育。为使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更加进一步提高,不断培养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在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宣传教育,以及生活、饮食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还要进行大力的宣传,学生的成长环境、医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情况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12],我们还要关注、关心医学生的学习生活,医学院校还应当增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不断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手段,学校辅导老师要积极组织开展心理方面的讲座,及心理辅导,可以一对一进行细致的辅导, 改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式,使教学有效性逐渐加强[13]。

通过此次课题的研究发现,对于有焦虑、抑郁的医学生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治疗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认知能力等与人交往等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所以我们的社会要更加重视大学生心理状态,对于培养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14],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为了我们的社会更加有效地解决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15]。

所以我认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医学生的重要问题,给予正确的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促进了医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引导医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未来医务工作中去,为社会发展能做到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医学院校总分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