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治性切开引流与单纯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02-07魏建灿杨光英黄晓芝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脓液脓腔根治性

魏建灿 杨光英 黄晓芝

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好发于任何年龄段,致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1]。目前认为肛周脓肿是因肠道内发生细菌感染所导致的化脓性感染疾病[2],临床主要表现为便意感、肛门局部坠胀及肛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法,药物疗法能减轻临床症状,但不能达到根治,根治性手术是临床治疗肛周脓肿最为常用的手术方法[3],单纯切开引流治疗创口大,超过70%的患者表示在术后仍会有较明显的疼痛感,预后不理想,复发的风险增加,术后多数形成肛瘘需再次手术,根治性切开引流能依据患者脓肿的位置做多切口处理[4],有效保证脓腔引流的通畅性,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156 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 例。对照组男43 例,女35 例,年龄最小20 岁,年龄最大80 岁,平均年龄(42.3±12.6)岁,病程最短5 d,病程最长5年,平均病程(2.1±1.0)年,病灶:肛提肌上25 例,肛提肌53 例,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治疗;观察组男46 例,女32 例,年龄最小20 岁,年龄最大80 岁,平均年龄(42.2±12.6)岁,病程最短5 d,病程最长5年,平均病程(2.0±1.0)年,病灶:肛提肌上27 例,肛提肌51 例,采用根治性切开引流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病理学以及影像学结果均符合肛周脓肿的病征;②年龄≥18 岁。

1.1.2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以及肝脏功能不全的患者;②伴有严重休克、感染的患者;③本人既往或直系亲属有精神病史的患者;④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不能继续参与研究的患者;⑤未按医嘱进行按时服药的患者;⑥病情过于严重,顺应性差的患者。

1.2 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常规消毒后,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术后次日采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坐浴,于便后进行,坐浴过程需保证创口创面的清洁,创口基本愈合后即可停止坐浴。

1.2.1 对照组 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治疗。在肛缘3~5 cm 处做放射性切口,待观测到脓液流出后,采用食指深入,检查患者脓腔部位的位置及大小,将脓腔的间隔小心分离,并视患者实际情况对边缘切口的皮肤做适当的剪除,促进脓液的引流。在脓腔部位放置凡士林纱布,进一步协助脓腔伤口引流,确认脓肿基本排尽后,进行二期的肛瘘手术。

1.2.2 观察组 采用根治性的切开引流手术。观察患者切口位置,分析患者脓肿的相关情况尤其是走向,对于部分切口内口位置不明显的患者,应采用注射器于患者脓肿明显或波动部位进行穿刺,若观察到脓液溢出,则该穿刺口可确认为内口。做放射状切口并小心切开,钝性分离脓腔并去除,充分敞开脓腔后,进行相应的引流工作。对于脓肿处于高位的患者,在患者直肠后脓肿及直肠间隙部位进行分段性的手术干预,采用齿状线,单纯切开该部位并进行引流处理,位于齿状线之上的部位,寻找薄弱点,并作为穿刺点进行穿刺,将食指深入患者的肠管,以食指作为引导,将胶皮套置入,拉紧两端固定。采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消毒及清洗,将凡士林纱布做填塞处理,无菌纱布做最后的包扎。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 ①显效:症状好转明显或基本消失,能够进行日常活动;②有效:症状好转,病情较为平稳,正常的活动受限;③无效:症状无改变,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疼痛指数 采用VAS 评分表进行疼痛感评分。取一张干净的A4 纸,用铅笔尺子画一条横线,长度约为10 cm,最左端标为0,最右端标为10,疼痛程度随数值的大小成正比关系。由患者在中间根据自身感受标记疼痛程度。①0 分:无疼痛感;②0~4 分:有轻微疼痛感;③4~7 分:疼痛感明显,但患者机体能够应激性耐受;④7~10 分:疼痛感剧烈不能耐受,无法进行正常饮食及作息[6]。

1.3.3 并发症 包括创面感染,肛瘘,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74/78),高于对照组的84.62%(6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

2.2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指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指数为(1.30±0.21),低于对照组的(2.9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指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41%(5/78),低于对照组的16.67%(1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肛周脓肿是由于肠道病菌感染所导致的直肠周围发生急性、慢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总称,对患者日常的生活影响较大。手术治疗因根治性切开引流术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将肛周脓肿切开的目的为化脓液充分引流,目前的切开手术主要分为两种:单纯切开引流及根治性切开引流手术。单纯切开引流手术脓液的引流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该手术方式切开的创口较大,对患者机体刺激性大,研究报道显示[7]: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手术治疗的患者,超40%的患者在术后3 个月到半年内会发生肛瘘,尤其是在肛提肌上部容易形成较大的脓腔,复发风险高,一般均需进行多次治疗,患者预后及顺应性较差。

不同于单纯性的切开引流方法,根治性切开引流手术能够有效处理感染的内口及肛腺,充分敞开内口与脓腔,将脓液充分排出,有效避免脓液残留带来的并发症,依据不同患者的脓肿位置进行多切口处理,保证了脓液引流的通畅性及有效性,对有效降低术后肛瘘发生的风险效果显著,临床数据显示,根治性的切开引流手术时间短于单纯性的切开引流。患者疼痛感减轻。但在术后仍需持续对患者进行监测,及时进行坐浴并更换药物,每日定期监测创口的愈合状况,保证创口能够从基底部开始愈合,避免假性愈合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41%,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陈兵[8]的研究结果相符。表明根治性切开引流手术对治疗肛周脓肿确有效果,且效果显著。

由于肛周脓肿一般是因急性感染所引起的症状,而临床急诊进行肛周脓肿治疗时采用的手术一般为单纯性切开引流手术,在脓肿引流干净后一般均会形成肛瘘,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而根治性的切开引流手术能够有效降低肛瘘发生率,能给临床治疗肛周脓肿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综上所述,肛周脓肿患者,采用根治性切开引流治疗能达到一次性治愈,避免二次手术,效果理想,对于内口位置难以找寻的患者,也能进行穿刺引流治疗,患者预后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脓液脓腔根治性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介入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
我院2013年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