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并青年脑卒中死亡一例

2021-02-06徐国辉周英琼

法制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膜弹力小脑

李 庭 徐国辉 周英琼

(1.桂林市正华司法鉴定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1;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广西 桂林 541001)

一、案例资料

(一)基本案情

死者男性,18岁,高中生,于某年5月9日17时在学校进行篮球比赛抢球失手后急速扭头并跌倒,自觉头晕、头痛,被替换下场。比赛结束后,被同学送至县人民医院,未行检查及治疗,自行回家,5月10日22时因头痛、头晕症状加重伴意识障碍送入市医院,并于5月16日死于该院。

(二)病历资料摘要

患者男,18岁。因“头晕、头痛l天余,加重伴意识障碍半天”于5月10日22时44分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3℃,脉搏63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50/95mmHg。神经系统查体:浅昏迷状态,GCS评分E2V1M5共8分。急诊头颅CT示:1.双侧小脑半球低密度影(图1);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图2)。脑电图提示:异常动态脑电图。治疗上予以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5月15日7时37分突发颈动脉搏动消失,心率为0次/分,呼吸机提示无自主呼吸,血压测不到,心电图监护提示心停搏,双侧瞳孔直径6mm,对光反射消失,经抢救于7时41分心跳恢复,可触及颈动脉搏动,但患者处于脑死亡状态,5月16日8时37分再次突发颈动脉搏动消失,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三)法医学检验

死后10h进行尸体检验。

解剖主要所见:口唇及双手十指甲床中度发绀。颅骨及颅底未见骨折,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未见出血;心包壁膈面见集群出血点;全脑重1530g,全脑软化,脑沟变浅,脑回增宽;蛛网膜及其下腔未见出血;脑切面未见出血,脑室扩张,脑脊液清亮,脑表面血管淤血;小脑、脑干表面及切面未见出血,小脑、脑干软化、液化。左肺重510g,右肺重650g,双肺表面光滑,双肺表面弥漫出血点,切面高度淤血、水肿,散在大小不等实性灶。心脏重326g,心脏表面散在出血点,以冠状沟为主,心外膜及心内膜完整、光滑,房、室间隔无缺损,左右冠状动脉及各分支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未见血栓,肺动脉内未见血栓;主动脉全段散在脂纹。余器官肉眼观察见高度淤血、水肿。

组织病理学检验:大脑皮质神经元层状排列未见异常,实质内神经细胞及小血管周隙增宽,可见少量粉红色水肿液,大脑实质未见出血及软化灶,两侧小脑半球及脑干弥漫散在灶片状缺血性梗死,组织轮廓存在,细胞坏死,细胞核消失,未见出血,未见胶质细胞增生小,脑旁局部小动脉血栓形成;右侧椎动脉内膜层局部内膜纤维组织偏心性增厚并粘液样变性,管腔狭窄(图3);局部中膜平滑肌萎缩或粘液样变性,局部增厚并粘液样变性的内膜纤维组织与中膜平滑肌分离、夹层形成并突向管腔,管腔明显狭窄(图4),网状纤维染色、弹力纤维染色显示:增厚的内膜纤维组织内网状纤维及弹力纤维增生,PAS染色及D-PAS染色(+)。右侧椎动脉中膜增厚和变薄交替出现,肥厚处中膜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细胞增生,突向管腔导致管腔不规则狭窄,变薄处平滑肌纤维减少或缺如,局部内弹力板发育不完整或消失,弹力纤维、网状纤维染色显示减少或消失(图5,6)。两肺各叶弥漫散在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及其周围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局部病灶互相融合或局部肺组织结构破坏,被中性粒细胞取代,两肺叶部分肺泡壁断裂,局灶性代偿性肺气肿。

法医病理学主要诊断:右侧椎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伴V4段夹层;小脑缺血性梗死;脑水肿;小叶性肺炎伴局部融合性肺炎;多器官淤血、水肿。

图1 头颅CT示双侧小脑半球低密度影;图2 脑血管造影示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图3 右侧椎动脉内膜层增生,管腔狭窄(HE×40);图4 右侧椎动脉增厚并粘液样变性的内膜纤维组织与中膜平滑肌分离、夹层形成(HE×40);图5 右侧椎动脉中膜增厚和变薄交替出现,肥厚处中膜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变薄处平滑肌纤维减少或缺如(SMA染色×100);图6 右侧椎动脉中膜层局部弹力纤维减少或消失(弹力纤维染色×100)

二、讨论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是一种原发性、节段性、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非炎症性的动脉壁肌肉疾病。1938年,Leadbetter和Burkland首次报道一例肾动脉受累的 FMD 患 者[1];1964年,Palubinskas和 Ripley首次报道了头颈部动脉受累的患者[2];1965年,Hunt等观察到该病在组织学上不一定都是异常增生,从而提出了纤维肌性发育不良[3]。随着血管造影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病例被发现。相关研究指出FMD与基因变异有关,研究最多的是APOL1、MYH9和PHACTR1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影响血管生长发育过程,表现为血管发育不良、缺乏弹力层纤维等。FMD病变可发生在动脉壁的任何一层,致动脉壁薄厚不均,根据受累肌层不同可将FMD分为四种类型[4]:内膜增生、中膜纤维肌性发育不良、中膜平滑肌及纤维组织增生、外膜纤维组织增生。上述四种组织形态可混合存在。

本例死者年龄18岁,生前有明确头颈部剧烈运动史,其后出现头晕、头痛、意识障碍临床症状,次日头颅CT提示双侧小脑半球梗死,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椎动脉V4段位于颅内段的近心端,易于受到头部运动导致的剪切力的损伤;尸体检验见全脑软化,小脑、脑干软化、液化;组织病理学检验见两侧小脑半球弥漫散在灶片状缺血性梗死,右侧椎动脉内膜层局部内膜纤维组织偏心性增厚并粘液样变性,管腔狭窄,局部中膜平滑肌萎缩或粘液样变性,局部增厚并粘液样变性的内膜纤维组织与中膜平滑肌分离、夹层形成并突向管腔,管腔明显狭窄,中膜层增厚和变薄交替出现,肥厚处中膜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细胞增生,突向管腔导致管腔不规则狭窄,变薄处平滑肌纤维减少或缺如,局部内弹力板发育不完整或消失,弹力纤维、网状纤维染色显示减少或消失,符合椎动脉内膜增生和中膜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病理学表现。综合案情、病历资料、尸体检验和组织病理学检验,分析认为,死者在右侧椎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基础上,因颈部运动诱发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并发急性脑梗死。

FMD是青年性脑卒中常见病因之一,临床罕见,常易误诊,中青年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无诱因而发生脑卒中,应高度怀疑FMD。目前文献报道的FMD仍以临床影像学诊断为主,缺乏大样本的组织病理学研究,美国MaYo医学中心在25年里对20244例病人进行连续尸检,仅发现4例脑血管和颈内动脉FMD[5]。有个案报道在血管造影中可见FMD发生于静脉系统[6],但国内外报道中罕有静脉FMD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所有案例报道也都缺乏全身性的动、静脉系统综合病理学研究。2019年,由欧洲高血压学会“高血压和肾脏”工作组和血管医学学会委托编写的关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诊断及处理的首个国际共识[7],该共识确定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其中包含建立病理标本组织库,以研究与FMD相关疾病的动脉壁特性。由于法医病理学鉴定的特殊性,能获取更加全面的人体研究材料,遇到此类案件时应进行全面系统的法医学尸体检验,收集样本进一步研究,为医学理论、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也为其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中膜弹力小脑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新生儿小脑发育与胎龄的相关性研究
动动小手和小脑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方法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不同内部构型特点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控制方法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弹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