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网络维权问题调查与研究

2021-02-06马国富王佳旭黄啟榕王虹凯闫琪原

法制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维权青少年用户

马国富 王佳旭 黄啟榕 张 旭 王虹凯 闫琪原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快速发展的网上活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侵权也呈现出多发趋势。大学生“裸贷”被诈骗勒索、移动支付安全漏洞、网游充值陷阱等网络侵权现象层出不穷[1]。青少年不但是网络的先行者,同时也成为网络维权的主力军。根据2019年《中国网民互联网消费投诉研究报告》指出,90后、00后成互联网消费投诉大户,分别占比为35%、27.1%[2]。但由于网络侵权的虚拟性、隐蔽性和跨地域性等特点,也使网络维权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维权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不管是受侵害者,还是相关的监管部门,都应当与时俱进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技术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青少年遭遇的侵权类型及维权现状

(一)侵权现状

网络支付的大众化,使得网络侵权开始更多的趋向于网络消费维权、隐私权、网络暴力等问题。对于青少年来说,面临更多的是互联网消费侵权问题[3]。青少年互联网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侵权类型,见图1。

从图1可知,侵犯消费者权益占比87.13%,侵犯公民隐私权占比83.63%,电信诈骗占比71.93%,网络暴力侵权占比66.67%,网络购物占比53.8%,网络侵害人身权占比49.12%,侵犯著作权占比38.01%,侵犯名誉权占比36.84%,另有1.75%的其他侵权类型占比。由此可见,青少年网络侵权主要涉及日常的网络消费、隐私保护和网络暴力侵权。

图1 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中遇到的侵权类型

(二)维权现状

青少年维权途径,见图2。

从图2可知,90.65%的青少年会选择向相关平台进行投诉,65.42%的青少年会选择网络媒体途径进行维权,53.27%的青少年会选择联系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维权。然而在维权的过程中,青少年往往会遇到很多维权问题,造成维权成功率会很低。

图2 青少年的维权途径

二、青少年网络维权存在挑战的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青少年网络维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法律制度不完善、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行业自律性不强、青少年自主维权意识不强。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络安全法》中都存在法条内容大多比较宏观抽象,缺乏具体性的规定,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差的缺陷。对于《网络安全法》来说,大多针对的是网络运行中的问题,对人们网络维权的方式,途径都很少提及。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只是概括说明了消费者哪些权益受保护,却也没有告诉消费者如何维权,青少年如何维权。除此之外,其余的有关网络维权的规定散布于多个法律、法规甚至是规范性文件中的个别条款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稍有提及。

(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监管不力

当前,工商管理部门、银行、公安部门、国家网信部门等协调机制不健全,各部门之间联系不紧密,导致人们维权的渠道不畅通,容易使得许多在公众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都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网络世界真实与虚假信息并存,维权与诽谤难辨,保护人们合法权益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若国家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不足以满足人们需求,就会出现侵权及维权难的问题。

(三)行业自律性不强

在我国目前的各种购物、社交、媒体平台中,信息发布的门槛较低,存在不够专业全面、容易制造虚假信息、虚假舆论、安全系统不完备等问题,极容易成为损害他人权益的“摇篮”。例如:一些商家买卖假货,低价出售不合格的商品[4],欺骗消费者。一些网络平台交易并不需要表明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5],这就导致许多店家、平台在监管用户信息、保密等方面存在漏洞,极易被实施网络侵权,很难固定犯罪证据,造成维权难的局面。

(四)青少年自主维权意识不强

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但喜欢追求独立,喜欢跟风消费,容易相信一些虚假广告、打折促销等,也不会在交易时保留交易账单,一旦遭到不法分子侵权,没有证据。当今的青少年维权意识薄弱,对法律法规了解不全面,当遭受损失后,他们不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哪些途径维护权益,这也是侵权者为什么喜欢把目标放在青少年群体的原因。

三、青少年网络维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及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应该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网络维权的具体规定,加强对网络权益的保护。除此之外还应该完善现行法律,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可以增添消费者如何进行维权的内容。对于散布在多个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个别条款中的相关规定应该编入相关法律。最近《民法典》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关问题,《民法典》的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6]。这意味着个人隐私的维权有了法律的依据。

(二)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监管

第一,通过立法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能和职责,使各职能部门做到规划有序,分工明确。第二,实行问责制,要对其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实行问责。第三,在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的基础上还要使其充分有效的协同,使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协同机制和执行程序,形成联动机制,以此形成一条完整的“维权链”。第四,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和简化赔偿的程序,提高维权成功率。第五,加强宣传力度。在央视等全国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新媒体上对青少年网络维权进行宣传,学校也应该进行案例宣传,提高青少年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三)加强行业自律性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控,督促网络平台签署行业自律承诺书和缴纳违约保障金,构建行业自律准则,建立行业内信用信息互连互通、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和机制。网络平台应加大对平台上信息的审核力度,不让虚假信息出现在大家眼前。

(四)增强青少年自主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青少年要学会保全证据,并符合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要求。最好的维权是防患于未然,做好个人安全意识,让不法分子无缝可钻才是我们维权的最终目标。不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遵从安全密码策略,养成良好的访问因特网习惯,不贪图小便宜。青少年应该积极学习法律法规,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的维权能力。

四、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维权风险预测模型

当前传统的网络安全风险预测[7]主要分为两类:1.人工评估2.静态评估这两种方式均采用问卷调查,是静态的,缺乏对当前网络状况的适应能力,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存在着安全风险动态预测偏差较大的问题。而我们新研究的模型是动态的、实时评估的,具有高效、快速、准确的优势。

(一)大数据时代网络侵权风险预测与分析

风险预测,是指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其中内在的联系,从而掌握其内在的运行规律,以便对一类事物的未来即将发生的情况做出定性或者定量的评估。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研究与分析,可掌握事物的变化趋势。网络侵权风险实时预测需要对网络上各个节点所拥有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以便对侵权风险进行实时评估。

(二)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防控

对已有的青少年网络侵权和青少年网络维权案例进行数据分析,选取合适的自变量,利用回归、分类算法进行深度学习,构建网络维权风险预测统计模型,对用户的行为进行预测,从而对侵权事件进行准确预判,提前预防。以个人信息保密性预测指标为例,将App可以读取的用户信息的隐私性的风险指数为Wa则有:

在公式(1)中,t表示个人在网络中活动的时长,Wx表示个人信息保密性指数的基准值,Wall表示总输出指数。由此公式可以得出所有风险指数的具体值。设有n个状态,不同的状态代表不同的风险级别,集合为S={S1+S2+…+Sn},同时用T={t1+t2+…+tn}表示用户的隐私数据被访问的状态序列。我们假设用户权益安全状态模型为S={A,B,C,D,E}其中A为绝对安全状态,没有任何隐私数据被访问;B表示用户部分隐私权限被授予第三方APP但是隐私数据没有被访问;C表示用户的隐私数据被访问;D表示数据部分被公开,面临被侵权的可能;E表示用户的数据被完全公开,任何第三方均可实现侵权。我们对用户的授权数据进行采集,并且读取用户的隐私信息授权情况。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以100分为基准以不同的比重进行累加最终的综合评估,90分以上为等级A,80—90分为B,65—79为C,40—64分为D,40分以下为E。以下括号里的百分数为各个部分在这100分基准分里占的权重,主要有:用户通讯录被读取状况(10%),用户地理位置泄露情况(10%),用户对每个APP的授权情况(50%),比如麦克风调用权限、相机调用权限、相册读取权限等等,以及其他隐私(10%)。分析用户对APP的授权情况后,计算每个用户的综合分数,针对C等级以下的用户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从而提醒用户哪些行为会造成自己的合法权益会被侵害,以便及时更正错误行为,避免侵权事件的发生。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建立网络维权风险预测模型,从而对可能发生侵权的行为进行预测以及对正在维权案件的维权难点进行准确预判。从而帮助广大青少年避免被侵权的事件发生,帮助需要网络维权的青少年解决维权难题。

猜你喜欢

维权青少年用户
青少年发明家
维权去哪里?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完美 打假维权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