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指导要基于学情

2021-02-04章洁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情陌生人温暖

章洁

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作文教学可事半功倍。下面以一节作文评讲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作文题目如下:“不期而遇”,意思是没有约定而遇见。温暖是痛苦时同学的安慰,温暖是失败时老师的鼓励,温暖是挫折时亲人的关爱,温暖是困难时陌生人的援助……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通过批改,笔者发现习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叙事角度出现偏差,“我”不是主人公只是旁观者;2.习作不能很好地体现“不期而遇”;3.意外得到他人帮助的过程不生动、不具体;4.几乎没有感受到“温暖”。

笔者意识到,学生没有准确理解题目“要素”的内涵和外延。鉴于此学情,笔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问题式写作支架”,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温暖是一种内心感受,这种发自内心的温暖不会凭空出现。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会让你产生‘温暖的感觉吗?”讲评作文前,笔者抛出了这个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地说“不会”;“如果,在你痛苦或失意时,你意外地得到了帮助,你会感受到温暖吗?”笔者继续发问。学生稍做思考,即回答“会”。笔者再问:“帮助你的人应该是谁呢?”一名学生举手回答“既然是意外地得到了帮助,那肯定是来自于陌生人啊!要不怎么说是意外呢?”其他学生纷纷点头。“只能是陌生人吗?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的帮助不可能达到这种意外的效果吗?”笔者进一步发问。已有学生开始摇头了:“如果身边那个熟悉的人与我印象中的不太一样,我没有料到他会帮助我,难道这不是一种意外吗?”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

“既然感受到了温暖,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笔者追问。“在我受挫、孤独、痛苦时,他关心我,支持我,鼓励我,欣赏我。”学生七嘴八舌。“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就完了?同学们,没有细节的文章是不能感染人、打动人的,更不可能温暖你啊。如何将他帮助你的瞬间写具体、生动呢?我们得对这种‘短暂的存在进行聚焦式描写。比如,别人帮助你时的环境怎样,帮助你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如何等。这样,文章是不是就有感染力了?”学生恍然大悟。可见,掌握学情可以让教学有的放矢。

课后,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了修改,再次提交了习作,一名学生这樣写道:

我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巨大的委屈盘踞心头,还会有谁在乎我?我就是个没人疼、没人爱的“可怜虫”。雨越下越大,我绝望地闭上眼睛。就在这时,我隐隐听到妈妈的声音:“孩子,你在那边吗?妈妈错了,妈妈向你道歉。跟我回去吧!有话,我们娘俩好好说。”我有些恍惚,她怎么会来找我?她不是最爱妹妹吗?我缓缓抬头,母亲的那双眼睛,透露出怎样的焦虑啊,她在担心我,她在关心我。原来,我不是可有可无的“小透明”啊!妈妈对我的爱从未停止,只不过生活的重担压得她没有喘息的机会,没有告白的时间。我的内心翻江倒海,一股巨大的暖流涌上心田,溢满心间……

从修改后的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理解了“要素”的内涵与外延,理清了要素间的关系,注意了细节描写,详略处理得也较为恰当。

(作者单位:武汉市洪山中学)

猜你喜欢

学情陌生人温暖
温暖冬夜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温温暖暖
爱·温暖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