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言”“文”统一

2021-02-04梁姣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多义文言论语

梁姣

文言文教学,既要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又要重视文化理解,做到“言”“文”统一。笔者以部编版教材《〈论语〉十二章》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反复吟诵,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文言文的基點是“解其言”,“解其言”的关键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论语〉十二章》时,笔者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让学生找出读“论”音为“lún”而非“lùn”音的原因。学生借助字典,明确了“论”读“lún”时意为“编撰”,“论语”即“编撰的对话集”,而读“lùn”音时则无此意。接着让学生类推“不亦说乎”的“悦”为什么读“yuè”音而非“shuō”音,从而引出通假字。然后,笔者出示“为人谋而不忠乎”,引导学生分析“为”读“wéi、wèi”二音的区别,从而引出“为”的一词多义、词性与读音的关系。这样,学生很快读准了字音,梳理了通假异读、古今异读、破音异读等情况,积累了基本词汇。

文言翻译既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笔者首先给学生讲清文言文的翻译原则和基本翻译方法,接着指导学生紧扣语境疏通文意、积累词义。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理读”“背读”,整理积累。所谓“理读”,就是让学生先将课文、课下注释和课堂笔记通读一遍,然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整理出自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在整理重点词语用法的时候,可以联系学过的文章中该词语的其他用法。这样的“理读”不仅能让学生归纳、整理出学习的重点,而且能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自主学习能力。“背读”不仅是积累文言知识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促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迁移的有效方法,“背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自读自背,然后互背互考,最后让学生拟定一份自己认为需要重点理解记忆的词语理解、句子翻译试卷,让学生通过互考来检测背诵成果。这样,文言词句就可植根于学生的语言系统之中,迁移到陌生语境就较为顺利了。

探究积累,增强文化底蕴。如果说“言”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那么“文”则是文言文教学的终点。文言文教学应由文言知识的基础层面上升到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层面,带领学生领悟文言文中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论语》言简义丰,在梳理了课本节选的十二章的词句后,教师可以拓展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帮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如名言警句类,用于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用于思想修养的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等。还可以归纳、拓展《论语》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三省吾身、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择善而从、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教学中,甚至可以让学生再搜集一些成语,通过查找搜集,体会古代文化的时代价值。

(作者单位:武汉市洪山中学)

猜你喜欢

多义文言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一个所谓多义句式的本来面目
半部《论语》治天下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
俄语动词隐喻的语义解读*——兼动词多义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