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 拓展 创编

2021-02-04邬翠莲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鲁迅教学内容课文

邬翠莲

教材是教学的范本和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用好、用活这个“例子”,就不能囿于教材编排的结构,而要善于结合教材特点、教学实际和学情,对教材的内容、顺序及其他资源进行恰当地调适和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化散为序,抓住思想线整合教材

部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架构单元,即课文选择主要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由于不少知识分散在不同的年级和单元,教师可以紧抓作家的思想线,对教材资源进行适当整合,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整理知识,全面地了解作家的创作历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部分安排了鲁迅的《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中共收录了10篇文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3篇,分别是七年级上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的《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的《藤野先生》。这些课文虽都出自《朝花夕拾》,却并未编排在一起,如零星的小花散落在不同的角落,难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鲁迅的思想。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打破了教材的限制,将这些课文有机整合,化散为序,进行“走进鲁迅童年,品味师长情谊”“追寻成长足迹,捕捉思想光辉”等主题阅读,不仅使学生深入而系统地了解了鲁迅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而且让他们透过一扇小窗,洞察人生百态。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八年级下册的《社戏》和九年级上册的《故乡》整合进来,引导学生理解散文与小说的区别,体会鲁迅笔下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厚的风土人情,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存状态,并深入探究原因,领悟其作品中“温暖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有效整合教材资源,将零散的篇章凝聚为有序的整体,学生的思路清晰了,学习的效率提高了,思维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从而获得文学素养的提升。

二、由一到多,把握情感线拓展教材

由于教材的篇目有限,如果只是单纯地教教材,以教材为本,就会导致教学内容单薄,学生知识匮乏,思路狭窄。当今,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以情感为主线,由一篇文章链接多篇相关文章,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在教學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时,作者的悲惨遭遇和母亲的坚强隐忍深深感染了学生。看着学生若有所思的样子,笔者及时拓展教学内容,链接史铁生的另一篇作品《我与地坛》,其中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接着,笔者由此展开,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面对人生逆境的话题。学生各抒己见,谈到了海伦·凯勒、贝多芬、霍金、司马迁等。笔者乘机播放了《中国达人秀》总冠军刘伟的视频,帮助学生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后来这些内容成为学生作文中的素材,甚至有学生写出“我是一个幸运者,不用像史铁生一样在轮椅上痛苦挣扎,也不用像海伦·凯勒那般在黑暗中迷茫无措。可我的幸运让我愧疚,我没有像霍金一样被禁锢身体,却被无知禁锢了灵魂;没有像刘伟一样失去双臂,却被懒惰夺走了思想”的哲思妙语。

不拘泥于教材,恰当地拓展和迁移,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开阔了学生视野,收获了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

三、变静为动,活化语用力创编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但教材是静态的文字和图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和编者意图,教师要大胆创新,变静态的教材内容为动态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发、巧妙创编教学情境,提升学习效果。

创编教材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编演课本剧。如《皇帝的新装》《石壕吏》《变色龙》等都很适合学生进行改编和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会原模原样地照搬教材,必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表演需要增减故事情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改写成话剧。这些活动能打破教学常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助推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笔者曾观摩过一节关于描写方法的作文指导课,记忆犹新。执教者根据教学目标,摒弃了呆板的说教,灵活地营造教学情境,用纸盒装了一只小乌龟来到教室。学生看到后,马上议论纷纷,猜测纸盒里装的是什么。执教者立刻抓住时机,让学生仔细回顾老师的言行和同学的表现,并写下来。接着,执教者提出想请一位学生打开纸盒。学生都不约而同地举手,盼望老师能叫到自己。执教者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然后,一位学生走上讲台,打开纸盒,在一堆锯末中翻找,终于找到了一只小乌龟。在这个过程中,执教者让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同桌的神态和动作。待谜底揭晓,教室里一片欢呼雀跃。执教者又要求大家描写同学的语言和教室里的气氛。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执教者动情地讲起了自己和小乌龟的故事,感慨童年的小伙伴永远藏在心灵深处,无法忘怀。这样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的活动设计,让教学内容变静为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效果立竿见影、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襄阳市第四十五中学)

助理编辑  刘佳

猜你喜欢

鲁迅教学内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鲁迅《自嘲》句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