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平三端”教学系统在工程估价课程中的应用★

2021-02-01朱艺婷王晓敏余洁歆

山西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估价工程教学模式

朱艺婷 王晓敏 余洁歆

(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020年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快速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也明确表示:“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因为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实际上,利用信息化技术发展线上课程,不是为了完全取代传统课堂,而是通过资源整合,大数据管理与线下教学工作相辅相成[1]。

本文将以《工程估价》这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为例,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阐述如何利用“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即以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中心的云平台,同时支撑教学端、移动端和管理端,弥补线下课程的弊端,实现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2],并收集和分析第一轮混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工程估价》课程特点及现有教学模式局限性

《工程估价》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工程估价的基本原理知识,熟知现阶段我国所采用的工程计价模式,能够根据实际工程图纸进行建筑面积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并编制相应招投标文件,是一门理论覆盖面广,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的课程。

1.1 所需教学资源庞杂,课堂上无法快速调用

《工程估价》的课程体系基于《房屋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等我国相关部门印发的规范和通知架构,同时与各省市相应的地方性费用定额和预算定额息息相关,时效性强。此外,《工程估价》所需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也十分庞杂,在讲授过程中会使用到包括典型工程图纸、标准图集、国家标准、当地政府文件、动态造价信息等资料。

1.2 与先导课程联系紧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

《工程估价》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需要学生掌握《工程制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专业核心课程[3]。以“钢筋工程量”计算为例,学生需要根据平法图集识图获取钢筋直径和数量信息;其次要通过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学习到的钢筋搭接、锚固的构造要求计算钢筋长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上述专业核心课往往开设在第一学期至第五学期,而《工程估价》课程开设在第七学期,学生对先导课程所学知识印象不深,且迁移能力较差,进而影响《工程估价》的教学进度。

1.3 教学效率与学生能力培养难平衡

《工程估价》的课程倾向于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逐块介绍规则和例题练习。范例工程的结构形式通常是多层框架结构,简单的例子有助于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但与学生日后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工程有所脱节,无法培养学生进行大中型工程图纸分析和项目估价的能力。

1.4 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参与度低

传统的《工程估价》课堂以讲练结合的方式为主,课程涉及理论知识较多,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较少。大信息量使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种低参与度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锐减,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真正的掌握情况。

2 “一平三端”打造《工程估价》混合教学模式

根据《工程估价》课程的相关特点,利用云平台、移动端、管理端、教室端的“一平三端”系统,打通教学上下游[4],通过“整合→加工→输出→反馈→输入→收集→整合”,完成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连接课前、课中、课后全部时段。其架构如图1所示。

2.1 “云平台”教学资源数据库的整合和加工

在课程开始之前,依据教学计划和章节特点,充分利用云平台资源,进行在线课程建设,将授课过程中所需的专业工程图纸等相关资料提前发布,供学生随时查阅,教师在后台根据情况实时更新。学生通过云平台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接触相关资源,熟悉全套图纸。同一课程组的教师还可进行课程平台共建,资源共享。这种完善、系统化、时效性强的资源库将对课程学习提供有效助力。

2.2 “移动端”自学平台的搭建和对学生的资源输出

除了在云平台上传教学资料,针对《工程估价》与其他先导课程的知识衔接点和教学章节中的重难知识点,在各章节线下课堂开课之前录制视频[5],提前发布至云平台上,要求学生通过移动端在课前进行预习。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以不占用课堂时间的方式完成了相关课程知识点的迁移,同时还对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导引的效果。

2.3 “教室端”课堂互动模式的开展

云平台和移动端的建设更加强调线上教学的部分,在线下教学部分,利用教室端进行投屏互动,激活课堂。以解决问题和调动兴趣为导向,通过抢答、专题讨论、分组任务等方式形成在理论教学指导之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例如在《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部分的教学,由于是对规范的解读,直接讲授的教学模式较为枯燥,要求学生组成讨论小组,找出计算规则的内部联系,自己总结归纳相关规律。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调动课堂氛围。

2.4 “管理端”信息反馈机制

新形态的教学信息化,不仅体现在线上线下课程的融合,还体现在过程化数据的留存和分析中[6]。课前,通过管理端查看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分析数据,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抓住重难点进行讲解。将视频反刍比较高的部分作为线下课程中的讲授重点;课中,管理端及时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度和回答情况,有助于全面考评学生。合理公平的成绩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课后,学生在进行复习拓展的时候,利用管理端中所记录的测试情况、在线学习时长、与教师的线上交流情况,建立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将线上学习情况纳入期末成绩的考量中。

3 混合教学模式在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为了解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在《工程估价》课程第一轮混合式教学活动结束后,以本轮课程的100位学生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100份),设计了网络调查问卷《工程估价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调查问卷》。从调查结果上看,88%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64%的同学认为学习平台功能操作还是十分便捷的。

对于混合教学模式中最需要改进的环节,71%的学生认为是课前的自主学习部分,8%的学生认为是课中互动部分,21%的学生认为是课后拓展部分。在开放式问题“你对《工程估价》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有何意见或建议”中,学生们作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亲历者,也针对各个教学环节给出了调整建议。结合管理端数据分析,在下一轮的课程教学中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3.1 线上视频时长较长,课前预习效果不佳

线上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分析管理端中记录的学生任务点学习情况,发现时长在10 min~20 min的教学视频,学生的任务点完成率接近100%,而时长超过40 min的教学视频,学生任务点完成率会下降至85%左右,也就意味着在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学生的自觉性和注意力难以保证。

针对这种情况,在下一轮《工程估价》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重新录制部分章节的线上教学视频,进一步精炼知识点,将教学视频时长控制在10 min~20 min。同时,在视频中段插入小测验,提高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的注意力。

3.2 课后拓展资源欠缺,与职业技能挂钩不够紧密

目前的课后拓展部分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工程图纸及算例、行业的政策文件等。由于《工程估价》课程开设在第七学期,学生面临择业就业问题,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后拓展部分能够增加与工作相关内容。

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下一轮《工程估价》课程的平台资源建设中,将加入执业资格考试资料和计量计价类软件操作技能培训等内容。同时,加快课程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打造更为完善的资源库。

4 结语

针对《工程估价》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资源量大、与先导课程结合紧密、学时紧张无法兼顾教学效率和能力培养、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通过“一平三端”智慧系统实现课前资源整合和自主学习、课中增强互动、课后拓展学习和分析评价,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教师的“导学—促学—评学”,学生的“自学—协作—探究”。同时,利用“一平三端”智慧系统能够充分记录教学全过程数据这一特点,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前预习效果不佳和课后资源库不足等问题,提出在下一轮课程教学活动中精简线上教学时长和有针对性加快资源库建设等解决方法。

猜你喜欢

估价工程教学模式
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中评估价值偏离研究
房地产估价与房地产成交价格的关联因素分析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卡拉瓦乔巨作 遗失百年后估价1亿欧元上拍,真伪存疑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