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企业视角谈新型校企合作
——厦门地区数控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

2021-01-30高炳辉潘引波

福建轻纺 2021年2期
关键词:厦门利益校企

高炳辉,潘引波

(集美工业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2)

1 现代学徒制概述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的良好结合的产物,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目标,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改变了以往学校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需求相不符、所学知识技能与生产实践技能相脱节、教学场所与工作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的一场重大变革,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国家发展已久,各国不仅制定了法律,而且设立了监管机构,将现代学徒制提升为国家战略。世界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已将现代学徒制列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年来,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兴起了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热,教育部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与试点。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在实施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2 近年企业招工情况

厦门地区聚集了上千家中小数控加工企业,它们主要给大型制造企业提供生产配套和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提供零件加工服务,因此企业需要大量数控加工从业人员;另外伴随着的数控机床的报废淘汰和运行故障,需要一部分数控设备销售和维修人员。

现代社会对品质和效率的要求愈来愈高,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必须想尽办法提高品质和效率。这也体现在招工要求方面,数控企业不再像以往那样乐意接收学徒工和没有工作经验的职校毕业生,它们希望员工一上岗就能加工出难度不高的零件,为企业尽快产生效益和价值,这在订单繁忙的时候表现得更为突出。

当前员工的流动性增强,企业也不愿给新员工投入过多培训成本。厦门人才网的调查统计数据(表1)显示,实力较强的大企业面向职校毕业生设置的数控工作岗位仅占全部的7%,实力稍弱的中型企业占27.4%;小企业因为难以给有工作经验员工提供可以抗衡大中型企业的福利待遇,被迫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力军。从整体来看,65.3%的数控岗位明确要求有工作经验,仅18.9%的岗位没有经验要求,这也印证了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策略。

单靠存量人才无法满足市场缺口,中小企业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数控技术工人越发困难,即使提高一定的工作起薪也收效不大,中小企业迫于生产需求和成本控制,退一步转而低薪吸纳职校毕业生。然而,不少学生因盲目选择专业、工作环境及薪资待遇等原因,他们毕业就马上转行,投入到专业技术门槛较低的服务或销售行业,这让企业招收数控从业人员更加雪上加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招工难的现状有利于增加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兴趣和热情。

3 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

现代学徒制需要企业深度参与和长期支持,这必然使企业增加各项成本。企业的本性是追逐利润,不划算的生意企业是不会去做,更不会认真做。在国家没有出台给参与现代学徒制企业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厘清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中各方利益关系,设计符合各方核心利益且利益相对均衡的实施方案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否则仅靠各方合作初期的美好愿景,最终难以抵挡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验。26家数控企业的问卷调查统计(表2)显示,大部分数控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最担心生产效益下降和成本回收周期较长。

那么在现代学徒制合作中如何才能不降低企业生产效益,最好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并且能及时给企业产生经济回报?据在企业带过学徒的师傅反映,若学徒工数控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掌握不够扎实,学徒在生产实践中上手非常慢,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若学徒工的基础知识较好,动手能力强,则很快就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比如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选手相对来说比较受企业青睐。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出知识和技能符合企业最低要求的学生是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要考虑因素。

表1 厦门人才网数控类工作岗位招聘条件统计表(2020.08检索)

表2 厦门校企合作问卷调查统计表(2020.09)(数控加工企业)

4 现代学徒制中的企业利益保障

开展校企合作的直接目的就是补强学校职业教育的短板,在企业工作环境中进行技能人才培养,而长期以来,大多数校企合作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浮于表面,能带来较大社会效益、各方共赢的案例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家庭三方及直接参与人员的利益缺乏深度考量和有效保障。校企合作中,企业方面首要看重劳动力供给和生产效益,学校首要看重安全责任和社会影响,家庭首要看重工作机会和薪酬待遇。宏观层面来看,各方核心的利益需求不存在冲突和对立,但是从职业教育角度来说,这种粗犷的利益导向是难以达到培养技能人才的目的。

实际中,多数校企合作协议没有培养方案及细则等相关内容,也缺少保障各方直接参与人员尤其是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的利益条款,也没有有效的机制来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从而导致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次水平。即使有些校企合作的主体考虑到了人才培养和人员利益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实施当中也面临很多困难。企业为了人才培养需要,必须调动一些人力和物力资源,这势必增加投入成本,若培养的人在企业没有工作时间限制,耗费一定资源培养的技能人才还没带给企业相应的回报就离开,这种情况企业无法接受,因此校企合作中需要一些制度来保障企业前期投入的利益不受损失。

国外的现代学徒制做法中,企业的利益通过合同和法律条款、税收政策、政府补贴等方式得到充分的保障,这是企业能够在现代学徒制中积极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在仅靠教育部门推进现在学徒制的现状下,企业的利益保障方式手段比较少,仅能从签定工作年限、赔付违约金,提供校园资源等方面考虑。

5 结论与展望

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持续投入,但是,政策产出效应还未显现,同时受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制约,厦门地区职业学校培养的大部分数控专业学生还无法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当前,上述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所有数控专业学生参与学徒制培养并不适合,因此建议选拔一批比较优秀的学生去企业试点现代学徒制。高素质的学徒,可减少实施中诸多干扰因素,有利于深入探索符合厦门本地实情而不失现代学徒制内涵的特色模式。 总体来说,当前厦门地区数控企业对实施现代学徒制有一定合作意愿,但是,由于普遍担心企业实际利益受损,因此合作的积极性不够强烈。对职业学校来说,既然现代学徒制是未来职业教育主流形态,应当充分利用学校软硬件资源,保障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利益,由浅入深地试点推行现代学徒制,不断积累现代学徒制办学的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厦门利益校企
厦门正新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看了《开端》,才发现我对厦门一无所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I Love You, Dear China
“偶”遇厦门
心之厦门,梦想之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