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帘-风机系统对钢结构大蚕房的温湿度调控特性*

2021-01-29江卸清陈伟国祝正献戎凤鸣赵明珠钱秋杰戴建忠杨一平

蚕桑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检测点养蚕温湿度

江卸清,陈伟国,祝正献,戎凤鸣,赵明珠,钱秋杰,戴建忠,杨一平

(1.浙江米赛丝绸有限公司,浙江 海宁 314408; 2.海宁市经济作物技术服务站,浙江 海宁 314400;3.浙江雅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浙江 海宁 314407)

家蚕是一种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大蚕期适宜饲育温度在23℃~25℃,如长时间在30℃以上的高温下饲养,会导致龄期经过缩短,食桑减少,蚕体虚弱,易诱发蚕病,影响蚕茧产质量[1]。江浙一带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平均气温接近30℃,最高气温甚至超过35℃,比饲养适温高5℃甚至10℃,夏秋季气候不适宜养蚕,是近20年来夏蚕和早秋蚕饲养大幅减少或终止饲养的主要原因。随着规模化蚕桑基地的发展,为了提高桑园、蚕室和人员利用率,连续多批次养蚕是必然选择,因此,创造良好的养蚕条件,高温季节的蚕室降温是重要的环境控制技术。

湿帘-风机系统是目前农业设施中常用的一种降温方式,在温室种植、畜禽饲养等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2]。近年来,蚕室降温引进试用湿帘-风机系统[3,4],但对于湿帘-风机与养蚕生产的匹配和合理使用等方面还缺乏相关试验研究。本文通过对钢结构大蚕房室在湿帘-风机系统不同工作状态时的室内外温湿度实测,根据室内温湿度的分布规律,结合大蚕饲养和上蔟营茧期间对温湿度的不同要求,为湿帘-风机系统的优化使用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概况

1.1 地点与时间

本研究选择在浙江雅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钢结构大蚕房,安装有湿帘-风机系统。测试时间在202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高温季节进行。

1.2 蚕房结构

钢结构大蚕房东西长60 m,南北宽20 m,总面积1200 m2,屋檐高4 m,人字梁顶高5.5 m,室内无柱且贯通成一个大空间,屋顶及四周墙壁采用厚度为75 mm保温夹心彩钢板。

1.3 湿帘-风机

湿帘安装在大蚕房北墙,厚0.1 m,宽3.6 m,高1.0 m,湿帘底部离室内地面0.4 m安装,每幢大蚕房共9块湿帘,总面积32.4 m2。1220型负压风机安装在南墙,共9台,离地高0.3 m,风叶直径1.1 m,输入功率1.1 kw,额定风量37000 m3/h。

1.4 工作原理

开启风机将室内高温空气向室外排出,使室内产生负压;同时,湿帘表面淋水,室外热空气被风机产生的负压通过湿帘的孔隙吸入室内时,湿帘表面水分蒸发而吸收通过湿帘空气的热量,使之降温后进入室内,与室内空气混合而降低气温,又经风机排出室外,如此循环往复,达到降温的目的[5]。因此,在使用湿帘-风机系统降温时,必须关闭门窗。

2 测试仪器和方法

2.1 测试仪器

RC-5 U盘温度记录仪(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测温范围-30℃~70℃,测温精度±0.5℃,任意设置间隔10s以上自动记录一次。

GT8907数字式多功能风速仪(深圳市聚茂源科技有限公司),风速测量范围0.0~45.0 m/s,测量精度±3%±0.1 m/s;风温测量范围0~45 ℃,测温精度±1℃;湿度测量范围10%HR~90%HR,测量精度±5%。

2.2 检测方法

2.2.1 室内外日气温相关性

钢结构大蚕房关闭门窗,湿帘-风机系统不工作,检测比较室内外气温日变化情况。沿大蚕房东西长轴方向各1/3处设3个室内水平检测点,北墙外无太阳光直射处设1个室外检测点,将RC-5 U盘温度记录仪分别挂置于各检测点,离地高1 m。垂直检测点设在大蚕房正中心位置,离地高2 m、1 m和0.1 m,室外检测点不变。RC-5 U盘温度记录仪设置每10分钟自动记录1次数据,水平检测和垂直检测均不少于24 h,以比较自然状态下室内水平和垂直位置与室外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2.2.2 湿帘-风机对日气温变化的调控作用

根据2.2.1检测结果,选择在高温时段(9∶00~18∶00)9组湿帘-风机全部开启,比较室内外气温变化,方法同2.2.1垂直检测。

2.2.3 湿帘-风机对气流方向小气候的影响

钢结构大蚕房9组湿帘-风机全部开启,用GT8907数字式多功能风速仪检测温度、湿度和风速,检测点按气流方向设离湿帘1 m、南北向中间、离风机1 m,均在离地高1 m处检测。

2.2.4 湿帘-风机不同开启状态对室内温湿度的调节作用

检测时,钢结构大蚕房不养蚕,地面无障碍物,上部空间挂有方格蔟。湿帘-风机开启组合设:风机全开湿帘不开、风机全开湿帘开2/3、风机和湿帘开全,检测点设置在室内正中心位置离地高2 m、1 m、0.1 m,以室外离地高1 m为对照,在10∶00、12∶00和14∶00检测温度、湿度。

2.2.5 养蚕和上蔟期间温湿度实测

在5龄第三天和上蔟第二天时,根据当时环境温湿度确定湿帘-风机是否开启,在8∶00、12∶00和16∶00检测温度、湿度,检测点设置同2.2.4。

3 结果与分析

3.1 自然状态下室内外气温日变化规律

从图1、图2可看出,钢结构大蚕房室内外气温日变化趋势一致,但室外气温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室内,白天室外气温高于室内气温,夜间室外气温低于室内气温,表明钢结构大蚕房隔热保温性能良好。

图1,室外最高气温35.5 ℃出现在13∶00~14∶00,比室内最高气温33.8℃高出1.7℃;室外最低气温25.3℃出现在凌晨4∶00,比室内最低气温28.7℃低3.6℃;室外日温差10.2℃,室内日温差5.1℃;大蚕房东、中、西3个不同位置日平均气温相差0.1℃,表明大蚕房内水平温度较均匀。

图2,室外最高气温36.0℃出现在13∶00,室内2 m、1 m和0.1 m高处最高气温为34.2℃、33.9℃和32.9℃,分别比室外低1.8℃、2.1℃和3.1℃,离地2 m比0.1 m高出1.3℃;室外最低气温26.1℃出现在凌晨5∶00,室内2 m、1 m和0.1 m高处最低气温为29.0℃、28.8℃和28.6℃,分别比室外高2.9℃、2.7℃和2.5℃;室外日平均气温30.5℃,室内2 m、1 m、0.1 m高处日平均气温为31.1℃、30.8℃和30.5℃,即每高1 m平均气温上升0.3℃,表明在自然状态下室内气温的垂直温差较大。

3.2 湿帘-风机对日气温的调节效果

图3为9∶00~18∶00湿帘-风机全部开启的降温效果,室外最高气温36.1℃出现在13∶00,室内2 m、1 m、0.1 m高处最高气温为32.4℃、30.6℃和29.7℃,分别比室外低3.7℃、5.5℃和6.4℃,高度越低降温幅度越大,符合冷空气下沉的特点,2 m、1 m高处比0.1 m高处气温分别高出2.7℃和0.9℃;室外日温差10.6℃,室内2 m、1 m、0.1 m的日温差分别为3.4℃、1.8℃和1.2℃,高度越低日夜温差越小。可见在高温时段开启湿帘-风机的降温效果非常明显,且平衡了日夜温差。

3.3 湿帘-风机产生的气流方向小气候分布特性

室内气流因风机产生的负压从湿帘端向风机端运动,分布规律表现为湿帘端风速最小、气温最高、相对湿度最低,风机端风速最大、气温最低、相对湿度最高(图4)。两端气温相差0.7℃,湿度相差2.1个百分点,湿帘端风速0.45 s/m,风机端风速0.76 s/m,差异较大。在养蚕生产中应注意分布规律可能产生的发育不齐现象。

3.4 湿帘-风机不同开启状态的降温效果

图5为大蚕房9台风机全部开启,湿帘不喷水,从上午10∶00到下午14∶00,室内气温与室外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室内外气温差异不明显,表明仅开风机通风状态下的降温效果不佳。

图6为大蚕房9台风机全部开启,均匀间隔6块湿帘喷水,另3块湿帘不喷水,室内气温明显低于室外气温,离地面越低降温效果越明显,下午14∶00离地高0.1 m气温比室外气温低4.5℃。

图7为大蚕房9台风机全部开启,9块湿帘全部喷水,三个时段室内气温下降幅度均大于2/3湿帘喷水(图6),下午14∶00离地高0.1 m气温比室外气温低6.1℃,表明湿帘-风机系统全部开启有明显的降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大蚕房屋顶安装9只无动力通风器,开启湿帘-风机系统时从屋顶通风器吸入大量热空气,可能削弱湿帘-风机系统的降温效果。

3.5 湿帘-风机不同开启状态对湿度的影响

图8为大蚕房9台风机全部开启,湿帘不喷水,从上午10∶00到下午14∶00,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逐渐下降,但与室外空气相对湿度无明显差异。

图9为大蚕房9台风机全部开启,均匀间隔6块湿帘喷水,另3块湿帘不喷水,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明显高于室外空气相对湿度,且离地越低空气相对湿度越高。下午14∶00室外空气相对湿度49.8%,远低于5龄期空气相对湿度65%~70%的适宜范围,易导致桑叶快速干瘪,而室内离地0.1 m的空气相对湿度70.4%,有利于桑叶保鲜。

图10为大蚕房9台风机全部开启,9块湿帘全部喷水,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的上升趋势比图9更加明显,下午14∶00室内离地0.1 m的空气相对湿度76.4%,超过了养蚕适宜范围。

结合图5~图7、图8~图10可看出,只开风机不开湿帘对室内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都很小,湿帘全部开启的降温增湿效果优于湿帘部分开启,即湿帘-风机系统在降温的同时必然产生增湿效果。

3.6 养蚕环境中温湿度实测

钢结构大蚕房饲养5龄蚕第三天时湿帘-风机全部开启,室内气温显著低于室外气温,见图11,下午12∶00和16∶00离地0.1 m的气温为28.5℃、28.4℃,分别比室外气温低4.4℃、3.1℃;但相应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也高于室外,见图12,下午12∶00和16∶00离地0.1 m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7.6%、80.5%,超过5龄期适宜范围。

3.7 上蔟营茧环境中温湿度实测

钢结构大蚕房上蔟第二天时不开启湿帘-风机,仅开门窗自然通风时的室内外温湿度见图13、图14。上午8∶00室内外气温均低于28℃,下午12∶00和16∶00室内外气温上升到33℃左右,室内各点温度均略低于室外温度;相反,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均高于室外,这是因为熟蚕在营茧前排出大量水分使空气相对湿度上升,下午12∶00和16∶00离地0.1 m空气相对湿度72.9%、70.4%,分别比室外高22.6和20.6个百分点,表明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室内湿空气排出效果较差,需要通过风机强制通风排湿降温。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钢结构大蚕房使用湿帘-风机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降温效果良好,室外气温36℃时,室内气温可下降到约30℃;但同时,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上升到76.4%,甚至80%以上,高于适宜湿度范围。由于风机产生较强的定向气流,室内小气候顺气流方向的分布规律表现为:湿帘端风速小、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机端风速大、气温低、相对湿度高,其中两端气温相差0.7℃;垂直方向气温相差较大,2 m、1 m高处比0.1 m处最高气温分别高出2.7℃和0.9℃,其原因既与冷空气下沉的特点有关,也受到湿帘-风机的安装高度和上层空间方格蔟遮挡的影响。湿帘开启与否或开启数量是影响湿帘-风机系统降温效果和湿度增加的主要因素,由于大蚕房在养蚕期间和上蔟营茧时的温湿度要求不同,宜根据湿帘和风机的作用特点组合使用,如5龄期以微气流通风、桑叶保湿为目标,可保持少量风机常开,白天开启部分湿帘降温,下午高温时段增加风机和湿帘开启数量;上蔟营茧阶段要求微气流通风、空气湿度偏低为宜,此时应关闭湿帘,只开风机。通过对养蚕和上蔟期间的环境温湿度实测表明,简单的开启或关闭湿帘-风机系统不能很好调控室内温湿度,有条件配备蚕室智能控制系统的,可以设置温度和湿度的上限、下限参数,自动控制湿帘和风机的开启,并且通过不同开启组合,实现蚕室环境温湿度的合理调控。

湿帘-风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空调完全不同,其特点是降温的同时必然增湿,因而适用性受到一定限制。使用空调降温虽然效果更好,但前期投资和使用成本是湿帘-风机系统的10倍和3.5倍[3],在小蚕室使用可以承受[6]。而大蚕期极大的饲养空间,选择有一定降温作用的湿帘-风机系统,既缓解了高温季节养蚕难题,而且投入产出比更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夏秋高温季节使用湿帘-风机系统降温外,与遮阳、通风等其他降温方式组合使用,在提高降温效果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3,7]。遮阳网是蚕室防高温的常用方法,尤其是东西朝向的蚕室下午温度明显偏高,遮阳网可阻挡阳光直射带来的热量。无动力屋顶通风器是依靠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加速排热,不需要消耗电能,但与湿帘-风机系统安装在同一蚕室的,须注意两者的协调,湿帘-风机系统开启时,最好能关闭通风器风口,迫使更多空气通过湿帘进入室内,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猜你喜欢

检测点养蚕温湿度
一种智能化电热处理炉用温湿度传感器的变送器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养蚕不易
骑马做核酸
文物展柜内环境温湿度的调控与监测
蛋鸡育雏育成舍环境控制技术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在医院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宁南全年5批次养蚕模式分析
浅谈鼓风机轴振动在线监测的检测点设置
嫘祖养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