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的与要求探析

2021-01-28胡金花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摘要:新时代与新时期意义不一样,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和过去的苦难告别,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新的未来。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迅速,因此也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期许,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基础位置,以此为中心,积极开展其他教育事业,从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构建科学的理论思维三个方面为目的,倡导学生研读经典著作,提高专业水平,构建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的与要求

一、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向现代化靠拢,提高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高校学习的知识涉及较广,但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开设多门相关课程,其教学方式多为课堂教学,课后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原著屈指可数。自2005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来,培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者,当下,马克思主义人才仍缺乏,专业人才数量相对于高校学生数量来说比例差距还很大。大学生思维开放活跃且敏捷,是社会中特殊的群体,他们更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并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成熟阶段。因此,新时代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二、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

(一)加强高校师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习总书记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1]他认为,志向不确定,则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功,理想即志向,理想信念不确定,精神上便会形成“软骨病”,遇到困难时也会摇摆不定。确定个人理想,尽最大的努力奋斗,立足于现实,实现自我价值。教师同学生一样,都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只有教师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在教导学生时才更具有说服力,引导学生研读经典著作时要深入的解读,从中体会信仰的力量。通过教育手段,塑造好的环境和优化学科建设机制,根据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教育范围内的新气象,从而内化为一种科学的信仰。一个国家的没落首先就是从精神上、信念上开始衰弱,青年学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增强理想信念的教育,这是任务,也是要求。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表现形式,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来说把“爱国”放在首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在为培养爱国思想打基础。信息时代互联网发达,网络环境复杂,参差不齐的信息容易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认识、分析世界,并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认清当今国际局势以及中国未来发展大势,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感悟其真理,作为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

(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党和民族一直在努力建设理论思维。大学生是未来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人才,抓好高校学子的理论教育就是为其做准备。创新对于理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科学性,创新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化的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3]他指出了哲学与科学对国家的重要性,国家要发展一定离不开科学,科学需要哲学的方法论指导,因此国家的繁荣与哲学社会科学息息相关。通过利用高校图书资源丰富、专业学科齐全、人才聚集的优势,严谨有效地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积极主动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三、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新要求

(一)创新教育理念,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教师授课时,适当的扩展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的事迹,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者是如何信仰马克思主义,如何将科学的理论观点与实际相结合,并最终形成理论成果。完善教育的基础保障机制,包括线上下线的学习环境。线上图书馆界面应多展示马克思经典著作,积极传播理念创新的正能量,吸引学生阅读。线下校园环境内通过横幅,标语等方式展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以及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理论成就、简介和画像,从视觉上给予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冲击。坚持发展新型教育理念时,在教育和培训学生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落实性,使大学生能够在创新中得到收获。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变教育方式

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课堂上传递多样化的知识,除课本的知识点外,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结合起来,突显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期间,多学习国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取其精华,优化教育结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有效的、实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将重要的时政热点融入课堂,时政具有时效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同课堂的联系感,从而提高兴趣。教师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的要求,转变学生被教育、被考试的状态。

(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学习方向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习总书记着重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概念,德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品质。教师应有师德,教育是需要奉献一生的事业,良好的师德可培育优秀的学生,才能给学生做好榜样,真正做到“树人”,树立德业,培养人才。高校教师、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实行公平教育。新时代高校学子应以刻苦学习实现人生理想,沉淀心性做睿智人才,坚定信仰不负国家心血培养为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7.

[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4] 习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02).

作者简介:胡金花,1995.12.17,女,重庆市云阳县,研究生在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