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阐述哲学中的原理在作曲中的运用

2021-01-28刘桂宽

锦绣·下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作曲原理哲学

刘桂宽

摘要:旋律的发展过程就是异与同、对立与统一的矛盾过程,矛盾着的双方存在于过程的始终,但由于结构各部分的功能不同,强调的方面也就各有侧重。选自:沙汉昆《旋律写作教程》绪论一:旋律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哲学;作曲;原理;理论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解释宇宙万物中大到天体,小到尘埃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任何一门学科都起源于哲学而又都终于哲学,这就意味着哲学是一个很强大的一门学问,任何一门学科和文化,就算再怎么别具一格,也只不过是哲学的一个小小的分支而已,任何一门学科和文化就算发展到极限,也跑不出哲学的掌控。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得哲学者得天下”的定义。我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个典型的范例,他在指挥作战的能力上无人能敌,但他并没有读过黄埔军校,也没有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或柏林军事学院学习过,但他为什么能在战场上创造以少胜多的“神话”,连黄埔军校的校长都不是他的对手?因为他拥有一个超级强大的思想武器,它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此可见,哲学隐藏了如此深的奥秘,读懂这个奥秘的人,就能拥有神奇的力量。

当然,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属于哲学的一个果实,接下来。我就把音乐领域中涉及范畴最广的一门学科---作曲。与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强大的哲学理论,来领悟作曲中的真谛。

一、从唯物论的角度来解释作曲的基本注意事项

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基础,我们由此可以抽象理解为,作曲也是一种实践,不断为音乐领域增添光彩。因此,我们在作曲实践中,也要坚持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所谓合规律性,也就是在作曲定题的环节要符合当下的时代主题,顺应当下的时代潮流;同时,还要在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超出理论的束缚。在这基础上,再使创作出来的曲子合目的性,即在风格、曲式结构、和声效果、美学原则、情绪意境、配器等各个方面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作品符合创作者内心的需求。

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解释作曲的技法

注意事项说完了,紧接着的是作曲技法的阐述。

(一)曲目的整体性与各个要素的普遍联系

音乐作品的创作必然考虑音与音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乃至乐章与乐章之间的整体统一。在作曲学习的初级阶段一多半人都犯过一个忌讳的错误,也就是素材的“堆积”,就如同炒菜的时候把所有食材放在一道菜里一样。我们在分析名曲的时候可以发现,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遵循素材的精炼性,也就是从“点-线-面-体”的延伸,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都是在一个乐句(或动机)中就已经把全曲的主题概括了,而这个乐句(或动机)往往都是以某一个(或两个)音为轴发展而来的,后面的篇幅即使再长也是这个主题的延伸,我们要切记,即使是两个段落表达的内容不一样,他们也是有关联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我们在作曲的时候也是一样,能把一个主题材料延伸出来的中心思想表达完美就是成功的,不要“贪多嚼不烂”。

(二)曲目内部各个要素的统一和对立

世界万物充满着矛盾,在音乐中也不例外,音乐作品的创作就是反复的“产生矛盾”与“化解矛盾”,我们在创作曲目的时候,有时用到派生,有时用到对比,但我们要做到在变化的时候。既不破坏乐曲的整体面貌,还要呈现出各个要素间的对比,由此划分段落乐思的转化,实现乐曲内部的自我否定。即“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对立中把握同一”。

(三)曲目中各个要素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我们在创作曲目的过程中,把握“统一”和“对立”的度,由此就可以派生出乐曲及其各个要素之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即要把握乐曲的普遍性,也要彰显段落的特殊性。从微观角度上看我们在创作一首作品的过程中,对于主体材料的使用,即要确保素材的精炼性又要使乐曲达到出奇的效果。从整体上看从整体上看,我们做出来的曲目,需要遵循创作的普遍规律又要在众多作品中实现出众,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当然,达到这一点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非凡的质变需要量变的不断积累才能完成。

(四)主题乐思的两点论和重点论

我们在创作乐曲的过程中,运用素材的对比,由此划分了乐曲的段落,但我们会发现,主题乐思也会随之变化,但我们在分析名曲的时候会发现,段落素材的变化仅仅是表达内容和情绪意境的变化,中心思想和作者的立场并没有变,因此我们在创作中可以学习这种思维

作曲也要善于抓关键,看主流,不管是“总-分-总”结构的曲目,还是“起-承-转-合”结构的曲目,在高潮段落的表达结束后,都用一个主题再现来结束全曲,这不仅仅是材料的再现。调性的再现,往往还是主题乐思的再现,情绪的再现。

(五)用辩证否定观的思想分析名曲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质变都需要量变的准备,当然,做一首好曲也不例外,正所谓“分析破万曲,下笔如有神”,但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名为我用”要有选择性的吸收,即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照抄照搬,正所谓要用“扬弃”的态度去接纳名曲的精华。适合别人的作曲手法不一定适合你,适合某一种风格的技巧不一定适合所有风格,符合某个时代的主题,不一定符合当下。所以,写好一首作品,素材模板的大量积累与合理运用至关重要,不管是创作者还是作品,要想成功,都需要“否定之否定”的曲折性历程才能不断进步。

三、从认识论的角度构造作曲的思维

作曲是一个实践性的过程,推动实践的前进也需要正确认识的指导,避免陷入谬误的泥潭,但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需要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作曲的领域,有两个步骤,第一,就是乐曲素材的积累,这也就是涉及了前文中提到的分析名曲的重要性;第二,就是把这些素材进行筛选在完成在大脑中拆分与重组的“加工”。第二次飞跃就是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在作曲中的解释就是把这些零件拼凑到一起,并呈现在书面上的过程。

当然,写好一首作品,也是一个反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原理,这也是完成质变的另一个量变积累过程。

不过,在作曲实践中,认识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理性因素的统一是重中之重,我们在作曲过程中既要用理论来约束自己,又要在有必要时突破理论条件的束缚,从而表现创作的灵活性。也说明了作曲需要想象和节制的同步,从而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四、用唯物史观的思想来规范作曲的各个领域

我们要深知,我们作曲是为大众服务的,每一首名曲(或名歌)能留传下来,它的曲子悦耳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离不开大众的认可。所以我们在作曲的时候,一定要研究大家的喜好趋向,并把曲子的风格和种类想那个地方靠拢,不然,就算曲子写得再好也是徒劳无功,正所谓“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所以我们要使曲目的面貌紧扣时代主题,立场也要站在大家的立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其中也包括音乐的历史走向,不符合大众需求的音乐,必将“退出乐坛”,当然,艺术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音乐作为艺术的冰山一角就更离不开社会历史的发展,因此它是由人民群众决定的,不会以某个人(或集体)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作曲不能随随心所欲,要受到所遇到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条件的制约。并且,想要成为成功的乐曲创作者,也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对于创作者来说,欣赏你作品的人就是你的“上帝”,正如太阳神和大地的关系一样,失去了社会的认可,就会一文不值。所以创作者的成功与否,品德修养至关重要。只有创作者的个人品德不被大家唾弃,写出的作品才有可能散发光芒。相反,道德沦丧的创作者写出的作品在众人心中的地位也会跟随创作者的名声一样一落千丈。榜样的作品也是作品的榜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的创作往往也遵循哲学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规律,我坚信音乐创作,最后还是要回到“变幻莫测而又无限美妙”中去。

参考文献

[1].沙汉昆《旋律写作教程》第二版.

[2].万磊2021《考研政治考点精华》,第一章《思想政治理论考情综述》——《马原》“四步进阶复习法”.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猜你喜欢

作曲原理哲学
Task 1
AI作曲的诺亚方舟将去往何处?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伍光辉作曲三首
我的梦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