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往事犹憾无可追
——柯蓝辞世十五周年祭

2021-01-28韦泱

上海工运 2021年9期
关键词:柯蓝边区模范

韦泱

与柯蓝前辈缘悭一面。早年有过联系,通过信件,还闹过一点小小的不愉快。想来是我不够理解老人,如今斯人已去,悔之晚矣!我常常读柯蓝的书,会引发不少感想。手头这本《红旗呼啦啦飘》即是其中一本。

此书由海洋书屋刊行,初版印刷两千册,列周而复主编的“北方文丛”第三辑第二种。封面设计富有民族特色,书名与作者红色套印,黄色的图案是一幅北方剪纸,中间两条对称的鱼,左右各有两朵浪花,很有生活气息。而下面是发行所南洋书店,地址是香港的“九龙乐道一号两楼”。

书前,有柯仲平1946年8 月写于延安文协的《序》,开头就讲到此书的写作背景:“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开展起来了。边区军民不但没有被困死、饿死,还丰衣足食了呢。真正是劳动创造一切,劳动改变一切。在这运动中,模范工作者一批接一批的产生出来了,同时,群众文艺的模范工作者,也一批批的产生了。柯蓝同志就是群众文艺的模范工作者,他创作的《红旗呼啦啦飘》,也就是一个模范的创作。这情况,是我亲眼看见的,他的这个作品怎样写成,在群众中受到怎样的欢迎,我也亲自听到了许多。因此我敢负责介绍,并敢说这是一个模范的作品”。

接着,柯仲平介绍他熟悉的柯蓝:“1932年上半年,柯蓝开始去访问边区第一位劳动英雄吴满有,他写了反映吴满有的几篇文艺报道,当时我们就很称赞他,说他真正开始同群众结合,写出群众的作品了。以后,他不断地下乡,不断地写,就是说,他不断地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把群众中得来的材料,研究加工,写成了作品,他写的也不止一种形式,群众性的小说、诗歌他都写,他的生活同他的作品,都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这个方法下,锻练着进步着。《红旗呼啦啦飘》是更充分地运用了这个方法了。他不但仔细访问过他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而且还去同他们生活了一个时期。他不止根据群众意见修改过一次,而且修改过三次,他读给农民和乡村干部听过,也交给有创作经验又有些农材工作经验的同志看过。因此,组织群众生产的规律,生动的生产竞赛的情况,人物的心理、言语和动作,他都能做到相当的典型化。在推动进一步的生产运动,改进领导作风方面,这作品特别有显著的效果”。

柯仲平是我国现代老诗人,1926年到上海,参加了创造社,曾任延安文协副主任。他与柯蓝是同事,所以,他是知人善论,序文写得实在而又诚恳。而柯蓝原名唐一正,1920年生于湖南长沙,1937年在徐特立帮助下,去了延安,从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后,在边区文协工作,任《边区群众报》主编,第二年入党。他的第一部小说是《洋铁桶的故事》,以章回体形式,写抗战故事,在边区广泛发行,受到毛泽东主席肯定。刚到延安,他走在延河边,不意遇到散步的毛主席,毛问他:“小鬼呀,是哪里人?上过什么学堂?”他答道:“是湖南人,上过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高兴地说:“是小老乡、小学弟噢!”《红旗呼啦啦飘》是他的第二部中篇小说,写的是延安军民在参加大生产运动中,表现出的生动、多样的战斗故事,塑造了边区军民团结生产的真实形象。该书出版后,受到时在香港的茅盾先生赞扬,又被译成日文、俄文,在国外发行。

关于“北方文丛”,主编周而复曾有过回忆。他说“我与柯蓝是在延安时认识的。1944年冬天,我从延安到了重庆,就没有机会和他接触了。1947年,我受香港新中国出版社的委托,编辑出版解放区文艺丛书,向港澳和东南亚一带发行。丛书取名‘北方文丛’,每辑十本,有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有诗歌、散文、戏剧,也有文艺理论,小三十二开本,和美国编辑发行的现代丛书大小差不多”。这套丛书的第二辑中,收有柯蓝的长篇小说《洋铁桶故事》,第三辑收了他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在编辑出书的过程中,作为编者周而复与作者柯蓝还通信讨论过相关问题,可以说,周而复是这本书得以诞生的“接生婆”!这套丛书还有萧军的长篇《八月的乡村》,丁玲的报告文学《边区人物风光》,周而复的话剧《子弟兵》,孙犂的散文《荷花淀》,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等,是一套影响广大的文学丛书。

1949年,柯蓝与夫人王文秋从延安出来,一起随军南下接管上海,在总工会筹办《劳动报》,当初还调来欧阳文彬。后来欧阳调回市出版系统,《劳动报》增加赵自、姜沛南等,柯蓝是首任总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先后出版了《不死的王孝和》(与赵自合作)、《上海散记》《早霞短笛》等,尤其在散文诗创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我从上海老作家丁景唐处,听到柯蓝的名字。当年丁是市委宣传部文艺处长,柯是文联党组副书记,都是上海文艺界领导,工作上有不少联系。几十年后柯蓝依然称丁为老领导,还托我转了一信给丁。在此情况下,我将手头淘得的柯蓝旧著寄呈,请他签名留念。可第二次我寄他的《怎样编写通俗报刊》一书,迟迟不见寄回。我担心此书他没有收到,写信询问,可他回信说,此书不寄回了,你我相隔千里,你也奈何不了。我那时四十来岁,还算血气方刚,立马回信说,名可不签,书请立即寄还。可能言语过重,柯蓝就把此书寄还我了。

后来我想,此书虽属旧著,于我没多大用处,但对于柯蓝来说,却非同小可。1949年春,他从延安到上海途经山东,因脚不慎骨折,躺在床上养伤时,把在延安从事七年的报刊编辑工作,写成六万多字的《怎样编写通俗报刊》,带到上海准备出版。华东局宣传部长舒同和冯定获悉后,感到《劳动报》正缺人手,就建议柯蓝负责筹备。所以,此书是柯蓝当年工作转折的一个标志。新时期后,已离休的柯蓝定居深圳,潜心写作。而我很想当面向他赔个礼,可一直没机会去深圳。到2006年获悉他去世消息,深感愧疚,一切都无法弥补了。在他去世十五周年之际,谨以小文表示后辈的道歉和敬意。

猜你喜欢

柯蓝边区模范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柯蓝散文诗朗诵会隆重举行
模范邨
——给祖母
模范护工
道德模范自有后来人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
冀鲁豫边区革命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