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负时代 在创意中不断前行
——全国技能大赛获奖随记

2021-01-28聂小林苏州博林玉雕艺术品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半决赛赛区玉石

聂小林 苏州博林玉雕艺术品有限公司

7月的苏州,刚过了雨季,天气还没有太炎热,头顶着尚未变得酷烈的太阳,吹着习习的凉风。这座城市遍布着各式各样的江南园林,也到处都分布着古色古香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特别是在护城河之内的内城区,每一栋房、每一块石、每一丛草,每一棵树、每一条街、每一条小巷,都温婉的讲述着姑苏的历史变迁和江南人文情怀。在遍布各种园林和素有“文化之城”称号的苏州城生活和工作,也不由得时时感慨这座江南城市,风采是那么的美妙!

就在7月下旬,我接到一个通知,让我们去参加一个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一个会议,也同时要去领一个由轻工联合会颁发的一个奖项。

奖项的内容,是去年参加的2019全国技能大赛比赛所获得的奖。在这次大会上的一项重要会议进程,是给我们获奖人员及组织颁发奖章,奖牌以及证书。

比赛的全称是“2019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工艺品雕刻工职业技能竞赛”。是政府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而举行的国家级比赛。

这次技能大赛是由“全国轻工业联合会”以及“中国就业技术指导培训中心”主办的国家二类比赛。轻工业目录下的各大类目都进行了相应的比赛活动。我们是玉石雕刻,属于轻工珠宝类,也因此进行了全国比赛。技能大赛由“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以及“深圳市龙岗区三联水晶玉石文化协会”承办。

比赛在全国范围进行,设立了三个赛区,有在深圳举行的南方赛区,有在苏州举行的东部赛区,还有在重庆举行的西南赛区。每个赛区辐射相对应的不同区域及省份。

比赛分为预选赛、半决赛、决赛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预选赛,9月在三个赛区各自进行选拔。

其次是半决赛,9月23日到26日在苏州赛区进行。

而最终决赛,是11月6日到9日在南京举行。

这次技能大赛是国家级二类比赛,所有得到奖的朋友,都会进行国家荣誉称号的申报。三等奖申报的是“全国轻工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一等奖及二等奖申报的是“全国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我得的是三等奖,将会得到“全国轻工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整个比赛过程时间跨度约两个月时间。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全国各地的玉雕顶尖高手。能与众多高手同场竞技,并且得到铜奖以及获得“全国轻工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与我而言,也是颇有重大意义、极有荣耀感的一件事情。

在此我以一个参赛选手的视觉,把参加比赛的过程简单回溯一下。

选拔赛、半决赛和决赛的所用的工具及材料,都是赛委会提供,特殊工具及设备由参赛选手自己准备。

整个比赛过程是公正公平的,选手所领取的材料,是根据每个人预先提报的作品分类以及报名编号,随机抽选的。如器皿、牌子、立体圆雕等分类。玉石是天然材料,每块料子切出来的形状、大小、质地都会不一样。所有参赛选手都必须在大赛的主办单位及裁判的监督下,现场进行设计并制作完成。

选拔赛的时候,我分配到的材料是一块黄色的玉料,边上有一点糖色。出于于保险起见,也为了适应赛场氛围,就没有做太多的自由发挥,而是做了一个传统的马的题材。雕刻时,用了俏色巧雕的工艺方式。糖色的部分有两块,一个是头部,做的是马的鬃毛部分,另一部分在尾部,做的是马尾。

马是做的比较肥硕的游春马,没有对肌肉做夸张强化表现,做了一种肥硕丰满,雍容优雅,但是又比较自由自在的状态。有朋友在之后曾经给我提过建议,告诉我可以添加上马的鞍鞯辔头或者加上骑士,这样就更有生活和人文的气息在里面。但因为我要表达的是另一种含蓄的自由、略悠闲且略放肆张扬的状态,马儿在广袤的大地上在风中自由自在的奔行的状态,而不是人文为主,所以就没做附加人文气息的鞍鞯辔头了。

凭着这一件作品,我进入到了半决赛。

半决赛中,我拿到的这块料子偏向于长形,就设计做了一个手握链条这么一个动作的题材。在之前的工作中,我还从来没做过链条活环呢,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面,要设计并且制作出来,于我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在半决赛,由于已经适应了比赛的场地和氛围,设计题材的方向就比较自由了。这个题材,我想表现的是一个“当下”或是“现在”的一个概念。用链条的环环相扣的形式,来表现具有延续,且连续的特性的一种概念,仿佛是我们生活的经历、我们的时光荏苒流淌的过程。至于手握链条,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面,我们只能抓住其中的一个点。

用力活着,且活在当下。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凭着这一件作品,我就进入到了决赛。

决赛的时候,根据领到的玉料特点,正好把我那一段时间正在思索的一个题材给用上了。

玉料有一个贯穿的裂纹,并且有相当明显的几条水纹线。我把整个玉料的形状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了规整,把外观做成了一个翻转包裹起来的一个形式,然后整体做了一个镂空。整个的造型是:外面一个事物,翻转包裹着里面的一个仿佛在思考在禅定的一个人。

外面的轮廓,我进行了虚化处理,处理成了仿佛是一片莲花瓣也恍然似火焰,翻卷着包裹着的形式。正面的卷折的边,把线条拉的流畅一点,硬一点。而其它地方跟着材料上的水线纹,做了切割和穿透,在不同的地方,处理成了不同的效果。有的地方做成了火焰,有的地方直接做了一个不同形式的界面切分线。在人像的背面靠头部的地方,就直接顺着水纹线的方向,切了一个半圆形的孔。

最终的形成的作品就是:一个由翻卷的火焰组成的一片莲花瓣;亦或是火焰灼烧着的一个山洞;亦或是火光显现中的一个佛龛或者是殿堂建筑类,组建成了外部形象,包裹着里面人。镂空的内部空间,坐着一个非具象端坐静思的一个人。整个外部做镂空,做得很薄,能透光的那种厚度。

整件作品的工艺制作方式,用了模糊虚化而抽象的形式语言来进行表现。

我给作品取的名字叫做“非非境•善思”。

名字的前一段“非非境”,来自于 《楞严经》:“如存不存,若尽不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表现的是一种很玄妙的境界。后一段“善思”则是说的是思考的一种状态。

说到这里,忽然就在脑子里面浮现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了。

作品的题材内容,参考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是佛经里面的故事,释迦牟尼在《法华经•第三譬喻品》中,为了教导众生和信佛弟子脱离三界之苦,从声闻乘、缘觉乘走上大乘佛教的修行道路,所讲的《火宅喻》这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是:“洞中人”,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著作《理想国》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比喻。

最终,凭这件作品,我获得了“全国技能大赛”的铜奖,以及“全国轻工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这次得奖,于我而言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我是四川人,90年代学校毕业之后,曾经教过一段时间书,或许是不甘于平淡的生活,辞职到到广东去参加了工作。之后因为工作的变动,全国好多地方都工作过。在这么长时间的工作中,我所接触的雕塑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泥、石头、木头,金属陶瓷等等,也包括各种综合材料雕塑运用。在此期间,我与玉石结下了不解之缘。那种温润细腻的气质里浸润着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令我沉醉其中。因此,我又来到以苏工名扬天下的苏州,潜心钻研玉雕技艺。这些年来,一直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匠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是与各种玉石与我相伴,直到参加中国技能大赛,我才获得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这次全国技能大赛,是我参加工作之后,以个人名义参加的第一次公开比赛活动。所以,能得奖,我感觉非常幸运。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时每刻都见证着各种奇迹的发生!见证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恩格斯说过,每个时代的认识都有每个时代特点,每个时代的认识也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我们要做的,我认为是要把当下时代的特点给做出来,不管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

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个人和群体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多少类型的人,表现就可以有多丰富,人们能接受的题材及表现类型也就有多丰富。所以我是不太赞同我们的产品或者作品在风格上千篇一律的格局,应该要丰富起来,不管是水平的广度还是纵向的深度层次,都应该丰富来。这是我所理解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局面。

也跟朋友们讨论过玉本体、玉文化、传统与创新之间的问题。

我们经常说的“玉有其工,工有其意,意必吉祥”。我的理解是:“工”可以是繁琐细致,但不是全部,而是要合适。对自己所需要的表现而言,适合的工,才是具有审美意义的工。而且除了手上的工,还有思想上的工。

对于“工有其意,意必吉祥”,我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有了另外一种理解。为什么玉石设计雕刻都是做吉祥的、做好的寓意的题材呢?是人们在生活中,于心理上精神上的一种深层次的“聚合定律效应”的体现,我们在向往和经常接触一些美好的事物或者精神的时候,我们的吸引和聚合力会往好的方面转化。俗话说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也是这种效应的表面特征。

立足于传统,扎根于生活,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做符合时代特性的作品,为复兴中华文化尽绵薄之力。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在此,衷心感谢全国轻工业联合会为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感谢苏州玉石文化行业协会、裁判人员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对保证这个比赛顺利进行的辛勤工作!也感谢各位朋友、各位老师毫无保留的交流与指导!

愿与诸君共学,共勉,共进!

猜你喜欢

半决赛赛区玉石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预赛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精心保护赛区植物
玉,石之美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世界上最会摇摆的天然玉石
春秋时期玉石器
2016MSI赛程及LPL赛区预测
比德尔曼200自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