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减科目壁垒 培养创新性艺术思维
——试论中国画分科创作与教学的弊端

2021-01-28江苏省书画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20年5期
关键词:潘天寿分科花鸟

(江苏省书画院 210000)

一、中国画分科教学的由来及现状

中国画一般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科。这些为人熟知的分科法是经过蜕变与整合后的结果。中国画在产生之初各科目间是没有分明界限的,呈现出题材杂糅的特点。战国时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轪侯妻墓帛画》、和魏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虽都以人物为主,但画面中均有丰富的动物、景物形象。这种题材杂糅的特点一直持续到展子虔《游春图》的诞生。该作品被誉为山水画的雏形。这不仅仅是山水画从人物画脱离,走向独立自觉开始,更是人们以绘画方式认识表达世界这一特殊活动,跨越混沌的初始期进入分工认识阶段的开始。至唐代,中国画分科极其细密,《唐朝名画录》中朱景玄将其分为75种:山水、人物、鞍马、花鸟、松石、功德、写真、鸟兽、真仙、竹木等等。到了宋代《宣和画谱》将绘画分为十门:即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各科差异有别界限明确。后经发展整合,形成了最终三大分科。自此,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依旧大体遵循着三大分科格局未有大变更。直到近现代,叶浅予与潘天寿就国画教学是否该分科持有了不同的见解。“1961年潘天寿赴京出席全国文科教材会议,在会上郑重提出了‘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与潘天寿不同,“叶浅予不主张分科,主张掌握全面、平衡发展。人物、山水、花鸟并重,不分专业。”1叶浅予的大致方案如下:“分花鸟、山水、人物三个大单元,三年中轮学两次,第一学期为花鸟大单元,第二学期为山水大单元,第三学期为人物大单元;第四、五、六学期重复一次;第七第八学期定为侧重一门,自学为主。”2“这样排列也是为了扭转单打一的思想,要求学生掌握全面,最后有所侧重。”3二人的教学理念是方法层面的差异,在思想内质上并无太大分别。叶浅予反对分科教学的理由是为了让学生避免只修一科,进而全面兼顾。本质上并未否定分科创作与分科教学。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全国各大美院教学依旧延继这种分科教学体制,并沿用至今。

二、传统分科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历史意义

绘画分科形成并延续至今,有其必然、合理性。绘画作为人类认知、表达世界的一种活动,符合人类认知、思维发展的总规律。绘画的变化、发展与人类其他形式认知活动的发展趋势大致暗合,与认知发展的需求大体一致。人类的认知是沿着综合——分析——综合的路线发展。文明发展初期,先民对万物的认知皆处于混沌不分的模糊状态。同样处于“幼儿期”。故此,绘画产生之初没有分科。混杂出现在画面中的各种形象,仅是一种简单的符号指代,多倾向于以图解文、以画叙事。随着人类的发展,认知活动逐步进入了分析认知阶段。此时,人类需要集中在不同领域不断细化对万物的认知。就中国绘画而言,从魏晋到宋代中国画的分科逐渐确立。由此各科画种沿着自己的路线逐渐走向成熟。按题材分类进行创作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常理,从而取得一般意义上的形象认知,掌握描绘对象的基本技能。例如,在山水画还未独立成科时,画家对山水的认知、表达是混沌稚拙的,笔下的山水往往“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只能作为人物形象的陪衬。分科后,山水画逐渐发展出独立的绘画内容和形式语言,逐步走向成熟。由此可见,传统分科方法在早期中国画的发展与教学过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

潘天寿于1961提出,人物山水花鸟分科教学的方针并非单方面针对教学本身考虑,而更多的受制于学科生存、学科发展的时代环境。当时,国家大力倡导人物画创作,使得山水、花鸟画被严重忽视,在政治因素强势影响艺术发展走向,甚至可以主宰艺术命运的年代,分科而习的教学理念确实是应时之需,可解燃眉之急。在潘天寿的努力下“浙江美院的中国画教学能够按照他的主张沿着传统的优秀脉络向前发展,没有走什么弯路。从宏观上他把书法篆刻、诗词题跋、史论知识纳入到中国画基础教学当中,使中国画教学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体系……”4这才保证了传统中国画在学院教育中的传承。

三、传统分科的弊端及消减分科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帮助

今天随着时代发展,认知方式与绘画的思维发生跨越性改变,分科创作与教学的制约日渐明显。今天的中国画教学要立足当下的时代背景,立足绘画学科发展的本身,重新思索该教学模式存在的现实意义。

当分析认识发展到一定深度,自然进入综合认识发展阶段,进而认知事物整体本质。类比其他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发展轨迹,都先后经历了各小分科独立发展的漫长阶段,而今逐渐显现出各科界限模糊,交叉融合的趋势。当下各科之间的融合跨界为人类提供了丰硕的实践成果。例如,演化证券学则是生物学和证券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的理论精髓,在于它摒弃了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和理想化假设,指出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而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这一交叉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无疑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突破意义。现代心理学与医学及宗教的结合对调节人的心理疾病提供了可行之策。当下生活中无时、无处、无物不存在着各种原本独立单元之间的相互渗透。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电视所实现的功能一体化就是最好的例证。

新的综合性认知不仅反映在技术革命上,它深刻存在于思想层面,是一种颠覆以往固定限制而萌发的全新思维方式与视角。绘画不该局限于某几种事物,而应当立足一种整体综合的观察与思考角度,注重一种世界观、宇宙观的感悟与传达。而当下我们依旧将“人物”“山水”“花鸟”简单、浅白地理解为字面所指代的狭隘题材。以山水为例,人对山水画的理解停留在“山”和“水”二字的表面概念上。有些观点认为:山水画就必须直接描绘山和水否则就不叫山水画。

传统分科方式逐渐成为金科玉律框死了画家的艺术创作思维。认知和创作思维被模式化,固定在既定主题形成的范本下仿制再生。从题材概括而来的传统分科渐渐成为画家选材时不可逾越的雷池。大多数画家的创作并非基于自己的感知,也不是源自自身反思人性建构而自由萌发的创作冲动,而逐渐在为一种既定的亘古不变的传统母题圈定的情感范围内的完善修补。无论再怎么试图扩大旧有分科的内涵使其适应时代的变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传统分科下的绘画思维在进行抽象思考的时不可避免地显得力不从心。

从教学层面讲,旧有的分科教学模式也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分科进行的中国画教学着重于程式沿袭与学生固定技巧的获得。依照范本和固定可循的路数,总结一系列构图方式、技术语言、审美趣味并将其代代相传给学生对教师而言自然容易,学生学习掌握技巧性的范式也不是难事,习得一些技巧可以迅速描绘某些物象形成画作。毋庸置疑,分科教学在技术教学的层面上存在某种合理性。但艺术教育绝不是简单的技术锻炼,它是以形象思维培养感情为目的,其本质是思维的展现,是以形象为媒介的情思输出。手法、技术只是熟练形象语言的一种途径,思维角度与方式才是美术教育的内核。故此,我坚信培养学生广阔的艺术思维、审美眼界,人生观、世界观绝对比教会其某一艺术技巧来的更重要。绘画教学也应该顺应当下艺术发展的总趋势。旧有的教学体制确实为中国传统美术(从样式到精神)的保护、传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新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会为中国画的教学培育新的教学成果。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多元化的自主的创作空间。教学上的“百花齐放”换来的或许正是艺术上的“百花争艳”。有人认为学校是既成知识体系的熟练地,不可能成为先锋实验地。但是美术院校培养的是艺术家而不是艺术工匠,破除分科教学转向注重思维培养的开放性教学,对当下艺术创作尤为重要。打破科目限制的教学新思路可以增加各种题材之间的交融,促发创作中形成许多新的内容与表现手法,更为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以“问题解决”研究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模式,有助于推动许多重要实践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它颠覆了以往的被动接受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进入主动的思考、发现、探索与创造性学习。

注释:

1.见鄂玉梅.《叶浅予与潘天寿中国画教学主张异同探析》[J].《设计艺术》,2008年6月 总第55期,第69页.

2.同上。第69页.

3.见 叶浅予.细叙沧桑记流年[M].北京:群言出版社,l 992,第288页—第289页.

4.同上,鄂玉梅,《叶浅予与潘天寿中国画教学主张异同探析》[J].《设计艺术》,2008年6月 总第55期,第70页.

猜你喜欢

潘天寿分科花鸟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武建亭中国画作品
花鸟卷
吴昌硕与潘天寿的忘年交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潘天寿全集》首发
多情花鸟,不肯放人
花鸟
取消文理分科:听听孩子们怎样说
高中文理分科要不要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