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扶贫攻坚中发挥国企派驻第一书记作用

2021-01-27主宝皆

山东国资 2021年6期
关键词:工作组第一书记村子

□ 主宝皆

充分发挥省属企业的社会责任,全力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效开展,是国有企业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2012年4月以来,先后选派第一书记多人到贫困村包村帮扶,建设、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落实产业项目,创新“村企互惠”帮扶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国企帮扶乡村、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帮扶之路。

直面问题 望闻问切

作为山东能源集团第三批入驻沂水县夏蔚镇的“第一书记”工作组成员,我倍感荣幸。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能在这片红色土地奋斗,能为老区的群众做点贡献,工作组的3名成员感到由衷的高兴。

驻村后,工作组采取“望闻问切”的方式,为村子诊断把脉。望:看村容村貌,看村民收入;闻:听群众诉求,听群众呼声;问:问家庭情况,问民情民意;切:找准问题,开具良方。工作组先后走访962户群众,第一时间摸清了帮扶村的基本情况:所帮扶的3个村共有村民1976户、6086人,分布在22个小自然村,其中贫困人口457户、586人,人均耕地不足0.6亩;由于地处山区,土地贫瘠,灌溉用水短缺,基本靠天吃饭;村集体不仅没有经营性收入,还欠债多达上百万元。

第一书记工作组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在山东能源集团党委的指导下,很快梳理出8个困扰村子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自然环境制约,3个村子地处山陵地带,土地贫瘠,水源匮乏,农业机械作业困难,商品物资及生产要素流动不足,发展步伐缓慢;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农田难以旱涝保收;三是生产路不足,不便于运输,部分道路年久失修,存在危桥,安全隐患重大;四是村里没有企业,大量劳动力闲置,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五是村内河道失修,漏水严重,干旱时有河无水,汛期河水泛滥;六是村集体没有收入;七是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老龄化严重;八是坟墓占用大量生产用地,土地紧张。

发挥国企党建优势

一个党员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是一座堡垒,党的领导就是老百姓的灯塔航标,无论在什么时候,党的建设永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国企的党建政治优势,也是第一书记做好帮扶工作的党建优势。

第一书记工作组迅速帮助入驻村建立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村民议事规章、村干部激励和保障等十余项制度,制作成展板实现“制度上墙”,悬挂于村中醒目位置,确保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协同入驻村制定了加强党组织建设、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规划,建立班子周学习制度,班子成员轮流做主讲人,学习掌握扶贫政策,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定期召开党员大会,以争做合格党员为目标,开展包环境卫生、包政策宣传、包治安调解、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抓党建促脱贫,重在抓好组织建设、重在树立组织形象、重在发挥组织作用。一是抓好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摆事实、举例子、找榜样、学典型,激发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建好党员队伍这支“生力军”,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和支部主题活动日,重点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商讨党务村务,研究讨论脱贫措施,按照党员分布、分片包干,压实具体责任,激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和内在动力;三是执行好“四议两公开”这个“规矩”。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三资”管理等制度,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来监督,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村子发展、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第一书记工作组采取多种形式与村班子一起提高素质。一是建立了定期集体学习制度,重点学习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涉农政策法规,邀请县、镇各口专业人员到村讲解各项政策和操作流程及村级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二是采取走出去方式,先后组织村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外村、外镇、外县参观学习,把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具体运用到本村工作中。三是提升组织协调能力。注重发扬民主,办事公开,对涉及村里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班子成员带头发家致富,带头学技术、学管理、找信息、闯市场,做能致富、会致富的干部,给村民作出榜样。

发挥国企产业优势

一个村子要想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一个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产业链。第一书记工作组在帮助村里打好产业基础、提升发展后劲的同时,变输血为造血,让被帮扶人员由被动帮扶转变为主动脱贫致富。

水是生命之源,路是致富之本,水和路是农村经济的命脉,水和路是决定村子整体水平的重要所在,健全完善基础设施才能提升村子脱贫的整体能力,储备发展后劲。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脱贫能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村子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更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第一书记工作组先后争取到各项资金2000余万元,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

第一书记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针对3个村的实际,形成了“一村一策”的精准帮扶思路。累计争取各类帮持资金4846万元,落实产业项目10个,集体增收40万元,硬化道路10公里,建设水利项目5个,铺设供水管道20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19盏,贫困户户均增收1545元,脱贫624人,其中的王庄村获得“国家级古村落”称号。

同时,第一书记工作组充分利用政府扶贫政策,发挥省属企业产业特长,组织开展残疾救助、健康义诊、盛夏送清凉、“四险”入户、走访慰问等一系列活动,走访帮扶976人次,惠及帮扶村全体贫困户和广大老年人,活动涉及面广,受益人员多,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树立起了“山东能源”的良好品牌形象。

国企担当 为民情怀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作为省属企业派驻的第一书记,在帮扶工作中体会深刻。

一是村庄协调发展,抓好班子建设是关键。贫困村之所以贫困,从根本上是因为村班子战斗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只有紧紧抓住村党支部这个关键,不断规范班子运行、激发党员活力、强化制度落实、增强服务能力,才能凝聚起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为帮包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二是坚持统筹谋划。村集体的发展壮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筹谋划。第一书记工作组驻村以来,系统整合配置省市县各类资源,盘活村内资源,打造发展优势,真正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

三是坚持科学配置。第一书记利用当前各类政策、资源和人才,为村集体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契机,搞好顶层设计,理清路子、压实责任,切实发挥人财物最大优势,强力推动村集体的发展壮大。

四是坚持融合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必须坚持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一起抓,第一书记推进党建与经济融合、与生产要素融合、与村企融合、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在促进乡村发展的同时,增加村民收入,实现市场主体发展与村集体发展的互惠共进。

猜你喜欢

工作组第一书记村子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肖幼率工作组赴戴家湖涵指导抢险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刘老汉的烦恼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32个工作组印迹 >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FIFA解散反种族歧视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