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及康复者血浆疗效分析

2021-01-27沈道谦杨婧立周若水刘梓妍蔡举瑜

河北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康复者危重核酸

沈道谦,杨婧立,袁 治,董 璇,周若水,刘梓妍,钟 锋,蔡举瑜

(1.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2.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北六科,湖北 武 汉 430040 3.嘉应学院医学院医学系,广东 梅 州 514031)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于湖北武汉爆发,随着疫情蔓延,全国各地及境外相继出现感染病例,该病作为乙类传染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按甲类传染病管理。通过一系列防控和医疗措施,我国疫情已明显得到遏制,但境外的发病人数仍呈上升爆发态势。新型冠状病毒是公共卫生的极大挑战和严峻考验[1]。目前COVID-19仍无特效药物,主要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抗病毒疗效并不显著[2]。在COVID-19诊疗方案中,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已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3]。笔者作为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成员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在此期间有6例患者接受了康复者血浆治疗。为了解相关临床特征,总结防治经验,现对收治的6例接受康复者血浆治疗的COVID-19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4月26日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6例接受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的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纳入病例均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标准:符合流行病学史,有发热和/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痰或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1.2方法:观察并分析患者以下临床指标,整理数据,删除个人隐私信息。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等流行病学资料;病史、症状及体征:既往病史,体温,呼吸道、消化道及全身症状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敏肌钙蛋白(hs-TnI),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影像学检查:胸部CT;治疗方案及疗效分析:归纳患者住院期间采取的治疗方案,评估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疗效;解除隔离和出院参考标准为体温恢复正常3d以上,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影像学显示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改善,连续两次咽拭子或痰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两次间隔不小于24h)。

2 结 果

2.1一般情况及流行病学资料:6例患者均为湖北武汉人。男4例,女2例,年龄62~80岁,平均67.0±6.3岁。其中1例有确诊COVID-19患者的明确接触史。3例伴有高血压,2例伴有冠心病,1例伴有2型糖尿病,1例伴有慢性肝病。患者自出现症状至确诊COVID-19时间为9~30d,中位数15d。6例患者中,重型4例,危重型2例。

2.2主要症状和体征:6例患者中,发热5例,均为入院前发热,其中高热2例,中热2例,低热1例。6例均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气喘5例,胸闷4例,呼吸困难2例,全身乏力3例,肌肉酸痛2例,腹泻1例。肺部可闻及明显湿啰音2例。

2.3早期实验室检查

2.3.1病毒核酸检测:RT-PCR法检测6例患者咽拭子或痰液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均为阳性。

2.3.2血常规及生化检查:①血常规:6例患者早期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3例淋巴细胞百分数减少(7.0%~10.2%),1例血小板计数减少(93×109L-1)。②1例谷丙转氨酶升高(211U/L)。③1例肌钙蛋白升高,最高为3507.4pg/mL。

2.4胸部CT表现:重型患者早期出现双肺外带磨玻璃影或局部小斑片状影(图1)。危重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双肺磨玻璃样密度影、棉团状及网状小结节,双侧弥漫性分布,呈典型的“白肺”改变(图2)。部分患者出现胸腔积液(2例)。

图1 两例重型患者早期胸部CT表现

2.5治疗方法:6例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①收住隔离病房,休息,氧疗,加强营养支持。②抗病毒: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200mg/50mg)/粒,2粒/次,2次/d。盐酸阿比多尔片,200mg/次,3次/d。4例患者辅以中药或中成药治疗(莲花清瘟胶囊1.4g/次,3次/d)。③抗生素应用:4例,主要为莫西沙星、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其中2例应用了抗真菌药物。④激素:2例危重型及1例重型患者使用了短期(3~5d)常规剂量的激素治疗。⑤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危重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呼吸困难,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⑥康复者血浆治疗:6例患者均接受康复者血浆治疗,并严格按《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执行。血浆治疗前给患者详细介绍病情及血浆治疗的目的与风险,充分做到知情同意。剂量:配输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0mL。输注时床旁严密观察病情。5例患者输注过程顺利,另外1例患者输注至160mL时出现颜面部及躯干皮肤潮红、瘙痒,口唇麻木,考虑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注,撤去血浆,给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2.6转归:住院日7~86d(中位数46d)。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肺部CT提示病灶明显吸收,两次痰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达到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3 讨 论

目前全球COVID-19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800万例,累计死亡人数逾40万例。COVID-19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4]。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是抗疫的重点。据报道,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5],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本研究中,6例患者均为疫区居民,部分患者家属有确诊COVID-19的病史,符合聚集发病、人传人的流行病学特点。6例均为老年患者,大多数合并慢性基础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热、咳嗽是COVID-19的常见症状,以干咳为主。此外,患者也可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有侵袭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的可能,也可能与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危重型患者表现为体温持续升高,胸闷、呼吸困难,肺部CT渗出病变严重,与文献报道一致[6]。

COVID-19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病毒药物、调节免疫、脏器功能支持等。本组病例属于重型或危重型,均单独或联合应用了抗病毒药,包括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有报道联合应用此两药有利于改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缩短住院时间[7]。尽管如此,COVID-19至今仍缺乏特效抗病毒药,在这种情况下,康复者血浆治疗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理论上,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存在特异性抗体,可有效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其机制为机体被动输入高水平高亲和IgG抗体中和病毒,减少T细胞对免疫系统的刺激,增强体液免疫应答,防止细胞因子风暴,有利于降低病死率,适用于重症、危重症患者。感染性疾病应用康复者血浆治疗不乏成功案例。有研究显示康复者血浆可有效治疗MERS-CoV感染[8]。一项小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也显示康复者血浆治疗有助于改善COVID-19的临床症状和炎症指标[9]。本研究中,6例患者均存在康复者血浆治疗的适应症。其中,5例输注过程顺利,1例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及时停止血浆输注,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疗效方面:4例在输注血浆1周内病毒核酸转阴,1例在18d后转阴,1例在57d后转阴。所有患者最终均康复出院。提示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在重型或危重型COVID-19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应注意其副作用。据观察,1例患者住院约3个月,病毒核酸持续不转阴,属“常阳”患者。导致病毒长期不转阴的原因尚不明确。该病例存在高龄,伴多种慢性疾病,入院早期淋巴细胞比例下降,短程应用激素等特点,提示病毒持续不转阴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COVID-19为新发传染疾病,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对COVID-19患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及早积极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情及预后。对于重型、危重型的出院病人,仍需继续做好监管及密切随访工作。

猜你喜欢

康复者危重核酸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全员核酸
美报告:1/5新冠感染者有后遗症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麻风病康复者群体回归路径探究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