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东南宋墓中守孝人图像初探

2021-01-27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100105

大众文艺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二十四孝长治孝子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100105)

一、图像表现内容

山西地区发掘的北宋墓葬不多,多见于晋东南地区。与河南地区发现的同类墓葬相比,呈现出独特的区域特征。如墓葬形制上晋东南宋墓以方形带耳室或是壁龛的墓形为主,墓葬装饰上流行墓室下部砖砌须弥座,壁面装饰上则不同其他地区流行的一桌二椅、衣架、灯檠等家居陈设,而多装饰杂剧、四神、飞天、祥瑞、孝子图像等。

二十四孝图像也流行在河南豫中等地,如河南登封黑山沟宋墓、河南新密平陌宋墓等。而在晋东南地区宋墓中,除了二十四孝图像以外,还流行表现守孝人形象,此在其他地区墓葬中皆不见。以山西长治故障村宋墓为例,该墓为一座方形仿木构砖室墓,东西北三壁结构相同,每壁由柱子分割成三开间,中间砖雕假门,两侧对称各有一壁龛。而东西北三壁都绘有守孝人图像,如故障村宋墓东壁北部壁龛左侧男子戴孝帽,着圆领孝服,腰间束带,一手执仗一手下垂;右侧女子着孝服孝帽双手掩面哭泣1。此类守孝人形象还发现于长治故县村1号墓、长治故县村北宋神宗元丰元年墓(故县2号墓)中2,都绘制在壁面假门或壁龛两侧。

丧葬礼仪涵盖死亡到葬后虞祭,可分为丧、葬、祭三个过程。墓葬是丧葬礼仪的部分表达,意味着葬仪的终结。在晋东南长治地区的哭丧人形象即作为一个仪式片断进入了墓葬装饰系统。这种表现丧葬片段的仪式图像在长治地区的宋金墓中流行,如山西长治安昌村金墓西壁3上部雕守灵图,东壁上部雕发丧图,图像所记录的丧葬仪式成为了葬礼活动在地下世界的延伸。

二、守孝人形象分析

1.服饰用具

《仪礼·丧服》中五服制度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而制定了相应的服制与丧期: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服制;三年、一年、九月、七月、五月、三月等不同丧期。出现在墓葬中的孝子作为死者子女当服最重的斩衰服制,守孝三年。完整斩衰包括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菅屦。墓中孝子皆着素色孝服、戴孝帽、腰间还有绖带,且男子手持丧仗,显然已完成成服之仪。但长治宋墓中所绘孝服并未见斩衰粗陋、不加缝缉的特点,如司马光所关于丧服制度所说“下俚之家,或不能备此衰裳之制,亦可随俗,且作粗布宽袖襕衫,然冠绖带不可阙也。古者妇人衣服相连,今不相连,故但随俗作布大袖及裙而已。”4宋代逐渐废除受服,且对丧服也进一步简化。五服制度也逐渐由五服等级,转变为视与死者亲疏是否五服。故障村宋墓中绘孝子所着宽袖襕衫及孝女的裙身正体现了这种礼从宜,事从俗的转变。

丧葬所持丧仗同样也体现出这一转变,先秦服饰规定“妇人、童子不仗。”《开元礼》则“主妇亦仗,诸妇则不仗”。故障宋墓、故县村1号、2号墓中妇人皆不执丧仗,而在晋东南壶关南村元祐二年墓中发现一砖雕,表现一妇人披麻戴孝,一手执哭仗,一手掩面嚎啕大哭。5用仗的界限划分也逐渐消除。

2.时空节点

作为仪式片断的表达,或许还可以追问一句:墓中孝子于何时哭泣?哭泣贯穿丧葬始终,先秦儒家对哭泣礼节都较为重视并确立了明确规定,如《礼记·丧大记》就对哭泣的场次和仪节作出要求。哭在丧葬仪式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孝的表达,也是与死者联系的重要手段。从孝子所穿孝服或可知悉葬礼仪式哭泣的时间节点。古之成服需于大敛之后,而宋代受服的革除,那么墓葬内穿戴孝服孝帽的孝子们其哭泣即发生于大敛之后,禫祭除服之前。殡后朝夕哭,此后整个丧期思忆则哭。晋东南墓葬内的孝子哭泣在大敛下葬之后,孝子们居家守丧期间,表现了他们思忆则哭的悲痛。墓室中的仿木结构,以及孝子上部所绘帷幕都暗示了这一家内环境的构建。

此外,在故障村宋墓中,或还刻画体现了孝子未殡前的哭不绝声。该墓内北壁东西部壁龛、东西壁北部壁龛侧皆出现孝子图像,而北壁正中则绘制了墓主人影像。为何孝子不以影像依凭,对影而哭呢?孝子们都以侧对壁龛门的形式站立,而在北壁西部、东壁北部壁龛内发现了墓主尸骨,孝子的哭泣逻辑设置是对尸而哭。这种安排似乎正反映了在大敛成服后,停棺守灵未殡之时,孝子哭于灵柩两侧,哭不绝生。在整个墓葬空间内,耳室成为了盛尸容器,其大小形制也与棺类似。而帷幕之下厅堂之中,耳室空间也转化为了灵柩,成为了孝子们哭泣依凭的对象。山西长治安昌村金墓西壁上部即刻有守灵图,一戴孝帽的女子正恭敬立于柩前。

三、守孝人图像内涵

墓葬旨在去营造一个供墓主人死后永居的幸福家园,杂剧奏乐,宴饮庖厨无不在歌舞升平中享受侍奉。而晋东南地区流行的哭丧孝子,哭的悲痛与喜悦幸福的氛围描绘是否存在矛盾呢?哭丧图像又有怎样的内在意涵?

1.孝子陪伴

孝子的哭声寄托了对于家人的思念,是悲痛难以自已的自然表现。哭也是时人心中最能体现孝的具体形式之一。葬礼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孝子的哭,在《问丧》中记载了依据与死者亲疏不同,哭声与哭的时长也有所不同。悲哀程度在哭声中表现出来,以此与去世的亲人建立长久的联系。《司马光书仪》所载“今人奔丧及从柩行者,遇城邑则哭,是有人则为之,无人则不为”6,虽是批判,但背后也反映出时人心中认为哭丧对于孝的彰显。

《礼记·三年问》载“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亡,然而服以是断者,岂不送死者有已,复生有节哉?”7此或可作为哭丧图像出现在墓中的注解。为父母服丧三年,实则二十五月即除服,哀痛未尽,思念仍在,可是守丧过后,活着的人总归要回到正常的轨道。山西晋南一带自古有孝道传统,如春秋时期忠孝观念的践行者介子推,以及北宋时期就已流行晋东南地区的区域性本土化的“二仙信仰”。宋时二十四孝版本中“王裒泣墓”的故事就已为孝子树立起标杆,每到打雷之际他都会到母亲墓旁哭泣陪伴。而哭丧孝子于墓内的图像化,在表达孝行的同时也替代孝子在期限结束后继续守孝。孝子们守丧时思忧则哭的景象被长久的保存,在地下世界永久陪伴着墓主人,并以哭泣释放悲痛,传达亲人间的爱与不舍。

2.孝感通神

流行于墓葬内的二十四孝图像学者已有诸多研究。宋墓内二十四孝图像旨在表现孝行故事中的重要片段,成为了孝行的集合。它们所呈现的共同内涵是延续魏晋以来孝行故事所传达的神秘感,强调孝感通神内容,表现获得神明嘉奖。8

唐宋之时,人们逐渐把孝道视为人神相通的重要法则。晋东南宋墓内的守孝人虽不属于传统孝子故事系统,但其为父母守丧终日哭泣的行为也体现了炙热的尽孝之心。相比孝行故事的传达,其“亲力亲为”的表现也更与墓主具有直接的沟通联系。在孝感通神的观念影响下,尽孝的哭丧孝子也以其行为感动了上天。如长治故县1号墓东壁壁龛左侧为披麻戴孝的孝子图像,壁龛上则表现了天女飞天图;长治故县2号墓西壁假门两侧绘守孝人门上也表现天女飞天图;山西长治白兔村宋墓的南壁绘行孝图,一众哭泣的孝子孝女们聚集在一起,脚下是祥云缭绕。孝子们的行为已经通达神明,众多神异现象也已经出现于孝子周围。而神迹则带来孝报嘉奖,或是助于墓主人升天进入仙境,或是庇佑在世的孝子们平安、通达。

四、结语

晋东南地区守孝人图像的流行与该地深厚的孝道传统有关。守孝人图像以披麻戴孝的哭泣孝子作为表现对象,成为了对葬礼活动的再现。墓内所绘守孝人形象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宋代丧葬仪式礼从宜,事从俗的转变。守孝人以图像的形式在墓内长久的陪伴墓主并彰显孝行,在孝感通神的观念影响下又为墓主和孝子带来回报。

注释:

1.朱晓芳.《山西长治市故障村宋代砖雕墓》.《考古》,2009年第9期

2.朱晓芳.《山西长治故县村宋代壁画墓》.《文物》,2005年第4期

3.商彤流.《长治市北郊安昌村出土金代墓葬》.《文物世界》,2003年第1期

4.司马光.《司马光书仪》提要,中华书局,1985年,68页,卷六《五服制度》

5.王进先.《山西壶关南村宋代砖雕墓》.《文物》,1997年第2期.

6.司马光.《司马光书仪》提要,中华书局,1985年,第65页,卷六《饮食》

7.《礼记》20卷,卷十八,四部业刊景宋本,第344页,《三年问第三十八》

8.邓菲.《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艺术研究》,文物出版社,2019年,第234~240页.

猜你喜欢

二十四孝长治孝子
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暨农药减量增效培训班在长治举办
长治实现乡镇(社区)人工智能辅诊系统全覆盖
孝道岂可愚学愚传
由敦煌本《二十四孝》看儒释伦理的融通
孝顺的定义
百善孝为先
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在长治成立
孝顺的定义
现代二十四孝
久病床前无“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