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长沙市太平老街智慧街巷景观提升改造

2021-01-25郑秋晨仇诗语宋甘霖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活空间街巷街道

郑秋晨 仇诗语 宋甘霖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75

1 长沙市太平老街景观现状及问题

1.1 人性化设计不足

商业步行街的人行区域狭窄,步行干道上没有余量放置休息平台供人休息。此外,对于残障人士的无障碍设计也有很多欠缺,休息平台、步行坡道等都有待提升。

1.2 自然景观缺失

当前街道上的整体绿色覆盖率极低,大多数是由盆栽、景观树作为主街道边缘点缀。周边临近街道的绿植覆盖极少,一方面来自于街道本身狭窄无处安置,另一方面其维护等成本过高,无人承担等也是无法推广绿色种植的重要原因。

1.3 历史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也是不可抛舍的重要部分。当前的商业古街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本地区历史挖掘与理解严重缺乏。如何平衡好当下历史古街的商业化意义与邻近街区居民的实际生活情况,都需要容纳在设计的考量范围里[1]。

2 创新项目情况

2.1 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同大量传统街巷的问题一样,太平街周边区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物质性老化现象,许多家庭内部生活空间狭小,设施破损,品质陈旧。同时伴随着城市社会变迁的历程,街道内部的结构关系日趋复杂,生活空间分散零碎,不仅导致了日常维护与修缮更新方面的诸多问题。除此之外,当地居民老龄化现象严重, 经济能力相对较低,共识性下降,居民自我更新能力日益减弱,集体合作意愿不高。

在这样的实际背景下,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如何在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通过一个媒介,进行微改造。在条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植入相对合理的硬件设施,营造一片散布的社区共享客厅,通过为居民生活提供必要的生活空间,提升公共生活的精神品质,加强场所领域的归属感受,凝聚居民生活的共识性。

2.2 方案设计

通过反复的模型推敲与讨论,结合公众平台的模型展示和信息反馈最终我们确定了六组插入的空间模型。我们选择了以太平街为鱼骨向周边街道辐射的一片区域为网络建设区域,根据场地的实际要求与情况,我们采用了以绿化网络的媒介介入方式,在包括太平街与周边街巷的过渡区域、街巷内部的居住实际情况下提出了相对应的微改造方式。

同时在这套模型中,我们希望达成一种居民共建的合作运营体系,整套框架中种植由所有居民一起合力组建而成。每一个单元格都由各自居民自发种植,绿色框架作为一个中心点联络周边居民,形成居民自发维护的凝聚中心。

图1 模型概念

2.3 绿色建筑概念

结合垂直绿化优势,针对拟定区域的实际情况,我们创新性提出在物质环境改造方面可增加垂直绿化。增加绿化空间对建筑外部空间进行梳理和联通,利用绿色植物构建多级网状的外部交往空间,形成主要道路—巷道—内部小广场—私人院落的公共空间结构[2]。

3 平台建设与推广

近年来,在城市高速发展背景下,承托一座城市文化记忆但却与城市繁荣整洁的环境面貌格格不入的城市老旧街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们联想到了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的智能化模式。创新性地提出将大数据背景下的设计智能化融合到街巷改造中,以老旧街道改造为实际基础命题,开发设计集用户数据资料收集、设计方案虚拟可视化展现、用户反馈意见为一体的集成化、流程化的公众平台,二者相辅相成, 以新技术解决热议题。

经过不断的讨论改进,我们希望结合智能化大数据公众平台,针对太平街的老旧街巷我们设计了六组可行性高的空间插入模型,对太平街两侧的街道进行合理地微改造。模型经过虚拟可视化模拟预设,综合环保节能等要求,提出了一套太平老街的改进方案。

在当下发展中,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通过当下方便快捷的平台传播方式进行宣传与推广,改造结果虚拟呈现,将最终确定的微改造设计方案经电子搭建后,通过虚拟场景方式投射在公众平台上,并通过公众平台回馈给用户可视化方案,这种方式便于向居民传递创新的。路网联系体系虽然仍是初期的试运营时期,但相信经过不断探索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生活空间街巷街道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生活空间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研究进展
智己AIRO 流动的艺术品
热闹的街道
边走边唱
山骨云根
雨中的街巷
热闹的街道
年年有鱼
风居住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