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1-01-24王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6期
关键词:脑部注射用神经功能

王杉

急性脑梗死(ACI)多由脑供血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若不及时治疗较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目前,早期溶栓是临床治疗ACI 的最佳方案,但受时间窗限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超过时间窗,仅可行常规内科治疗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神经、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治疗虽可一定程度增加脑血流量,挽救濒死的神经元,但整体效果有限,部分患者疗效欠佳[3]。注射用血栓通是一种活血类中药制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活络之功效,可有效扩张患者脑部血管,增加脑血流量,进而改善神经功能。相关研究表明,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可明显提高ACI 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4-5]。但注射用血栓通在ACI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ACI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莱西市市立医院收治的ACI 患者86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52~71 岁,平均(62.4±4.8)岁;体质指数20~28 kg/m2,平均(24.7±1.4)kg/m2;发病至就诊时间7~48 h,平均(15.3±2.0)h;梗死部位:基底核区20 例、脑干13 例、额叶7 例、小脑3 例;基础疾病:高血压22例(51.2%),高脂血症15 例(34.9%),糖尿病6 例(13.9%)。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9 例;年龄50~72岁,平均(62.4±4.8)岁;体质指数20~28 kg/m2,平均(24.7±1.4)kg/m2;发病至就诊时间7~48 h,平均(15.35±2.07)h;梗死部位:基底核区21 例,脑干12 例,额叶6 例,小脑4 例;基础疾病:高血压23 例(53.5%),高脂血症14 例(32.6%),糖尿病6 例(13.9%)。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莱西市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6]中的ACI 诊断标准;(2)经颅脑CT 或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ACI;(3)发病至就诊时间≤3 d,且均为首次发病;(4)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2)伴有精神障碍者;(3)肝、肾衰竭者;(4)存在脑出血倾向或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吸氧、保护神经、调控血糖血压等综合治疗,如予以奥扎格雷钠(海南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3201)80 mg+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 次/d;阿司匹林(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3013)口服治疗,100 mg/次,1次/d;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山东益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3775)0.5 g+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 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5652〕0.3 g+0.9%氯化钠溶液250 ml 静脉滴注,1 次/d。2 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为:基本痊愈:治疗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少91%以上,无病残;显效:治疗后患者NIHSS 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1~3 级;有效:治疗后患者NIHSS 评分降低18%~45%;无效:治疗后患者NIHSS 评分降低不足1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血清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试剂盒均由北京易科攀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神经功能。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 后采用NIHSS 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总分42 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4)不良反应。记录2 组患者治疗期间牙龈出血、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35)。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清学指标 2 组治疗前血清NSE、IGF-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SE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GF-1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μg/L)

2.3 NIHSS 评分 2 组患者治疗前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1 例、恶心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3/43);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头痛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5/4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8,P=0.458)。

3 讨论

ACI 病因复杂,多认为与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可促使脑部供血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减少或阻断血液流入脑部相应区域,导致局灶性脑组织软化、坏死,进而致使大量神经元凋亡[7-8]。而坏死区域仍存在部分侧支循环,若能及时恢复供血,则可挽救濒死的神经元,逆转脑损伤,进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9-10]。目前,临床治疗ACI 的关键在于及时恢复脑部供血、保护脑神经,故临床多在常规吸氧、降压、改善脑循环等基础上予以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胞磷胆碱钠等药物治疗,其中奥扎格雷钠是一种抗血栓制剂,可直接作用于血小板上的TXA2,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并具有一定的扩张血管作用,进而促进脑部供血恢复;阿司匹林是一种水杨酸衍生物,常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有利于降低血液黏度,进而预防血栓形成;胞磷胆碱钠则为脑代谢药物,可改善脑功能,促进脑细胞呼吸,并能增强脑干网状结构[11-12]。ACI病因复杂,单纯西药疗效有限,预后效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医学认为,ACI 属“中风”等范畴,主要病机在于气血瘀滞致脉络瘀阻,临床治疗需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原则。注射用血栓通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提取自中药三七,是临床常用的活血祛瘀类中药,能化瘀止血、活血镇痛。NSE、IGF-1 是临床诊断脑缺血性损伤的重要依据指标,其中NSE 是一种酸性蛋白酶,由神经元等分泌,其水平越高提示神经组织损伤越严重;IGF-1 属于活性蛋白多肽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及舒张血管等多种作用,且其结合受体后可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加快神经系统增殖、分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清IGF-1 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NSE 水平及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且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王焱等[13]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注射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ACI 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血清NSE、IGF-1 水平,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如下:注射用血栓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苷是由三七皂苷R1 及人参皂苷Rb1、Rg1 等组成,其中三七皂苷R1 具有保护脑神经、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人参皂苷Rb1 能降低小胶质细胞活性,抑制脑部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等表达上调,进而减轻脑部炎症反应;Rg1可抑制海马c-fos基因及蛋白质表达,增强海马脑损伤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三七总皂苷具有抗血栓、脑保护等作用,可有效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保护血管内细胞,加快脑部供血恢复,并能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可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减轻脑部缺血再灌注损伤[14-15]。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使用后,可协同增效,进一步增强抗血小板聚集能力,缩短脑部供血恢复时间,进而快速恢复神经元活性,改善脑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注射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ACI 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脑神经组织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脑部注射用神经功能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