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曲面结构件焊接变形控制及消除方法研究

2021-01-22王晋平牛中栋

山西冶金 2020年6期
关键词:结构件曲面工件

王晋平,徐 斌,牛中栋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长治046000)

1 空间曲面结构件焊接变形原因

焊接结构件顶板采用空间曲面形状,背面采用焊接网格筋进行加强。焊接结构件全部选用4 mm厚HG785D型钢板,具有强度高,质量小的特点,实物图件图1。

图1 空间曲面结构件实物图

生产过程中,顶板采用压模一次压制成型,采用样板进行检测,曲面误差不大于0.5 mm。网格筋采用激光切割机直接成形下料,各尺寸误差不大于0.3 mm。组装并采用半自动混合气体保护焊焊接完成后,对顶板曲面进行样板检测,变形尺寸:空间曲面进行横向样板检测,最大焊接变形为9 mm,主要集中在曲面凸起变截面部位;空间曲面进行纵向样板检测,最大焊接变形为10 mm,主要出现在曲面上端,即凸起最高点;背面纵向宽度尺寸,收缩最大值为4 mm;背面横向宽度尺寸,收缩最大值为3 mm;背面检测平面度,对角线位置超过5 mm;背面检测对角距离,相差约7 mm。

焊接结构件使用时,背面平面需要与其他构件平面进行螺接,对下端平面度要求不超过2 mm。上端需要与其他成形曲面对接,要求贴合部分不少于80%。经过首次焊接完成的工件无法达到设计指标要求,且无法实现产品使用功能。鉴于焊接结构件采用HG785D型焊接钢板,无法高温校形,通过机械校形后,宽度和长度变短,曲面成形凸凹不平,无法满足产品匹配使用要求。背面下端面由于焊接变形较大,在校形过程中出现焊缝撕裂,造成产品失稳,无法满足产品承载要求。另外,由于焊接残余应力较大,附加机械强制校形,焊接结构件内部残余应力也较大,在自然时效后或使用过程中,焊接结构件尺寸会再次出现变化,极有可能产生较大变形引起其他部件损坏。

2 空间曲面结构件焊接变形分析

针对该焊接结构件在焊接和校形工序完成后出现的焊接变形、校形撕裂及残余应力等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2.1 焊接变形问题

该问题根据工件焊接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主要从工件结构、焊缝分布和焊接方向三方面进行焊接变形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

2.1.1 工件结构

工件采用左、右对称结构,焊缝全部分布在背侧,前半部分焊缝多、后半部分焊缝少,正面无焊缝结构。该工件首件焊接时的施焊顺序为:从中心部位向左端和右端同时焊接,焊接方向均采用图2所示方向,全部为从前端向后端施焊。

2.1.2 焊缝分布

通过焊缝结构分析可知,产品整体呈现内凹结构,上、下结构极度不对称,焊缝全部集中了在内凹一侧,焊接初期受热膨胀,造成顶板因壁厚较薄,稳定性较差,产生强度失稳变形现象。焊接后期冷却时,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材料产生收缩变形,产生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而远离顶板部位采用栅格结构,强化了工件结构强度,稳定性较高,故焊接变形较小。因此,从焊接结构来讲,顶部强度较弱,底部强度较强,即底部稳定性相较于顶部较高。

图2 焊接结构件焊接方向示意图

依据焊缝分布状态分析可知,产品焊缝在前半部分布密集,后半部分分布较为稀疏。从焊接过程产生的影响角度可知,前端焊接时受焊接热循环影响较大,后端受焊接热循环影响较小。同时,前端中间存在外凸加强,焊缝长度增加,受到焊接热循环影响更大。因此,从焊缝分布来讲,前端较后端稳定性高、中间较左右两侧稳定性差。

2.1.3 焊接方向

结合焊接顺序分析可知,先中间、后左右的焊接顺序以及从前端向后端施焊的焊接方向,会因为产品焊接稳定性较差的中间、前端时,呈现自由变形状态,故焊接变形量较大。在后续焊接左右两侧、后端稳定性较强部分时,由于焊接变形已经产生,导致加强筋发生错位,在强行纠正后,焊接应力进一步较大,最终导致焊接变形越来越大,焊接残余应力也越来越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焊接结构本身不对称的情况下,加上焊缝分布不均和焊接方向选择不合理,最终导致产品产生了较大的焊接变形。

2.2 校形开裂问题

该问题主要从校形过程中,工件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在使用油压机进行机械校形过程中,采用四点支撑,中部下压的方式进行校形,示意图见图3。

在下压过程中,四点向上支撑,工件顶板受力向下延展。由于支撑部位较少,下压部位先产生弹性变形,再产生塑性变形,为达到校形效果,必须使中间产生较大的形变。在该承载情况下,中心部位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结合焊接完成后工件应力集中趋势可知,内凸顶部的应力集中也较为明显。两者叠加,超过焊缝承载能力,直接导致校形过程中焊缝开裂。

图3 焊接结构件校形示意图

2.3 残余应力问题

产品经历焊接和机械校形后,存在焊接残余应力和校形应力。同时产品选用控轧工艺成形的焊接用高强钢板。未进行退火去应力处理。仅仅依靠振动时效,只能将应力进行消减。故在后续机加和使用过程中,应力会逐渐释放,直接影响产品尺寸精度。

3 解决空间曲面结构件焊接变形的办法

3.1 焊接变形控制

依据焊接变形产生原因分析结论和实物变形状态。针对焊接结构不对称、焊接过程易失稳的状态,拟定采用刚性固定工装进行控制。针对焊缝分布不均匀的设计要求,拟定采用优化焊接顺序,减少焊接变形的产生。针对薄板焊接易变形这一固有特点,采用分组件装点、留焊接收缩量的措施保证焊接变形后,使产品尺寸满足使用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纵向加强筋板两端各留3 mm焊接收缩量,横向加强筋板两端各留2 mm焊接收缩量。

2)顶板凸起顶部高度增高1 mm,用于焊接收缩量。

3)采用顶板仿形工装进行定位,组焊纵、横网格加强筋成小组件,焊接校形后再与顶板组焊。

4)焊接顶板时,在顶板一侧增加刚性固定工装,增强顶板稳定性。

5)焊接加强筋和顶板的顺序,改为由四周向中间施焊,并要求对称同时施焊。

采取上述五种焊接变形控制措施,进行实物验证后。检测结果如下:空间曲面进行横向样板检测,最大焊接变形为4 mm,仍然集中在曲面凸起变截面部位;空间曲面进行纵向样板检测,最大焊接变形不超过3 mm;背面纵向宽度尺寸,与图纸要求偏差不超过2 mm;背面横向长度尺寸,与图纸要求偏差不超过mm;背面检测平面度,对角线位置不超过3 mm;背面检测对角距离,相差约2 mm。在后续生产过程中,采用该方案,获得产品一致性较好,超过80%以上产品低于上述焊接超差值。

3.2 校形方法改进

依据校形开裂产生原因分析结论和实物开裂状态。采取上述焊接变形控制措施后,校形工作量大大减少。在此基础上,为保证焊接校形准确性和产品一致性,拟定采用图4所示工装进行下部支撑,完成校形过程。

图4 校形装配实物图

采用上述工艺装备,配合油压机在中间位置进行下压时,两侧均匀承载,可实现局部小范围校形。基于焊接变形控制良好的状态下,中间部位不再进行大变形量即可取得到良好的校形效果。

在后续批量生产过程中,采用上述方案,校形后的产品尺寸趋于一致,满足批量产品一致性的要求。

3.3 焊接应力消减

基于上述焊接变形控制和校形方法改进后,产品外形尺寸趋于稳定,在附带刚性固定工装进行振动时效,焊接应力得以大部分消减。焊接结构件承载能力趋于稳定,同时焊接结构件的外形尺寸趋于一致。

4 结语

根据产品首件生产结果,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运用变形产生及控制、消除的理论,对空间曲面焊接结构件变形原因、校形缺陷、质量风险进行分析。采用自制装夹和校形工装、焊接顺序调整两方面的控制措施,一方面成功克服了焊接变形大、校形撕裂的问题,另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产品残余应力集中的质量风险。

在后续多批次产品生产中,采用上述生产方案,进行焊接结构件的焊接和校形。经过多批次实物验证,未发现焊接变形超差报废问题和焊缝校形开裂问题,且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尺寸变化而影响使用现象,从根本上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猜你喜欢

结构件曲面工件
简单拓扑图及几乎交错链环补中的闭曲面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楔形结构件蜂窝积水检测识别方法探讨
基于PLC的飞机结构件变夹紧力柔性夹具研究
考虑非线性误差的五轴工件安装位置优化
第二型曲面积分的中值定理
三坐标在工件测绘中的应用技巧
一种航空薄壁结构件的加工应用
关于第二类曲面积分的几个阐述
钛合金结构件变进给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