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19年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研究文献分析

2021-01-21王建林

农技服务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发文检索资助

李 璐, 赵 耀, 李 哲, 王建林

(西藏农牧学院 植物科学学院, 西藏 林芝 860000)

小麦(TriticumaestivumL.)属于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其栽培历史悠久,代表种是普通小麦[1-2]。世界上小麦的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水稻、薯类,是全球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全株都可食用,其中有1/6可作为良好的饲料使用,营养价值高。中国作为世界上较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在种植小麦方面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先进的育种技术[3-4],最早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然后逐渐传入朝鲜、日本,现如今中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种植小麦面积较大,陕西、甘肃、北京等地分布范围广泛,北方以内蒙古和新疆为主要种植地[5]。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是基础作物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我国口粮安全的重要保障[6-9]。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国家粮食安全要以我国实际情况为主、立足国内外国际环境、确保高产、可适度进口、加强科技支撑[10]。小麦高产优质主要依赖于高肥水地块,首先要选择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种植高产品种,适当晚播,合理适时增施有机肥,防止倒伏,同时注意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小麦锈病、纹枯病、白粉病。随着我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落实,发展小麦产业的重要性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逐渐显现出来[11]。为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对中国知网收录的2010—2019年近10年的小麦育种技术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即对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小麦育种技术”文献进行检索,检索主题为“小麦育种技术”,共检索出323篇。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结合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主题类型发文量、不同资源类型发文量、不同年份的发文量、不同隶属机构、不同研究层次发文量、基金情况、学科领域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份发文量

从检索结果看,2010年发文量37篇,2011年发文量30篇,2012年发文量28篇,2013年发文量35篇,2014年发文量20篇,2015年发文量26篇,2016年发文量25篇,2017年发文量38篇,2018年发文量31篇,2019年发文量53篇。其中,2019年的发表文献量最多,达53篇,2018—2019年的发文量上升幅度最大。2010—2019年发表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表明大部分学者在小麦育种技术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阶段性,导致发文量数目不稳定,尤其近几年发文量变化幅度与前几年相比较大,上升下降落差大,数量极其不稳定。总体看,我国每年对小麦育种方面的研究内容不多,有必要加强其研究,为小麦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支撑,同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2.2 不同主题及研究层次发文量

2.2.1 不同主题发文量 从323篇文献中选取10个主题层次进行分析(图1,含交叉文献共计571篇),其中小麦新品种主题研究的文献最多,达159篇,占49.23%;栽培技术主题的124篇,占38.39%;小麦育种主题的101篇,占31.27%;特征特性主题的43篇,占13.31%;小麦品种主题的33篇,占10.22%;高产栽培技术主题的31篇,占9.60%;育种技术主题的29篇,占8.98%;新品种主题的19篇,占5.88%;矮败小麦主题的17篇,占比5.26%;栽培技术要点主题的15篇,占4.64%。我国对于小麦育种技术的研究文献发文量主要集中在小麦新品种和栽培技术2个方面,对于矮败小麦和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应适当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我国小麦高产优质[12]。

2.2.2 不同研究层次发文量 对检索文献进行不同层次统计分析,其中工程技术(自科)类发文量最多,150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46.44%;高等教育、高级科普(社科)、政策研究(自科)、经济信息类最少,均为1篇,占0.31%;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类102篇,占31.58%;行业指导(社科)类21篇,占6.50%;专业实用技术(自科)类20篇,占6.19%;行业技术指导(自科)类19篇,占5.88%;基础研究(社科)和职业指导(社科)的发文量各2篇,占0.62%。表明,我国对于小麦的育种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和基础应用与研究层次上。

2.3 文献资源类型

检索的323篇文献资源类型分别为期刊、硕士、国内会议和报纸。其中,期刊文献最多,达309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95.67%;其次是硕士论文,为8篇,占2.48%%;第三是国内会议论文,为4篇,占1.24%;报纸文献最少,仅2篇,占0.62%。表明,小麦育种技术研究来源文献资源类型差异较大,应加强国内对小麦育种技术等方面的会议交流,发挥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介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及时传播文献,从而使人们快速获取有关知识。

2.4 不同学科类别发文量

检索的323篇文献中作物学科领域的发文量最多,达294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89.36%;其次是农业经济学科,有16篇,占4.86%;第三是历史学科,有13篇,占3.95%。跨领域学科有植物保护学科,发文量仅3篇,占0.91%;其次是农业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学科,均只有1篇,均占0.30%。表明,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学科领域间发文量差异大,跨领域研究的比例小但范围较大。

2.5 不同文献来源分布

从表1看出,文献来源分布数量前13位中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的最多,为61篇,占前13位中来源总数的39.87%;来源于《中国种业》的20篇,占13.07%;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的10篇,占6.54%;来源于《世界农业》的最少,为4篇,占2.61%。

表1 2010—2019年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研究文献来源前13位的分布情况

2.6 基金项目

检索的323篇文献中基金项目资助的有49篇,占15.17%。基金项目资助文献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的最多,有11篇,占项目资助文献总数的22.4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的8篇,占16.33%;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资助的7篇,占14.29%;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资助的5篇,占1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的均为4篇,均占8.1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和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资助的均为3篇,均占6.12%;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的最少,均为2篇,均占4.08%。总体看,我国对小麦育种技术研究方面的基金投入力度不够大,扶持不够强,且地区间差异大,应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3 小结

2010—2019年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研究文献有323篇,主题内容多集中于小麦新品种与栽培技术方面。文献资源类型来源于期刊的最多,达309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95.67%;硕士和国内会议论文集的分别有8篇和4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2.48%%和1.24%。从不同主题及研究层次发文量看,关于小麦新品种主题研究层次的文献最多,对于研发新品种和基础抗病的较少。从不同年份看,2019年的发表文献量最多,达53篇,占16.41%。在不同学科领域分布中,作物学科领域的研究最多最广泛,发文量也最多,而在农业工程、控制工程、化学领域的发文量最少,均只有1篇,应加强并重视各个领域的研究与基础应用,提高研究广度。基金项目资助文献占比较低,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小麦育种技术科研的资金保障,同时科研人员要不断加强研究深度[13-14]。

小麦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营养及经济价值极高,选育优质、高产的优良小麦品种,对于改良小麦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目前,我国对于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相对成熟的技术手段,要把小麦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制定安全科学的育种计划,促进新品种的选育,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与优质。同时作为世界经济作物的小麦,实现高产优质不仅能推动小麦产业化的发展,还能促进农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可持续发展[16]。

猜你喜欢

发文检索资助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辽宁大连:10年资助4207名农民工上大学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