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麦高产优化栽培试验

2021-01-21皇甫红芳苏占明

农技服务 2020年12期
关键词:燕麦灌水作物

皇甫红芳, 李 刚, 苏占明

(山西农业大学 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山西 大同 037008)

燕麦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作物之一[1-3],具有2 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发展进程中逐步积淀了中国裸燕麦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传统的种植经验和饮食文化方面。传统观念一直认为燕麦是低产作物,但根据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配合科学的栽培技术,燕麦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历史上我国燕麦种植面积和区域远比现在大,由于生态条件变化和发展新兴作物,燕麦种植区域和面积逐渐缩小。近年来,各地又重视各种小杂粮和区域性作物种植,其中,燕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营养角度看,燕麦是优质的谷类作物,随着人们对燕麦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燕麦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燕麦亦是重要的饲草、饲料作物,具有较好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4-5];同时我国有丰富的燕麦饮食文化,体现了燕麦的社会文化价值。山西五寨县是燕麦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对燕麦研究项目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燕麦播种面积逐年增加。随着山西省对小杂粮产业化开发的不断深入,燕麦已成为山西西北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新亮点。为实现燕麦高产优化栽培,2017年5—8月山西省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科研人员进行了燕麦高产优化栽培[6-9]试验,为山西省及其相同生态区的燕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好地为当地农民种植燕麦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燕麦品种与肥料 燕麦品种坝1、坝3,由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坝上农科所提供;白燕二号,由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提供;晋燕八号,由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提供;XZ04148,为加拿大引进品种。N肥为含N 46.7%尿素,P肥为12%P2O5普通过磷酸钙。

1.1.2 试验地 其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基地,海拔1 076.4 m,年平均气温7.8℃,年降水量350 mm,无霜期140 d,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土质沙壤,前茬作物为豆类。土壤有机质12.06 g/kg、全氮0.86 g/kg、全磷0.50 g/kg、全钾43.4 g/kg、碱解氮18.4 mg/kg、速效磷4.3 mg/kg、速效钾126 mg/kg、pH 8.42。

1.2 试验设计

选用正交表L25(56)设计试验,因素及水平见表1,重复2次,共56个小区,随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0×6=60 m2。

表1 燕麦高产优化栽培试验设计

1.3 试验经过

1.3.1 精细整地 2017年5月14日整地,即土壤解冻后及时做好耙磨、镇压等保墒措施,最大限度保住土壤返浆水和自然降水,为保全苗创造条件。

1.3.2 药剂拌种 选择新鲜、成熟度一致、饱满的燕麦籽粒作种。播种前2~4 d选择不刮风晴朗天铺开种子晒种3~4 d,用0.3%的拌种双拌种,同时施6%的666粉处理土壤,防止地下害虫及预防燕麦坚黑穗病。

1.3.3 适时播种 2017年5月17日开沟后以条播方式播种,播种量为160 kg/hm2,行距20 cm,播深4~6 cm。

1.3.4 田间管理 各小区田间管理措施一致,在土壤干旱情况下燕麦播种后必须砘压,一般情况打砘比耱地有利于获得全苗壮苗。苗期田间管理主要措施是早锄、浅锄。燕麦生育期总共浇3次水,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合理灌溉、排水等田间操作。

1.3.5 适时收获 燕麦于2017年8月20日收获,当小区75%燕麦穗上、中部籽粒边硬,表现出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泽,进入蜡熟期进行收获,各小区单打单收,单独记录产量。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F检验、多重比较(SSR法)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试验组合的燕麦产量

从表2看出,25个小区的平均产量在8.00~19.08 kg,其中处理17(A4B2C5D3E1)即品种晋燕八号、密度450万粒/hm2、氮肥225 kg/hm2、磷肥75 kg/hm2、完全旱作组合的燕麦产量最低,仅8.00 kg/小区,折合单产为1 333.33 kg/hm2;处理12(A3B2C4D1E3)即品种白燕二号、密度450万粒/hm2、氮肥175 kg/hm2、磷肥0 kg/hm2、灌浆期灌水1次组合的燕麦产量最高,达19.08 kg/小区,折合单产达3 180.00 kg/hm2。

表2 不同试验组合的燕麦产量

2.2 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2.2.1 方差分析 经方差(表3)分析,模型误差均方Mse1与试验误差均方Mse2间差异不显著,则可将模型误差、试验误差的平方和与自由度分别合并,计算出合并的误差均方,进行F检验。经F检验(表4),品种(A)、灌水(E)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而密度(B)、施N肥(C)、施P肥(D)对燕麦产量影响不显著。

表3 燕麦高产优化栽培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表4 模型误差、试验误差的平方和与自由度分别合并后方差分析结果

2.2.2 多重比较 从表5、表6可知,B因素(密度)、D因素(施磷肥)各水平平均产量间差异不显著,A因素(品种)、C因素(施氮肥)、E因素(灌水)各水平平均产量间差异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有的极显著。

表5 不同因素各水平平均数的多重比较

表6 SSR值与LSR值表

3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品种(A)、灌水(E)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而密度(B)、施N肥(C)、施P肥(D)对燕麦产量影响不显著。在25个组合中以处理12(A3B2C4D1E3)即品种白燕二号、密度450万粒/hm2、氮肥175 kg/hm2、磷肥0 kg/hm2、灌浆期灌水1次组合的燕麦产量最高,单产达3 180.00 kg/hm2。该研究结果可在当地参考使用。

猜你喜欢

燕麦灌水作物
可嚼燕麦,营养打折
燕麦奶不含奶
专题性作物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
晋粒康燕麦 守护您的健康
灌水取球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流翔高钙作物叶片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