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初期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需求的调查与管理对策

2021-01-2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1期
关键词:血液状态研究组

梁 艳

(茂名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血透室,广东 茂名 525000)

临床发现,对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血液透析可能会引发头痛、皮疹及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患者对血液透析护理也有一定的护理需求,而常规护理无法有效满足[1-2]。因此,积极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需求,并制定管理对策进行干预意义重大。本研究探析了血液透析初期患者心理状态、护理需求及管理对策,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120例慢性肾衰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120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肾衰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在知情本研究相关信息后自愿签署加入研究同意书;同时排除存在认知障碍者、病情危重预计无法坚持完成本研究者。研究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6.45±11.30)岁。参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6.30±12.16)岁。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心理状态:通过积极与患者沟通,耐心提问,鼓励其诉说内心想法与感受,从而了解其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等,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焦虑、抑郁程度,并做好相关记录。(2)护理需求: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自拟护理需求问卷调查表,内容涉及血液透析安全需求、舒适需求、健康指导需求及情感支持需求4大条目,根据具体需求情况分成需要、一般需要以及不需要,总需求率为需要率+一般需要率。

1.2.2 管理对策

(1)心理干预: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与安抚,耐心倾听其自诉,帮助其调整情绪状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指导其通过听音乐、读书、看电影及下棋等转移自身注意力,为不良情绪寻找一个良好的宣泄途径,从而减轻心理负担。(2)安全需求管理对策:医院需从相关法律法规、职业责任心、操作规范、风险防范意识以及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地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进而保证血液透析的安全性;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按相关操作规范开展护理,尽可能避免护理风险事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并加强巡视,持续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积极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持续监测血液透析机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对于机器出现的各种报警情况要做到及时正确处理。(3)舒适需求管理对策:对患者加强环境、生活及护理操作等方面的管理,在穿刺前护理人员需仔细了解患者内瘘吻合口的具体位置与血管状态,对于内瘘、血管条件理想的患者免用压脉带;当患者肢体水肿时,以手压法促进血管扩张并暴露,待血管充盈后再进行穿刺,以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4)健康指导需求管理对策:对患者加强健康指导,耐心向其讲解血管通路的护理方法、意外事件判断与处理、用药与饮食指导等。(5)情感支持需求管理对策: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态度要和蔼,语气要轻柔,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与关怀,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与鼓励患者,共同给予患者有效的情感支持。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分别采用SAS、SD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其中SAS量表以50分为划界分,分为50-59分、60-69分、70分及以上3个评分范围,依次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焦虑;SDS量表以53分为划界分,分为53-62分、63-72分、72分及以上3个评分范围,依次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抑郁。(2)护理满意度:以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总评分为10分,分为9-10分、7-8分、6分及以下3个范围,依次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与一般率之和为护理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相关数据,SAS、SDS评分用±s表示,以t检验;护理满意度用百分率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干预前心理状态调查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60例患者SAS评分为(57.35±6.82)分,SDS评分为(56.17±7.33)分。

2.2 研究组护理需求调查结果

研究组60例患者对于血液透析的安全需求最高,其次为舒适需求、健康指导需求、情感支持需求。见表1。

2.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研究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研究组护理需求调查结果[n(%)]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P<0.05

组别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参照组(n=60) 56.10±6.15 48.28±7.72# 55.82±6.55 47.10±7.33#研究组(n=60) 57.35±6.82 38.25±6.55# 56.17±7.33 36.36±6.13#t 1.054 7.674 0.276 8.706 P>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一般与不满意依次有51例、8例与1例,而参照组依次有32例、18例与10例,两组护理总满意率相比(98.33% VS 83.33%),研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07,P<0.05)。

3 讨 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理想方法,其可通过建立“人工肾脏”来清除机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与酸碱度平衡,并清除机体内过多的水分,发挥净化血液的效果[3]。但临床发现,很多血液透析患者因缺乏对血液透析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认识,加之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易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患者对于临床治疗与护理也有着相应的需求[4-5]。因此,积极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需求,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对60例血液透析初期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及护理需求调查,结果发现:干预前,研究组60例患者SAS评分为(57.35±6.82)分,SDS评分为(56.17±7.33)分;研究组60例患者对于血液透析的安全需求最高,其次为舒适需求、健康指导需求、情感支持需求。可见血液透析初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且有安全、舒适、健康指导及情感支持护理需求。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需求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可见通过了解血液透析初期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需求,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韩丹等学者[6]发现根据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与本研究结果趋同。究其原因在于心理干预通过疏导、安抚患者及转移其注意力等方式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对于安全、舒适、健康指导及情感支持等方面的护理需求采取针对性管理对策进行干预可有效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不仅可让患者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血液透析,而且健康指导还可满足其更好地了解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心理,情感支持可让患者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关怀,进而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参照组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可见通过了解血液透析初期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需求,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究其原因在于针对性管理对策的实施让患者享受到满足其实际护理需求的护理服务,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8]。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初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且有安全、舒适等方面护理需求,针对其情绪状态与护理需求进行护理管理有助于改善其情绪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血液状态研究组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状态联想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多彩血液大揭秘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神奇血液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