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服务宜昌乡村振兴实践研究

2021-01-20易红燕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宜昌职业院校培训

易红燕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管理系,湖北 宜昌 443000)

据住建部《全国村庄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行政村总数和自然村总数每年都在减少。中国农村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农民工大量进城,尤其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结构,乡村的衰落不可避免,乡村振兴迫在眉睫。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5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要求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坚决走乡村振兴之路。2019年出台的《国家乡村振兴试验区改革方案》和2020年出台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等,确定并公布了我国乡村振兴试验区,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宜昌市政府聚集乡村振兴新动能,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层层压实责任,聚集乡村振兴新动能,促进宜昌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职业教育,乡村振兴职业教育要先行[1]。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与合理分配,才能确保乡村振兴的发展性和协调性[2]。职业教育服务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但大学生农村就业面临诸多现实困境[3]。目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较少,课题研究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维度,提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职业教育服务宜昌乡村振兴实践研究,必须明确的概念有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

(一)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一般而言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有两种类型: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4]。职业学校教育一般是学历性的教育,又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简称中职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本课题研究的职业教育就是职业学校教育中的高职教育。职业学校教育培养既要重视技能学习,又要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是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关键。

(二)乡村振兴

城市与乡村间的流通是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要求,通常乡村是相对于“城市”或“城镇”的一个区域性的概念[5],从产业的视角而言,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的是乡村,从社会的视角而言,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人群聚集区是乡村[6]。课题组易红燕提出的以乡村振兴概念为内涵,即乡村振兴是指促进农业产业及其以农业产业为主的人群集聚区的兴旺和活力[7]。

二、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模型

(一)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模型

本文在构建模型时采用了文献综述法、内容分析法以及专家调查法(Delphi法),形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4个维度,即科研培训、人才输送、平台搭建和对口帮扶,从而构建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模型

(二)确定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容

由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模型可知,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4个维度为科研培训、人才输送、平台搭建和对口帮扶,这四个维度分别涉及到相应的服务内容。目前关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内容的资料较少。由此课题组在宜昌进行了调研,对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三峡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三峡大学、宜昌相关乡镇的领导、教师和村民等等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座谈,最后梳理出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四个维度的服务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服务维度与服务内容

三、职业教育服务宜昌乡村振兴实证研究

(一)确定研究主体

课题组确定的职业教育研究主体是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三旅”),该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综合类普通高职院校。学院长期致力于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工作,积极参与宜昌城乡整合发展工作。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服务乡村的工作,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确定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是大宜昌范围各县市边远乡村。主要服务对象有五峰、远安、枝江等县市乡村。

(三)确定研究时间

研究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为期一年时间,内容是三旅在此期间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的情况。

(四)研究结果

1.三旅服务宜昌乡村振兴明细表

研究内容是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三旅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的情况。研究资料的来源有:学院在此期间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的科研成果、学院网站新闻、宜昌市教育局等网站新闻、学院档案室资料、教师参与的服务项目。经过课题组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形成三旅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服务宜昌乡村振兴明细表,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三旅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服务宜昌乡村振兴明细表

序号时间服务标题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维度数量222019-11-23课题:乡村振兴视角下宜昌乡村民宿发展研究宜昌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与宜昌乡村民宿的关系研究科研培训1项232019-11-23课题: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模式研究———以宜昌各县市区为例宜昌各县市区宜昌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模式研究科研培训1项242019-11-23课题:宜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宜昌各县市区宜昌各地文化与旅游融合研究科研培训1项252019-11-23课题:宜昌推进精神扶贫对策研究宜昌各县市区宜昌各地精神扶贫对策研究科研培训1项262019-11-23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宜昌地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研究宜昌地区农村宜昌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科研培训1项272020-06-09课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研究———以宜昌地区为例宜昌地区乡村宜昌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科研培训1项282020-06-30课题:加快推进宜昌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宜昌城乡宜昌城乡文化、旅游、体育融合研究科研培训1项292020-06-30课题:万里茶道与宜昌“宜红”品牌建设研究宜昌城乡宜昌城乡发展中宜红品牌建设研究科研培训1项302020-06-30课题:职业教育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研究宜昌城乡职业教育与宜昌城乡关系研究科研培训1项312020-06-30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中新乡贤作用与影响研究宜昌地区乡村乡村振兴中新乡贤的研究科研培训1项322020-06-30课题:宜昌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宜昌城乡宜昌城乡茶产业发展研究科研培训1项332020-06-30课题:疫情防控背景下宜昌幼儿园师资队伍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宜昌城乡宜昌城乡幼儿园师资的发展研究科研培训1项342020-06-30课题:职业培训视野下宜昌研学旅行发展研究宜昌城乡职业培训对宜昌城乡研学旅行的发展研究科研培训1项352020-06-30课题:宜昌市乡村振兴与农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宜昌地区乡村宜昌地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研究科研培训1项

2.三旅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统计表

由于表2中三旅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服务宜昌乡村振兴明细表内容较多,为方便数据分析与整理,课题组按照研究维度和研究内容的界定,将上述明细表进行分门别类,形成三旅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统计表,如表3所示。

表3 三旅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统计表

(五)结果分析

由上述表2三旅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服务宜昌乡村振兴明细和表3三旅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服务宜昌乡村振兴分类统计可知,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一年中,三旅科研培训21项,其中培训6次,科研15项,服务100家企业,362人。人才输送2次,70人。对口帮扶10次,1个职教中心,3个村,29户,84人。平台搭建2次,50家,95人。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科研培训服务情况

科研培训21项,其中培训6次,科研15项,服务100家企业,362人。三旅在科研培训方面做得比较多,培训6次,研学旅行培训2次,旅游服务与管理培训4次,科研课题15项, 都是市级课题,服务的企业100家,362人。科研培训服务强,尤其是市级科研方面服务力度较大,但没有省级科研项目,培训主要侧重于旅游类的培训,其他类型培训较少。

2.人才输送服务情况

人才输送2次,70人。三旅在人才输送方面只有2次,主要是学生在旅游企业的跟岗实习,跟岗实习时间不长,人数只有70人。人才输送服务比较弱,次数少,人数相对也不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受今年的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学生外出实习、就业受困。

3.对口帮扶服务情况

对口帮扶10次,1个职教中心(远安职教中心),3个村,29户,84人。三旅在对口帮扶方面服务次数相对比较多,针对精准扶贫的对象,分别开展了扶志扶智、结对帮扶。送上慰问金、大米和食用油,赠送疫情防控物资,购买五峰、远安县两地春茶近400斤,消费扶贫金额4万元。对口帮扶服务比较强,次数较多,且帮扶类型多样,对扶贫对象有较大的帮扶作用。

4.平台搭建服务情况

平台搭建2次,50家,95人。三旅在平台搭建方面服务次数相对比较少,一个是与枝江市政企业部门洽谈校企合作项目;另一个是宜昌市三峡茶文化研究会换届活动。两次活动参与企业较多,人数不多,时间较短。平台搭建服务比较弱,次数少,深入沟通不多。

四、研究建议

根据上述三旅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的研究评价结果,课题组进行深入研讨分析,对职业教育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质量

1.加强科研培训的实效性

三旅科研培训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科研培训项目21项,科研项目15项,虽然都是关于宜昌乡村振兴的,但科研项目有的太理论化,研究项目的实际转化利用率不高,普适性不强。培训项目6项中,主要是旅游类培训,其他方面培训没有。培训以理论授课为主,实操性不够。今后,科研培训内容一定要接地气,根据宜昌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加强项目的实践性、科技性和创新性,才能有效助推宜昌乡村振兴。

2.拓展人才输送的多样性

三旅人才输送服务宜昌乡村振兴,只有2次70人的顶岗实习,对宜昌乡村振兴中的人才输送服务是比较薄弱的,输送次数较少 ,输送方式单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优势,要深入了解宜昌乡村振兴对人才需求情况,根据人才需求的不同,培训输送不同类型的人才,一方面注重不同实习就业类型输送,如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就业实习、对口就业等。另一方面注重不同层次人才的输送,如基层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输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以满足宜昌乡村振兴中对人才的需求。

3.注重对口帮扶的针对性

三旅对口帮扶服务宜昌乡村振兴数量较多,有10次,帮扶对象类型也丰富,有1个职教中心,3个村,29户,84人。但帮扶的方式比较单一,一般捐赠钱物较多,针对性不强。不同帮扶对象根据自身的情况应有不同的需求内容,职业院校应该深入调查不同帮扶对象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立足长远,提升帮扶对象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深化平台搭建的深入性

三旅服务宜昌乡村振兴平台搭建次数较少,只有2次,沟通交流时间较短,一般只有半天,沟通形式比较简单,举行仪式,领导讲话就结束了,不能深入沟通交流,流于表面形式。职业院校在平台搭建方面,要增加平台搭建次数,促进宜昌乡村振兴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相互了解与沟通,通过调查、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互通有无,资源互补。职业院校要为各方创造条件,促进深入合作。

(二)增强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

职业教育一般是以本地职业院校为主体,本地职业院校要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质量,必须首先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职业院校根据职业教育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的内涵发展,夯实师资队伍的团队建设、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职业院校增强服务能力的措施如下:

1.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制度

要增强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的制度是前提。一般职业院校参与服务宜昌乡村振兴涉及的部门有:系部、教务处、学工处等,涉及人员有:专业教师、学生等。职业院校要制定保障城乡融合服务质量的制度措施,如:制定服务乡村振兴的框架制度、制定服务乡村振兴的量化考核措施、制定服务乡村振兴的奖惩制度等,保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顺利进行。

2.增强专业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要增强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专业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是基础。专业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包括服务理念和专业技能。一方面要增强专业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理念。认同城乡融合的作用,自愿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要增强专业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技能。采取专业技能比赛、专业技能培训、企业顶岗实习、专业项目研究等方法,以此增强专业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3.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要增强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关键。宜昌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职业教育是人才输送的主力军,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宜昌乡村振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增强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学生岗位培养。另一方面要重视综合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教育是人才的基础。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宜昌乡村振兴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促进国家政策法规的完善

国家政策法规的完善,是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的保障。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宜昌乡村振兴,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得到宜昌当地政府及国家出台的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法规的保障。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对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减免税收或费用的政策扶持,对直接从事乡村工作人员的政策支持等。从而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宜昌乡村振兴的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有利于宜昌乡村振兴的发展。

总之,职业教育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表明,要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的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质量是核心,增强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是基础,促进国家政策法规的完善是保障。需要职业院校、参与宜昌乡村振兴的企事业单位、宜昌市政府的通力合作,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宜昌乡村振兴的发展,发挥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宜昌职业院校培训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湖北宜昌卷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