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膨胀期白内障疗效比较

2021-01-20梁俊荣秦向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1期
关键词:摘除术晶状体眼压

梁俊荣,秦向阳*,孙 红

( 1.吕梁爱尔眼科医院,山西 吕梁 033000;

2.武警山西总队医院特色二科,山西 太原 030000;3. 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眼科,天津 300162)

白内障是在老年人群体中高发的眼科疾病,同时也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常见原因,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白内障的患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现阶段,手术仍然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主要措施,处于白内障膨胀期,患者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皮质液化,膨胀,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风险[1]。超声乳化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均是目前对白内障患者治疗的常用术式,以下将对比分析此两种术式应用于老年膨胀期白内障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以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本院74例老年膨胀期白内障患者,依据术式方案分组,观察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60~87岁,均值为(72.5±1.3)岁。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60~88岁,均值为(72.4±1.5)岁。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于术前3天给予抗生素滴眼液进行滴眼治疗,并于术前1天应用氯化钠溶液进行泪道冲洗。于术前30分钟进行散瞳,实施眼球表面麻醉。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于眼球上方制作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随后做巩膜隧道切口,实施连续环形撕囊,对晶状体核进行游离,之后注入适量粘弹剂,并将晶状体核囊进行劈开挽出,充分冲洗后进行人工晶状体的植入。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于10点处作透明角膜切口,以及3点处做角膜辅助切口,之后注入适量粘弹剂,实施环形撕囊,使晶状体皮质、核能够充分分离,再以超声对变质晶状体进行乳化并吸除,之后置入人工晶状体。

1.3 评价标准

(1)比较2组患者的常规围术期指标,如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和治疗总费用。(2)统计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囊膜撕裂、后囊破裂、术后高眼压、术后低眼压等并发症情况。(3)对比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6个月时视力、眼压水平,对比2组术后的散光残留。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常规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用时为(9.16±1.18)min、住院时间为(3.16±0.89)d,治疗总费用为(0.53±0.60)万元;对照组:手术用时为(2 0.2 6±1.8 3)min、住院时间为(4.53±1.26)d,治疗总费用为(0.44±0.25)万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治疗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囊膜撕裂4例(1 0.8 1%),后囊破裂1例(2.70%),术后高眼压1例(2.70%),术后低眼压1例(2.70%);对照组:囊膜撕裂5例(13.51%),后囊破裂1例(2.70%),术后高眼压3例(8.11%),术后低眼压3例(8.11%),2组患者囊膜撕裂、后囊破裂发生率对比中P>0.05,观察组术后高眼压、低眼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3 术后视力及散光残留对比

观察组术后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散光残留为(0.95±0.71)D,对照组为(1.72±1.03)D,组间对比P<0.05。

表1 2组手术后视力对比(±s)

表1 2组手术后视力对比(±s)

组别 例数 视力术前 术后观察组 37 0.24±0.06 0.87±0.09对照组 37 0.25±0.05 0.73±0.08 t值 0.534 5.295 P值 0.076 0.000

3 讨 论

现在对于白内障的治疗,尚无有效药物,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措施,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应用具有费用低,设备要求低等临床优势。超声乳化术的应用中创伤较小并且手术时间缩短,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然而操作中对于术者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需要相应设备与仪器的辅助支持[2]-[3]。除此以外,在应用中对于患者晶体核硬度存在一定限制。本次研究中对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以及超声乳化术在老年膨胀期白内障患者中的治疗价值进行了对比,从研究结果来看,两组老年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视力水平均较手术前得到明显改善,这表明,此两种手术方案应用在老年膨胀期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中均可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然而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但是在治疗总花费方面高于对照组患者。这表明,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超声乳化的应用,能够帮助缩短患者的手术操作用时,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术后残留散光及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所以有利于取得更优的术后恢复效果。然而缺点在于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在两种手术方案的应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中高眼压、低眼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证实,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相比,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更有利于提升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患者的疗效,在白内障手术后还需加强早期的康复护理及干预,从而预防术后并发症,特别是需要改善术后用眼习惯,避免由于用眼不当而诱发的术后不适感[4]-[5]。

综上所述,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相比,在老年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治疗中行超声乳化术治疗可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能够更好的改善视力并减少散光残留,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然而花费相对较高。

猜你喜欢

摘除术晶状体眼压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扁桃体及腺样体摘除术对6~12岁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