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1-01-20容文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1期
关键词:巩膜小梁结膜

容文辉

(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广西 贺州 542700)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病,由于眼压升高和视神经供血不足而导致视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视野会逐渐减小,直至完全丧失,导致失明。原发性青光眼是临床中常见症状,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1-2]。因此对于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得到应用,但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42-75岁,平均(62.11±1.02)岁,病程1-6年,平均(3.21±0.74)年,术前眼压值平均为(58.48±3.01)mmHg。观察组15例,女15例,年龄42-79岁,平均(66.11±1.22)岁,病程1-7年,平均(3.69±0.72)年,术前眼压值平均为(59.41±3.03)mmHg。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青光眼的临床诊断及分型[3];(2)无其他躯体性疾病或智力障碍;(3)能够顺利沟通且均经家属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躯体性疾病或智力障碍者;(2)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合并其他眼部感染和增殖性疾病者;(3)眼压不稳定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手术用的地卡因用于表面麻醉,利多卡因球周及结膜下浸润麻醉,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大小为4 mm×5 mm,巩膜厚度为1/2,切除1mm×1mm的小梁组织,并切除虹膜。巩膜瓣用10-0尼龙线缝合2-4针。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阿卡因滴眼液用于表面麻醉,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量混合于球后麻醉。上直肌用缝线悬吊,以角膜缘为基底在角膜缘上方做结膜瓣,止血后,制作大小为4x4mm,深度为巩膜厚度的1/2的巩膜瓣。将一块浸有0.2 g·L-1丝裂霉素C的棉片放在巩膜瓣下,留置3分钟后,用平衡盐溶液冲洗,切除相应的小梁组织,并沿周向切开基底虹膜,恢复巩膜瓣,间断缝合巩膜瓣,共4针,其中2针可接受调整缝线。

1.4 观察指标

(1)视力水平比较。视力恢复评价:1.0以上为良好;视力0.4~1.0为正常恢复;视力低于0.4表示恢复不良[4]。(2)预后情况。包括治疗后出现眼压异常、头晕、视力模糊加剧、脉络膜、前房出血、结膜水肿。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视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恢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视力水平对比[n(%)]

2.2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发生眼压异常、头晕、视力模糊加剧、脉络膜、前房出血、结膜水肿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比较 [n(%)]

3 讨 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原因。其主要特征是眼压间歇性或持续性升高,超过了眼球的最大承受能力。病人一般有强烈的头痛和头晕症状,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5-6]。青光眼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才能够保持一定的视觉功能。

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已被证明可有效降低眼压。适用于不能通过药物和激光治疗的渐进性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的各种青光眼,但是该手术方式易产生术后早期浅前房、前房出血、低眼压等并发症,近年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得到应用,且效果较传统治疗明显[7]。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恢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尽管有很多用于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但小梁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滤过手术,其主要机制是通过巩膜瓣将房水引流至结膜下,降低眼压的效果与巩膜瓣的制作、缝合及术后滤过通道痕迹的形成相关。这是眼科中相对成熟的手术。既往研究显示,抗代谢药物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显着减少手术瘢痕的产生,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等抗代谢药物常用于辅助手术,丝裂霉素C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它可以有效改善术后结膜瓣下方功能性滤泡的形成,避免长期不利于眼压的控制。术中合理应用丝裂霉素C可以提高降低眼压的效果,其角膜上皮毒性较小,因此使用安全[8]。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眼压异常、头晕、视力模糊、脉络膜、前房出血、结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安全可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较好,能显著提高患者视力,预后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巩膜小梁结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小梁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补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微商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