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文化,彰显精神

2021-01-19赵成文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精神传统思想

赵成文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深厚的内涵及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自2017年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六位教师,组成传统文化教学团队,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课程。这门课通过对中国思想、文学、艺术诸方面于历史变迁中的描述,向学生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形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征和现代境遇,进而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领会我民族历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品质,增加学生们对本民族的文化的认识和自信。

一、课程主旨: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

我们这门课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概述,这门课之所以题名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因为我们希望透过对中华民族于数千年风雨变迁中文化样貌的展示,让学生深入地感知我们民族传承不息的精神品格,进而理解我们身为中国人的文化意义,确立身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奠基于先秦之际,诸子百家中涌现出的儒道两家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儒家和道家于“轴心时代”产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其思想关涉天地人文的基本维度,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品质。

儒家凸显的是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刚健日新,自强不息”。《诗经·大雅·文王》有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冯友兰先生晚年集句书写对联一副,联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云:“刚柔相易,唯变所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思想都在在彰显中国文化革故鼎新、锐意进取、与时偕行的自强创新精神。正是这一穷则思变的精神动力,为中国文明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不断开拓出新的天地。

道家的基本精神是自然无为。《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自然”强调是,天地间万事万物,形形色色,仪态万方,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原原本本的生成方式和发展的途径。老子崇尚自然,顺应事物的本性。《道德经》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所谓“无为”,就是顺应事物本己的自然发展趋势而不勉强妄为。老子认为,“自然”是事物的理想状态,而“无为”则是保持这一状态的基本方法。老子的“自然无为”和《庄子》的“独與天地精神往来”、“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非之不加沮”也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博大悠远的自由精神。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风雨变迁,其间历经各种困境和挑战,此境遇于近代尤甚。晚清重臣李鸿章曾慨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海外新儒家唐君毅称之谓“中国文化花果飘零”。但我民族能于绝境中依然挺立,中国文化之所以是世界民族中唯一能传承古今、连绵不绝的文化,其根源仰赖于我们民族深厚博大的文化传统。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受到西方主导的现代文明的强大冲击,中国意识遭遇深刻危机。现在并非是和过去的断裂,“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惟有重新找回我们的传统,让传统文化成为滋养我们的精神源泉,我们才能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单凭贫血的文化和土豪的物质,想要实现大国复兴不啻于痴人说梦。

二、本课程各专题结构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以专题模式,由六位老师按如下专题,分别展开课程教学。

专题一 先秦诸子:中国文化精神形态的奠基。

专题二 先秦及西汉时期的音乐审美思想。

专题三 魏晋艺术:中国古代艺术精神。

专题四 大国诗魂: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专题五 “情”的张扬:明清个性解放文学思潮。

专题六 困境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境遇。

在“先秦诸子”专题中,我们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在于介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感受儒家思想的内涵与思想特征。让学生理解墨家兴起的特点及其与儒家思想的张力。介绍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思想特征。阐释法家思想的哲理内涵和政治历史背影。

在“先秦及西汉时期的音乐审美思想”专题中,让学生了解先秦及西汉时期的音乐审美思想,能够掌握五声、八音、十二律以及六代之乐,雅乐之和的内涵,对儒道两家及西汉《乐记》的音乐审美思想有一定认知。能够结合所学的基本知识欣赏中国古典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力。立足先秦及西汉时期的音乐审美思想来探析中国礼乐文化。

在“魏晋艺术:中国古代艺术精神”专题中,透过对魏晋时期佛教雕塑艺术的解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感受中国艺术的特征和精神。

在“大国诗魂: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专题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感受诗圣杜甫诗歌的艺术精神。了解唐宋词的代表词人及其词作体现出的抒情特质。

三、课程教学进一步的探索和落实

本课程开始以来,我们围绕教学的内容和主旨,对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我们在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如下尝试。《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课程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形态,我们传统文化教学团队开设了另外一门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拓展与实践》。我们希望,这两门课形成一个有机互补的关系,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着眼于宏观理论形态,而《中国传统文化拓展与实践》则是将其理论延伸,落实到学生们的实践环节。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环节,进一步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这一主题于不同专题间的有机联系,使得各个专题围绕中传统文化精神这一主题成为更为完整的有机整体。

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建立更深入的认知,我们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北京是千年古都,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实践环节。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带领学生通过参观国家博物馆、孔庙等历史文化场馆,透过文物和真实的历史遗存,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中国文化的精神韵味。

猜你喜欢

精神传统思想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少年力斗传统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阿吾(一首)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