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19邹方亮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学科人才

邹方亮

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自觉使命。早在2011年北京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就对首都基础教育提出了要“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在今年北京市政府发布的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中,就“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育人模式改革”中又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样的新时期,作为基础教育初中校,需要思考并研究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模式,抓住基础教育阶段这个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一、创新模式、融入课堂

学校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主二能”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依托,挖掘学科开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有效地开展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深化课程管理,提升課程育人价值

我校四个领域、三个层级的“奠基未来”课程体系较为成熟。课程管理规范有序。在这一课程框架体系下,我们每个学科又有进一步的细化。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突出学科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学科态度和学科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聚焦核心素养,探索学考新途径

面对新中考全科学考,随学学考的新政策。学校积极研究措施,立足课堂主阵地,从课堂效率要成绩,全面研究推进单元教学实施途径。

新中考改革让学生有选择计分的权利,关注对不同类型孩子的支持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为学生基础性、全面性、个性化发展服务的目标,以“负担适度”为原则,全面落实“随学随考”,努力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学科基础全覆盖,防止出现盲目选学、群体性偏科等现象,力求体现基础性,也追求选择性,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学习、学会负责、学会成长。

(三)细化常规管理,保障教学高效运行

1.计划先行,未雨绸缪

暑假前即制定好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和实施计划,明确具体内容,落实形式和时间节点。开学进行计划交流和单元说课展示交流,做到全员参与。通过制定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引导教师既关注整学期的教学规划和策略,又能具体关注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关键环节。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反馈、备考纲、备学情、备学法;“三研究”做到核心知识的掌握、心智技能的训练、迁移能力的培养。

2.评价诊断,追踪落实

评价是学校教育活动、学科教学和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学校以评价作为突破口,积极实施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以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等学生的实际获得为主要内容的质量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定期召开教师研讨会、质量分析会,加强学科间、班级间的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进程和工作方法,不断探索能够发挥学生学科优势、保护个性发展的工作形式,加强过程性评估和改进。全面落实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五制,以评价作为突破口,规范教学行为,严控课堂质量、作业批阅等关键环节。

3.集思广益,调整优化

全面展开研究课交流,覆盖全学科、全体教师。积极开展区级、校级各类研究课,由典型引路、专题指导、集体备课、课堂展示、集中讲评、课后修正等环节深入推进,提升初三年级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规范各项教学常规,如教案检查、作业检查、课堂巡视等,做到检查有记录、有反馈。把研究课上成常态课,把常态课上成研究课。本学期仅东园校区已完成校级常规研究课21节,九年贯通市级展示课19节。

(四)优化分层策略,着力拔尖人才培养

1.立足课堂,挖掘优势,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我校已经建构了“一主二能”的教学模式,课堂着力于学生的思维力培养、主体性唤醒和情感力培养。 多年积累为我们打造优秀生群体奠定了基础和积累了经验。

2.榜上有名,营造氛围,设立拔尖创新人才的展示平台

利用校园环境,我们开辟了楼道展示墙,优生签名墙等展示平台,展示优秀学子的风貌,营造人人争优,个个拔尖的学习氛围。

3.培养习惯,档案追踪,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阶梯档案

对毕业生中的尖子生设定个性化指导方案,分析其优势、不足、提升空间,制定具体可实施的辅导方案,持续追踪,助力科学健康地发展进阶。

4.综合育人,全面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创新发展

积极鼓励和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在活动中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真实情境和综合实践中提升思维品质和创新素养。仅以科学建议奖和建言献策活动为例,本学期本校4名同学获得科学建议奖二等奖,10名同学获得科学建议三等奖,13名同学获得建言献策一等奖,25名同学获得建言献策二等奖,30名同学获得建言献策三等奖,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着眼未来、不懈探寻

课程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载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继续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指导,构建多样化、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创新实验教学方式,优化作业设计,统筹作业总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国内中学阶段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还不够丰富,需要结合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更适合我国初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案,我校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希望能够在未来发挥其辐射作用,为今后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提供一条可借鉴、可操作的路径体系,积累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经验。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学科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毛遂自荐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