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协同共生路径

2021-01-18马建国王运武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共生传统体育

马建国 王 健 王运武

(1.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2.石河子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方位性的科学论断。中国体育事业也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加快推进,加快发展全民健身活动[1]。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奥运争光”、“体育外交”等政策的推动下西方现代体育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中国传统体育在建国70年间一直处于边缘地带,一些传统体育项目面临失传甚至已经消亡。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缺少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体育的存在是不健全的,国家鉴于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共生理论尽管起源于生物学领域,随着共生理论的发展与壮大,近些年该理论已经在人文科学(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研究领域被广泛运用。共生理论的广泛应用也为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的协同发展打开了思路,本文将以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为共生主体,进而探讨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模式,以期出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生共赢、和谐共存之盛况。

1 共生理论概述

“共生”的概念起源于生物学,1879年由德国生物学家 De Bary提出不同的生物属种在一定的环境中彼此协调共同发展的“共生关系”,该理论指出,在生物种群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关系中,还存在着彼此协调、共同发展的关系。共生理论根据共生单元间的关系可分为互动性( interactional)共生理论和构成性( constitutive)共生理论两类。

1.1 互动性( interactional)共生理论

互动性( interactional)共生的概念出自沙平 ( Steve Shapin) 和沙佛尔( Simon Schaffer)于1985年所著的《Leviathan and the Air Pump:Boyle,Hobbes,and the Experimental Life》一书中。他们在书中探讨的是英格兰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判断政体对科学知识的影响。另有学者研究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技术与政治的关系等,进一步明确了互动性共生理论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矛盾之解决,它是以现有知识作为前提基础在新的框架内升级为新的知识,原有的矛盾得以解决。随后还会有新的冲突产生,再解决新的冲突再升级更新知识。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而促使事物与事物在互动的过程中得以发展与进化[2-4]。

1.2 构成性( constitutive)共生理论

构成性( constitutive)共生理论在Latour B于1993年所著《We Have Never Been Modern》一书有所体现。书中认为:将事物存在分为自然和人文两部分是人的一厢情愿,实则是自然与人文的深处潜藏着一个转译网络,转译网络连接着人文事物与自然物质。转译网络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出特定的科学知识与社会事实。[5]

上世纪中期以来,共生理论开始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我国著名学者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胡守钧先生提出了“社会共生论”,他认为“共生现象”不只是表现于社会的某些方面,而是遍布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领域的各个角落,其表现形式是千姿百态、形形色色[6]。共生理论的广泛运用为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进一步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并为其协同发展提供了方法。

2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系统

2.1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单元

2.1.1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特征

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裂而延续至今的文明是中国文明,中国传统体育在延绵不断的文明中孕育、发展与形成。中国传统体育是在漫长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与生活环境下逐渐形成的,其形成与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合思想”、“传统养生”等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国传统体育也表现出身心兼修,轻竞技而重娱乐,轻挑战与超越而重修身养性。

西方现代体育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古国—古罗马,那里水网交错,商业活动极为活跃,造就了人们征服自然、挑战极限的“好斗”性格,所以西方体育有 “挑战”、“超越”、“征服”的显著特征。同时,受西方哲学“二元论”思想的影响,西方思想注重微观解构和系统整合在体育上的广泛应用,[7]促进了西方现代体育的技术、训练、管理与体育经营更趋于科学化。

2.1.2 质参量

质参量作为反映共生单元的主要指标,它是描述共生单元内在性质的参数指标。对共生系统起着主要与决定性的作用,共生单元双方中至少有一组质参量可以兼容(即质参量之间可以相互作用)是共生单元双方能够共生续存的前提条件。[8]本文质参量用Z表示,中国传统体育用C表示,西方现代体育用W表示。中国传统体育的一系列质参量为:ZC1,ZC2,ZC3…ZCi则ZC=(ZC1, ZC2,ZC3…ZCi)。西方现代体育的一系列质参量为:ZW1,ZW2,ZW3…ZWi则ZW=(ZW1,ZW2,ZW3…ZWi)。共生单元双方能够共生续存的前提是共生单元至少存在一组质参量兼容,即可示为ZCi=φ(ZWi)或ZCi←→ZWi。

根据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内部特征因素(质参量属于共生单元内部性质因素)在共生系统过程中的表现形式,由于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系统中既有同质共生亦有异质共生,为研究需要本文用同质性质参量与异质性质参量对共生双方的质参量进行描述,如表1所示。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在共生过程中同质性质参量为:观赏性(ZC1)、健身性(ZC2)、娱乐性(ZC3)和观赏性(ZW1)、健身性(ZW2)、娱乐性(ZW3);异质性质参量为:含有丰富的哲学文化(ZC4)、非产业化的经营理念(ZC5)、动作泛规定性(ZC6)、身心兼修的思想(ZC7)和重竞技性(ZW4)、产业化的经营理念(ZW5)、动作规范性(ZW6)、身心二元论思想(ZW7)。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在各自的发展征程中同质性质参量的竞争与妥协各自向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前进;通过“和而不同”彼此借鉴对方的异质性质参量,改善不足,互为补充进而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

表1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质参量

任何事物都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发展进化,但在各自的发展中会遇到发展的瓶颈或发展障碍。为解决了这种瓶颈或障碍而从别的事物中获取或借鉴所需,从而使得事物自身得到了发展与进化的过程即共生。在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关系中,如西方现代体育提供了产业化的经营理念(ZW5)中国传统体育非产业化的经营理念(ZC5),因此质参量ZC5与质参量ZW5能够相互兼容,即ZC5=φ(ZW5)。同理,西方现代体育因身心二元论思想(ZW7)的指导下与“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精神的倡导下的重竞技性(ZW4),导致出现的“兴奋剂事件”、“黑哨事件”等不健康的因素。而中国传统体育的娱乐性(ZC3)、含有丰富的哲学文化(ZC4)与身心兼修的思想(ZC7)恰恰可以为西方现代体育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即φ1(ZW4)φ2(ZW7)=φ3(ZC3)+φ4(ZC4+φ5(ZC7)。通过共生单元之间的质参量的兼容与互融及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能够实现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最终形成“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生共赢、”的发展繁荣局面。

2.2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是共生单元之间结合的方式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它决定了共生能量的产生及所产生的能量在共生单元中的分配状况。共生模式分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和互惠共生三种类型。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系统在共生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或利益用E表示,中国传统体育所获能量或利益用EC表示,EW表示西方现代体育所获,则会有E=EC+EW。这一公式既适用于共生系统产生的总能量或利益及分配状况,亦适用于每个共生界面在共生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或利益及分配状况。

寄生共生是共生单元一方(寄生者)的获利,是以损害另一方(寄主)的利益为基础的共生模式,通过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单元双方的现状分析可知:中国传统体育在校园体育的比重严重不足,而当下校园体育多以西方现代体育对应为主。因此,当前两共生单元在共生过程中仅校园体育的现有容量内形成了单一方面中国传统体育寄生于西方现代体育。

偏利共生是共生过程中共生单元一方获利,另一方不获利(利益未受损害)的共生模式。则E=EC+EW中,当或EC>EW=0时,中国传统体育获利而西方现代体育不获利(利益未受损)。当EW>EC=0时,西方现代体育获利而中国传统体育不获利(利益未受损)。此时若是描述的整个共生系统共产生的能量或利益及分配状况,这种状态不会长时间进行的,除非由共生环境(法律、政策等)对利少的一方进行强制约束。若是描述的多个共生界面的某一界面,利少方为换取其它共生界面的利多,这种共生关系将会长时间持续下去。如在体育竞赛中彼此增加对方的项目比赛或者表演即是偏利共生的共生模式。

互惠共生是共生单元双方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双双获利且得以发展与进化的共生模式,即E=EC+EW(EC>0,EW>0),共生单元双方的付出均是以获取各自的需求为目的,共生单元双方的获取均是以各自的付出为前提的。并且在共生过程中均完成了各自的付出和满足了各自的需求。在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过程中,综合共生双方各共生界面的信息与能量的传递与交换过程及结果而论,该共生是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谐共存的互惠共生模式。

2.3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环境

2.3.1 政策法律法规环境

法律法规是指导规范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它为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同时也是反对非法活动的有力武器。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同样会受到法律法规环境的影响。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中国传统体育紧密相连的法律法规有: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6 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的有力保障,被称为正向共生环境。但是,也存在一些地方法规与国家政策法规相冲突的现象,主要包括降低中央立法所提的要求,修改中央立法的某些规定等形式,[9]这可能会导致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无所适从、迷失方向等,被称为反向共生环境。

2.3.2 体育的社会环境

在优越的社会主义体制下,我国竞技体育已经走进了世界体育大国的行列。由表2可知:金牌与奖牌的总数已经稳居前三名,这也反映出我国竞技体育在选材、训练、管理已经进入科学化的行列,经费的投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竞技体育的带动下,社会民众的体育运动意识、体育消费意识显著提高。中国传统体育也稳步发展:民族运动会的定期召开,单项传统体育赛事的开展(潍坊国际风筝节、泰山国际登山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等大大促进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以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人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由单一的物质需求转向物质与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具有增进人们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体育(包括中国传统体育和西方竞技体育)也迎来了大展宏图、造福于民的春天。当前体育的社会环境为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系统的共生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共生环境,属于正向的共生环境。

表2 近5届奥运会金牌与奖牌状况

2.3.3 体育的校园环境

党和政府高度关心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学校教育。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也在同步发展。然而西方现代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仍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中国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知识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中国传统体育的教学师资欠缺,体育教师大多是学习西方现代体育出身。西方现代体育的考核较中国传统体育更易量化。“文化复兴、中国传统体育自信”意识不强。显然,体育的校园环境不利于中国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也就不利于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系统的共生活动的进行。因此,体育的校园环境对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系统而言既有正向环境,又有反向环境。为共生过程的顺利实施应当扩大正向环境,抑制反向环境。

3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共生路径分析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厚实的经济基础的带动下我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和体育等各个方面均得以高效发展,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并存是中国体育重要的存续特质。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互补的成分。因此,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如何在竞争中协作,如何在协作中共生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关键。

共生单元双方的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在共生界面上进行的。共生界面是共生关系的直接表现形式。本文选取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重要载体—校园体育与体育竞赛作为该共生系统的共生界面进行研究,同时以高度发达的现代媒体为共生界面,以及改善共生环境促进互惠共生的形成。如图1:

图1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共生关系图

3.1 校园体育的综合发展

我国于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4和2019年进行了八次全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身高与体重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在体能方面呈现整体下降的态势。[10]尽管这不能全部归因于学校体育,但这不能不说多年来学校体育教学存在不足之处。 “喜欢体育,而不愿上体育课”是当前学校体育中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校园体育课程的教材由单一的西方现代体育为主导的现状所决定的。结合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的现状,文章试图通过学校体育这一共生界面促使两种共生主体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进而改善或改变各自的结构或性能,使两共生主体向着美好、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而将中国传统体育有目的、有计划地纳入校园体育则可以改变这种“喜欢体育,而不愿上体育课”的现象。1)减少校园体育的竞技性成分,充分发挥校园体育的娱乐健身功能。2)泛化体育的动作规格,尽量减少学生望而生畏的技术动作的体育项目;充分发挥中国传统体育动作的泛规范性,让学生乐于参与、玩在其中、乐在其中。3)积极挖掘校园体育丰富的文化内涵。青少年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最为旺盛的阶段,丰富的文化内涵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中国优秀传统也得以传承与弘扬。4)身心兼修与西方现代体育的身心二元论有机结合,既有利于中国传统体育技术动作的合理化,又可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5)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当下的教学模式;[11]加强体育文化的学习,特别是中国传统体育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内涵对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讲亟需加强。

3.2 体育竞赛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均与当前的社会产生了冲突或矛盾。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传统体育出现了日渐式微之现象(矛盾或称之为病态),以“挑战、超越、征服”为主要特征的西方现代体育出现的兴奋剂、黑哨等事件的现象(矛盾或称之为病态);以及中国传统体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之间的此消彼长的现状不利于中国体育行业的发展。用共生理论解决这些问题,促使矛盾主体发展进化是一项全新的尝试。本研究试图通过体育竞赛这一平台使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借鉴,进而使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传统体育得以发展与进化。

体育竞赛是体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分享各种运动的快乐,提高各种运动的技能弘扬各种运动的文化均离不开各种形式的竞赛,如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在全世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舞台[12]。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内涵和主体是幸福健康人民。[13]即要求大力发展体育展业,提高体育对人民健康新服生活的贡献。体育竞赛作为体育的集中表现形式,其对人民的影响力之大是不可估量的。伴随着中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中国人均收入接近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趋旺盛,各级各类的体育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为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融合共生提供了重要契机。

3.2.1 竞赛项目彼此交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中木偶戏、太极拳等无不彰显着中国传统体育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竞技体育盛会相得益彰。全国运动会以及各省市的运动会中均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开幕式的表演,为广大的观众呈现绝妙经纶的精神盛宴。也让更多的西方现代体育的从事者特别是体育的研究与体育推广人员了解中国传统体育,为两种体育的融合发展搭桥铺路。然而,民族综合运动会、单项民族运动会的开幕式中的西方体育运动的表演却鲜有出现,究其原因:民族运动会的影响力较西方现代体育运动会小,各级部门的重视不够,经费的投入不足。因此应当:1)对民族运动会与单项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办会规格要进一步提高,加大经费投入。2)借鉴西方现代体育的产业化经营理念,探索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商业化,寻求盈利性的中国传统体育产业经营模式。3)将西方现代体育项目搬到此类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来,让更多的民族体育的参与者了解西方现代体育,为中国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在体育竞赛的舞台上两种不同的体育文化相互碰撞才彼此取长补短,各取所需。

3.2.2 适当弱化赛事竞技特性,增加休闲价值取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没有设置金牌、奖牌榜。同时,本届运动会增添了笼式足球、气排球与健身气功等19大项的群体性项目,这足以显示本届全运会已经在弱化赛事的竞技性而增强休闲娱乐性的特征。健身气功、龙舟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出现在这盛大的体育赛事中,让亿万观众目睹中国传统体育的魅力。西方现代体育借鉴中国传统体育的身心兼修与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自我改善,使西方现代体育健康发展。19大项的群体项目的参赛队员多达7600余人,这一庞大的群体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西方现代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激情,有利于进一步夯实西方现代体育的群众基础。

3.3 现代化媒体的多层次介入

体育宣传是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以体育运动为主题旨在影响公众的有目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14]在通讯产业高度发达的当下,各种公共媒体、自媒体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不容忽视。

在公共媒体进行的体育传播多是西方现代体育的内容,很少涉及中国传统体育特别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民俗体育就更是鲜有涉足。为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代化媒体应当做出应有的贡献:1)公共媒体均衡传播体育事项。将中国传统体育的传播上升为一定的比例,可特别将国民认可度高、内涵丰富的项目通过业内专家、体育明星的参与将现代体育元素融入其中,以增加中国传统体育的受众率与推进中国传统体育的进化。2)自媒体的广泛参与。通过借助自媒体对体育信息的传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成分[15]。广大观众对西方现代体育的发展建言献策,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内涵进行有效的补充,对技术动作提出新的思路,等等。这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发扬光大,对西方现代体育的健康前行,对“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3.4 改善共生环境

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两共生单元在其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的信息、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流与转换。共生环境对共生系统共生过程中能否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充分改善共生环境,进而促进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互惠共生。1)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共生有法可依。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都能够对共生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体育氛围。增强广大民众(包括学生与教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与文化自觉意识。3)增加对体育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改善其基础设施和提高有关的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等。4)加强有效监督,确保政策法规的顺利实施。体育、教育和文化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有关政策执行的监督和引导,以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从各方面着手改善各种共生环境,促进共生的形成、提高共生效能。

4 结语

物种之间不仅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亦有“齐头并进、协同共生”的发展法则。中国著名思想家孟子有云:“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是中国传统哲学“和合”、“中庸”思想的精准再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谐共生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体育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体育将与西方现代体育取长补短、协同并进、互利共生,共同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各自的贡献。[16]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共生发展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推进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共生传统体育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我们的“体育梦”
清明节的传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建筑与环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