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20年国外冰雪体育旅游研究进展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21-01-18兰顺领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工滑雪冰雪

兰顺领 朱 颖

( 1.巢湖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2.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旅游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冰雪体育旅游已经呈现出多样化、高水平的发展态势,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国际市场,每年吸引3亿至3.5亿名滑雪者来访。[1]我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报告显示,2017-2018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1.97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合3300亿元。[2]到 2020 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 6 000 亿元,到 2025 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 10 000 亿元,[3]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欣欣向荣。《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4]在“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5]号召下,国家政策相辅相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将冰雪运动作为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进行培育”,[6]进一步强化了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时代需求。庞大的经济效应和全民健身需求,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冰雪体育旅游的广泛关注。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精选文献类型为“Article”。数据检索时间跨度均设定为 1999—2019 年,检索时间为 2019 年 3月 11日。为了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数据库采用主题检索形式,经过多次主题组配后检索,设置检索条件(表1),对导出数据进行去重和剔除无效数据后,共检索到有效外文文献360篇。

表1 数据检索条件一览

1.2 研究方法

1.2.1 知识图谱分析法

利用JAVA平台的Cite Space V(版本号: 5.3.R4.8.31.2018)软件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该软件能够在科技文献中进行信息识别与新趋势和新动态可视化,有利于研究者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7]

1.2.2 数理统计法

对从CNKI 数据库和WOS数据库导出的数据运用EXCELL 2010和SATI3.2软件进行统计。

1.2.3 文献资料法

通过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 WOS 数据库进行本文数据的搜集和筛选,同时,登录 CNKI数据库以冰雪旅游和冰雪体育旅游为关键词检索核心论文60余篇,并查阅冰雪旅游和冰雪体育旅游等相关书籍,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外冰雪体育旅游研究文献的空间分布特征

运行 Cite Space V 软件,生成冰雪体育旅游研究国家的共现图谱(图1)。

图1 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的国家贡献图谱

图1中“每个圆点代表一个节点(研究冰雪体育旅游作者所属国家),其节点大小与该国的发文量成正比; 节点最外层的圆环代表其中心性(Centrality),它是测度网络中节点重要性的指标之一,是联系沟通其他节点的枢纽”。[8]显示,冰雪体育旅游的作者主要分布于45 个国家,其中美国以65篇,占总发文量的18.06%,排在第1位; 排在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奥地利(58篇)、瑞士(43篇),我国的发文量位列第 25位。从中心性来看,奥地利则排在第一位(0.29); 美国、瑞典位居 2、3 位。从发文的突现值( Burst) 来看,只有4个国家研究文献具有突现值,美国( 1999,8.9)占据第 1 位,日本、意大利和法国位居2-4位,文献发文量分别于1999 年、2007 年、2006年出现了大幅增加。

从发文量位居前三的美国、奥地利和瑞士来看,其研究各有特点,美国学者在冰雪体育旅游研究中(被引用超过30次以上)更倾向于冰雪运动相关的运动医学,[9,10]以及运动器械的改进对于冰雪运动参与者运动损伤的预防,[11]以其雄厚的医学基础在冰雪运动领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奥地利和瑞士学者的研究,更注重气候的变化对于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维护的影响,偏向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如:雪场厚度[12]、游客体验[13]、旅游环境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4、15]等。

2.2 国外冰雪体育旅游文献研究的基础知识分析

皮尔逊[16]指出: 在文献计量学中,引证文献组成了研究前沿,被引文献组成了知识基础,他发现知识基础在很长时间内非常稳定,对一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2.2.1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或主题词是文章主题的概括和凝练,通过统计关键词或主题词可以判别该学术领域的研究与发展趋势,[17]也是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所在。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1)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运行 Cite Space V 软件, 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每个十字架都代表一个节点,即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的一个关键词,是测度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较大十字形节点与其他节点交错链接,经过适当调整聚类成8类,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心性较高的节点共同构成了国外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的热点内容,见表2。

表2 冰雪体育旅游研究高频及高中心性关键词(前10位)

根据图2和表2,关键词“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出现的频次最高(58次),中心性只有0.09,表明气候变化是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立足的外部环境,其低中心性说明气候变化本身的研究并不是学者关注的焦点,而是气候变化对于冰雪体育旅游的“影响”(频次47次,中心性0.23)具有更高的关注度,应对影响、适应影响、改变影响是研究的热点;从高中心性关键词来看,冬季运动(频次47次,中心性0.28)排在首位,说明在气候变暖的持续影响下,冬季运动可持续性发展是学者研究的重心,而“高山滑雪”则是热点,低海拔和高海拔区域如何保持雪季旅游的时间跨度是学者关注的重点,也是高山滑雪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但在低海拔欧洲国家高山旅游策略的经济效益已受到了学者的质疑,冬季其他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对高山滑雪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对高山滑雪的高度关注下,造雪(snowmaking)、滑雪场(ski resort)、冬季旅游(winter tourism)、运动(sport)、滑雪(skiing)、损伤(injury)、预防(prevention)等关键词构成了国外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热点。通过人工造雪来保持滑道的厚度[18]是应对自然降雪线逐渐上升的普遍策略,新产品投放吸引新客源[19]是应对低海拔雪场降雪不足的有效办法,弱化了高山滑雪单一产品的依赖性。与此同时,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滑雪者受伤概率[20]、增加预防措施、提高服务质量[21]是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确保游客探访率的新热点。

2)突现关键词分析 突现关键词表示一个变量在特定时期内有很大变化,能从时间维度上反映出研究主题的演变,并显示出特定阶段的研究聚焦点,[22]可以测度该知识领域研究的前沿主题。

表3 1999-2019年360篇冰雪体育旅游主题文献关键词突现率

表3中有10个冰雪体育旅游的关键词为检测研究突现词(Burst Keywords),根据突现词的起止时间,国外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的前沿主题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2010年),这一阶段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冰雪体育旅游的项目本身,研究重点落脚于冰雪体育旅游参与者的体验性,[23]滑雪器械和保护用具以及滑道的安全性、[24]雪场的服务质量,参与者的体验性是这一阶段研究热点。第二阶段(2010-2014年),这一阶段突现词是“性能(performance)”,随着体验追求的高度,雪场的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积雪厚度和人工造雪的质量,[21]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低海拔雪场积雪厚度达不到滑雪者的体验需求,[25]企业则通过人工造雪的方式来增加积雪厚度,满足滑雪旅游者的体验需求,但是人造雪和自然雪在性能上有一定的差异,[26]对高端冰雪旅游爱好者有直接影响。第三阶段(2015-2019年),学者的关注点从滑雪体验性的内部需求已经拓展到对外部环境的关注,雪场通过有效办法来应对气候变暖是研究热点,主要从雪场规范管理、[27]雪场的空间整合、[28]雪场的产品升级等角度[29]研究,以期从冰雪体育旅游爱好者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需求角度来揭示目的地的应对策略。

2.2.2 文献共被引分析

从共被引频率来看,在高被引文献中排在前两位的都是学者Steiger[30,31]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发表的。主要运用了模拟模型(SkiSim 2.0)预判气候变暖对于目的地的影响,认为中小型和低空滑雪区以及造雪设施不足的滑雪区具有高度敏感性,增加了个体滑雪企业以及依赖旅游业的区域经济的财务损失风险。这种通过建立模拟模型的方法在国外冰雪体育旅游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如Abegg[32]运用“100天规则”的经验模型、Scott[33]运用“温度指数”以及施泰格[34]运用“度日模型”的数值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假设和预评估,从而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数值模型或经验模型是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的主要手段,也是冰雪体育旅游知识基础建立的依据,值得我国学者借鉴。

2.2.3 冰雪体育旅游共被引文献的聚类分析

共被引聚类图谱的模块值Q=0.7611(Q>0.3),网络结构是显著的,较适合做聚类分析;其紧密度(Silhouette)S 是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越接近1,表示网络同质性越高,当 S>0.5 时,说明聚类结果是合理的。[35]对聚类图进行适当调整形成图3,共被引文献聚类为5个知识群,C1(S=0.637)类、C2(S=0.797)类、C3(S=0.880) 类、C4(S=0.922)类、C5(S=0.967)类,每个聚类代表冰雪体育旅游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图3 冰雪体育旅游研究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

1)C1:高山滑雪需求情愫依旧。高山滑雪需求的相关研究共有35篇高被引文献,《The declining dependence of ski lift operators on natural snow conditions》一文共引用了14篇高被引文献,也是引用这35篇共被引文献最多的施引文献,其作者Falk[36]研究了滑雪缆车经营者的收入与自然雪况之间的结构性转变,认为早些年滑雪缆车运营商的收入与自然雪况显著正相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滑雪缆车门票销售收入不再明显依赖于自然雪深,直接原因是人工造雪设施的大量投入。而可靠的积雪作为冬季旅游业的吸引物,是当地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和动力[37]。在许多高山(阿尔卑斯山)区国家和地区,政府冰雪体育旅游战略仍然侧重于冬季运动的多维性发展,包括新索道建设、人工造雪设施的投入、目的地的可达性、山脉的高度和陡度、高山滑雪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更多旅游产品的开发等。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有把高山滑雪向积雪较深的高纬度地域发展趋势。对于高山滑雪的需求,学者已经注意到游客的动机和情感是影响高山滑雪决策实施的关键因素,对于滑雪缆车反而显得并不重要,对于我国兑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奥运承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C2:冬季旅游环境管理日趋人本。在施引文献中,《Scenarios for skiing tourism in Austria: integrating demographics with an analysis of climate change》一文引用了13篇共被引文献,其作者Siteger认为在21世纪上半叶,人口变化对滑雪旅游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而在本世纪末,气候变化可能是更主要的驱动力。[38]气候变化是对社会和商业的潜在威胁,并且得到了国外学者充分的评估,重点是如何从气候变化影响以及该地区作为冬季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性角度看待未来。我国十八大到十九大连续强调了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改善,以绿色生态为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的建设前期和后冬奥会时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目的地来看,Mia Landauera[14]利用离散选择实验对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进行研究,认为旅游目的地采用技术适应以及扩大提供额外服务,因地制宜开展冰雪体育旅游,为其他目的地的管理和营销策略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

从水资源来看,气候变暖的环境下,对于低海拔滑雪场来说,往往需要更多的人工造雪确保游客的探访率,也是地区经济效益的一种保护措施。人工造雪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与当地居民产生了一定的水利用竞争关系,滑雪区村庄出现缺水现象,导致水压明显降低。[39]使用河水可能会产生肥沃的效果,但额外的人工降雪可能会延迟融雪,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花期推迟,虽然对植物和人类健康的可能影响还不清楚,但是用材料添加剂造雪是人工造雪不被广泛接纳的另一个有争议的方面,[40]水资源的保护研究是环境管理研究的热点。

从生态环境看,随着滑雪运动在山区的日益普及和积雪可靠性线的上坡运动,越来越多的高山环境被改造为滑雪区,对生物多样性、植被和土壤产生负面的生态影响。[41]此外,树木砍伐、牧场入侵和日益严重的人类干扰,对珍稀动物物种生存构成严重威胁。[42]可以看出,学者从单一的冰雪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研究,已经向多维度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追求天人合一。

3)C3:冬季体育旅游产品渐趋多元。黑林山位于德国的西南部,该地区最高海1493m,一般海拔在500-1000m之间,和我国的亚布力滑雪场(1374.8m)海拔高度相似,对于我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它是德国最重要的旅游和娱乐地区之一,在所有季节都吸引了大量游客。但是该地区也是德国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在未来的气候条件下,积雪预计只有1500米以上[37]的海拔高度存在。因此,对于评估研究黑林山这类并不是严重依赖于降雪地区的旅游业和娱乐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虽然人工降雪是应对气候变暖暂时策略,但若保持持续的旅游经济效益,全气候的旅游产品开发则更为迫切,特别是在冬季积雪量容易受到影响的低于1800m高度海拔地区冬季户外自然的活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43]鉴于黑林山是德国最重要的旅游和娱乐目的地之一,积雪活动不太可能完全被非积雪活动所取代,但“雪”可能不再是冬季旅游的关键因素。

4)C4:人工造雪市场开始活跃。技术造雪已成为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应对降雪可靠性下降、季节气候变化和客户需求增长的重要措施,可靠的积雪是滑雪产业的重要经济先决条件,[44]由于降水少、气候变暖、积雪少对冬季运动目的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游客过夜停留的次数随着积雪深度的减少而减少。人工造雪是应对气温升高、经济竞争加剧和冬季游客需求增加的关键适应策略。目前阿尔卑斯山区域的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其造雪设施急剧增加,如在瑞士,人工造雪的覆盖面积从2000年的10%增加到2010年的36%,在奥地利已经达到62%,在意大利,人工造雪则可以在100%的滑雪道上产生,[45]中国也正日益加大对人工造雪设施的投资作为应对策略,人工造雪已经是冬季冰雪体育旅游延长经营时间的有效手段。

冬季旅游游客更倾向于支持人工降雪,相比较1990年时57 %的滑雪者反对人工降雪有明显的态度转变。[46]另外,国外学者研究认为,造雪资本存量增加10%,滑雪者的参观次数平均增加约6%,而造雪投资约占总收入的4%,造雪投资的产出效应相当明显。与造雪投资形成对比的是,高海拔新滑雪缆车的建设在产出效应上反而不显著,[36]游客的选择倾向和滑雪缆车的产出效应促使了人工降雪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而不是向更高海拔高度的区域开发新的滑雪场,对于我国南方和非主流降雪区人工雪场的开发具有重要启示。

5)C5:温度控制左右冬季旅游。Elizabeth等人对1965年至2005年期间的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温度、总降雪量和积雪日数的月和季节趋势进行了评估,显示全球温度记录和区域指标显示气候条件正在向更温暖的方向转变。[47]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全球变暖约为0.9摄氏度,并且很可能会持续下去。气温的上升在冬季可能会表现的更加明显,直接导致积雪、持续时间、气温和其他气候变量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冬季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自然雪的可靠线将上升约150m,[18]企业人工造雪的需求则更迫切,入住酒店的客人数量就会减少8%,[48]寒冷的冬季激发了冬季冰雪体育旅游的动机,冬季游客更喜欢较冷的温度而不是较暖的温度,也是我国3亿人上冰雪策略不可忽视的决定性因素。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论

1)近20年来国外冰雪体育旅游研究以美国、奥地利、瑞士领衔的欧美国家在冰雪体育旅游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研究领域与其国家冰雪资源和特长高度相关。

2)可持续性发展是学者研究热点,低海拔和高海拔区域高山滑雪保持的时间跨度各有策略,但在低海拔欧洲国家高山旅游策略的经济效益已受到了学者的高度关注,从滑雪体验性的内部环境需求研究已经拓展到对外部环境整合的关注,更注重天人合一。

3)冰雪体育旅游体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高山滑雪的需求、环境管理、黑林山现象研究、人工造雪、温度效应研究等5个方向,表现在国外高山滑雪需求情愫依旧,冬季旅游环境管理日趋人本,冬季体育旅游产品渐趋多元,人工造雪市场开始活跃,温度控制左右冬季旅游。

3.2 启示

1)研究内容:我国冰雪体育研究者应重点关注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工造雪的正负面效益、游客的旅游动机和情感等内容。

2)旅游产品:“雪”不再是冬季旅游的关键因素,基于大自然的活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全气候的冬季旅游产品开发则更为迫切,对于我国南方和非降雪主流区值得深入研究。

3)研究手段:国外学者擅长建立模拟模型来对研究对象进行验证性研究,数值模型或经验模型是学者研究的重要手段,我国学者可以借鉴,提高冰雪体育旅游的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人工滑雪冰雪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人工“美颜”
冬来啦,滑雪去
小熊滑雪记
人工制冷
冰雪幽默来袭
滑雪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