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茂荫政德观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启示

2021-01-17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正派政德公道

洪 健

(中共歙县县委党校,安徽 歙县 245200)

王茂荫是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王茂荫是我国近代史上罕见的正官、勤官、清官,以直言敢谏著称,堪称清官廉吏的楷模。王茂荫立朝30余载,尽管经历了“两起两落”,但为官从政的政德从未改变。他一生坚守忠诚老实、为民实干和清廉自律的高尚政德,与党内政治文化是契合的,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仍具有镜鉴意义。

一、王茂荫政德观的主要内容

王茂荫是一位受儒学教育的封建知识分子、封建官僚,一生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为官从政讲政德。其政德观主要表现在:

(一)忠诚

一是心怀家园,以身许国。首先,他主张以身报国,认为“临难而避,实所深耻”[1]168“惟有以身报国”[1]169,在国家危难之际,抽身而逃是可耻的,作为臣子理应为国分忧、报效国家。其次,他提出反对外夷侵略的密筹防备论、守备四策论、以陆战待水战论、广求武备人才论、和约不可改字论等一系列主张和观点。尤其是“和约不可改字论”最能体现王茂荫的爱国观,正如吴锡纯在给《王茂荫奏议》写的序中称王茂荫“最关系国体者,和约不可改”[1]221。二是尽职尽责,殚心竭虑。他在《条陈时务折》中就明确提出“臣职任言官,责在竭诚”[1]13,意思是说对自己的职业要竭诚,要忠于职守。纵观《王侍郎奏议》所收的奏折,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人事等,可以看出他在不同的职位上都能提出有益于国家的建议,所奏之事均能言之成理,这些都是他忠于职守、殚心竭虑的成果。正如吴棠为《王侍郎奏议》写的序中所说的:“前后奏疏不下十数万言,初无惊奇可喜之论,得至事后核校之,一一如烛照龟灼,寸量而铢计。棠盖反复推究,而后知公之深虑远识,不以空言为尝试,而必求于至当之归,其用心尤不可及也。”[1]219三是为国为民,直言敢谏。王茂荫生性鲠直,遇事敢言,在咸丰、同治两朝先后上了一百多个奏折,涉及理财、人才、军事、时务、吏治等各个方面,“于国计民生政事得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1]250。正因为对国家的绝对忠诚,才能不顾个人得失,敢言别人不敢言之事。尤其是《请暂缓临幸御园折》和《时事危迫请修省折》,在当时影响很大。吴大廷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他说:“《临幸御园》《天时人事》两疏,拳拳以格君为心,几乎程朱正心诚意之遗风焉。使果一一能用其言,蠢兹潢池,朽箠而定之足矣,又何至东南涂炭,使夷狄乘虚而入,骎骎乎成燎原之势哉!惜乎言虽切直而不获见设施,不得已引疾以退,而时事遂渐不可支矣。”[1]218

(二)为民

一是提醒朝廷要以民为本。在《条议钞法折》中,他提出推行币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先求无累于民,而后求有益于国,方可以议立法”[1]2。在《条陈军务事宜折》中,他提出“民心一去,天下将谁与守?”[1]28建议清廷要急收人心以维护统治。二是大胆提出勤民的良吏论。在《荐举人才折》中,他提出“凡为良吏,皆志在勤民,而不在获上,必不效趋承,不为阿顺,不事钻营,非求诸三者之外则不见”[1]123。意思是“良吏”的志向和用心,并不在“获上”,讨好和取宠上官,而是始终定位在勤勤恳恳为民众谋利益上。在封建专制社会,王茂荫持论“尤属大胆”,是难能可贵的。三是主张保障富民财产,养护地方元气。王茂荫认为,富民是一个地方的元气和发展的动力。穷苦民众借贷谋生,国家和社会团体劝捐,赈灾救济,兴办公益事业等等,都要依靠他们。他主张追究查处打着“劝捐”旗号勒索盘剥地方富户的贪黩行为,上《论徽州续捐局扰害折》建议“立即除勒捐锁押之威,以安民心;严拿花会肆扰之勇,以除民患;去不肖之绅衿而延访公正有才之士与商,劝捐带勇,扼要为防”[1]99。

(三)自律

一是崇尚俭朴。王茂荫京城为官三十载,没有特殊嗜好,寡营欲,崇俭约,一直独居在歙县会馆。晚清重臣李鸿章在为王茂荫墓所撰墓碑铭中写道:“居官数十年来,未尝挈妻子侍奉,家未增一瓦一垅,粗衣粝食宴如也。故海内称大臣清直者,必曰王公。”[1]254吴大廷为《王茂荫奏议》作的序中写道:“先生孑然一身,清廉俭朴,非如世人矫激以沽名者。”[1]217从中可以看出王茂荫清心寡欲、清廉俭朴的人生态度,这是他修养的高度自律,绝非沽名钓誉。二是严以律己。“府君律己甚严,责人贵宽,人有过未尝不正言规劝,而词意温婉”[1]251,从中可以看出王茂荫是一个律己甚严之人。他不仅洁身自好,还写信要求女婿汪宗沂也要保持以“守身为大”。王茂荫律己很严,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真正做到了公私分明。比如:举荐人才只为国。王茂荫前后向朝廷举荐了数十人,均被朝廷考察任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举荐吴棠,就是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向咸丰皇帝举荐而受到重用的。据传,吴棠曾向他赠送五百金以报举荐之恩,然而王茂荫并未接受,他坦然说:“保举,公也;涉于私,则不足道也。”[2]84三是廉洁齐家。首先,勉励弟子读书并告诫子孙“日后子孙非有安邦定国之才,不必出仕,只可读书应试,博取小功名而已”[1]170。其次,身体力行孝道并要求子孙恪守孝悌之道,告诫子孙“孝弟二字,是人家根本,失此二字,其家断不能昌”[1]168。第三,要求子孙正确对待财力,告诫子孙“凡人坏品行损阴鹭,都只在财利上,故做人须从取舍上起”[1]169。第四,告诫子孙戒色,要求子孙谨记“戒色,是第一要义,万恶淫为首”[1]170。最后,主张简葬,叮嘱家人不可为其大作墓穴,只要规模适合就可以。

二、王茂荫政德观与党内政治文化的高度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3]这从价值观层面阐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王茂荫政德观与党内政治文化是契合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神品格方面

“天下大德,莫过于忠”,王茂荫坚持忠于国家、忠于职业,为国为民直言敢谏,把忠诚老实作为人生第一准则。王茂荫忠诚老实的精神品格与“忠诚老实”价值观是契合的。诚然,在不同的时代,忠诚的内涵不尽相同,但忠诚这一精神本质不会改变。王茂荫忠诚老实的精神品格,除去历史的局限性,对国忠诚、对职忠诚,为国为民直言敢谏,不阳奉阴违,今天仍是有益的。

(二)价值取向方面

民为邦本是王茂荫为官从政的核心理念与根本原则,他主张为官从政首先要考虑的是人民。比如:推行钞法中首先要考虑是否会“扰民”和“疑民”。民为邦本的价值取向与党内政治文化是契合的,更是与党的群众路线高度契合。人民是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以民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和群众路线,既有传统文化中“民本”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说到群众路线,可以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天起,就一直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线,也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三)道义原则方面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义以为质”,王茂荫坚持“以义为上”的道德原则。他宦游京城一生没有因显贵而巧夺豪取为家中添置一砖一垄,但为乡党经常慷慨解囊,在所不惜。每年都资给里党中孤苦者。亲友借贷,也竭力以付。乡间葺祠宇、通道路、修堤、造桥,凡遇善事,他无不量力相助,欣然乐为。尤其是为国荐才,不图回报,他认为“保举,公也;涉于私,不足道也”[2]84。王茂荫公道正派的道义原则与“公道正派”价值观是契合的。公道正派是协调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保证。

(四)务实精神方面

王茂荫与当时学者一样都重视经学,但他不是把读经理解为只是谨记圣人之言、写好八股文,而是重视学以致用,主张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防止成为“腐儒”。在写给女婿汪宗沂的信中,就讲到了一条重要的治学方法——“经务专一经,一经通,诸经自易”[4]204。王茂荫潜心研究货币理论,求钞币理论之真,三上奏折反对铸大钱侵害商民、主张钞币兑现抑制通货膨胀,即使被调离户部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王茂荫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与“实事求是”价值观是契合的。实事求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夺取伟大胜利的根本经验,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五)高贵品质方面

王茂荫在京城为官三十余年,未置房产,一直寄居在歙县会馆。他没有什么特殊嗜好,寡营欲,崇俭约,一生知黑守白,严以律己,守身如玉,廉洁奉公,崇尚俭朴,廉洁齐家,树好家风。王茂荫时常对弟子说:“我以书籍传子孙,甚过良田百万;我以德名留给后人,甚过黄金万镒。自己不要什么,两袖清风足矣。”[4]311他认为留给子孙最重要的是精神财物,回答了“给子孙后代留什么”的问题。王茂荫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两袖清风足矣”,堪称清廉自律的典范。王茂荫廉洁自律的高贵品质,与“清正廉洁”价值观是契合的。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立场,也是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三、王茂荫政德观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深刻启示

王茂荫政德观蕴含忠诚老实的精神品格、民为邦本的价值取向、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公道正派的道义原则和清廉自律的高贵品质,不仅成就了他成为一代清官廉吏的楷模,而且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深刻启示。

(一)坚持忠诚老实的政治品格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坚持王茂荫忠诚老实的精神品格,今天就是要牢固树立忠诚老实的政治品格。“忠诚老实”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第一政治品格,也是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做到绝对忠诚,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做“好干部”的前提和基础。做到忠诚老实,不能仅仅停留在喊口号上,必须落实到行动中去。一是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深学细照,躬身践行,做坚定的信仰者和忠实的实践者,筑牢忠诚老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对党的信仰忠诚,对组织忠诚,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忠诚,对党组织掏心见胆,该请示必须请示,该汇报必须汇报,说老实话、做老实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对职业忠诚,树立明责履责尽责的职责观。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具体责任与义务,牢记党和人民的责任,时刻不忘本职所在;其次要勤政务实,不欺党和人民,积极负责;再次要尽职尽责,面对难题要勇于担当,制定有效举措,做到切实执行。广大党员、干部如果都做到了像王茂荫那样尽职敬业,不计个人得失,党和国家事业何愁不兴!

(二)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坚持王茂荫民为邦本的价值取向,今天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弘扬和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就是要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不忘初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走好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一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做群众的学生,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二要倾听群众呼声,主动深入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真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准确反映群众意愿。三要树立群众无小事的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四风”,不漠视群众疾苦、不侵害群众利益,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坚持公道正派的道德原则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坚持王茂荫公道正派的道义原则,今天就是要恪守公道正派的道德原则。公道正派是我们为人处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弘扬和践行公道正派的价值观:一是党员、干部处事要公道正派,光明坦荡,公平对待每一个人,牢记权为民所用、公权姓公,树立大局意识,做事不偏不倚,像王茂荫那样做到坚持原则,执行政策“一碗水端平”。二是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像王茂荫那样为国荐才、不图回报,把公道正派贯穿于选人用人全过程,严格按照政策、制度和程序把合适的人选出来用到合适的岗位上,让党和人民放心,让干部心服口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用人真正做到了公道正派,其他都会变得简单起来”[5]。

(四)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坚持王茂荫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今天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6]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是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和单位实际抓工作,坚决反对违背规律盲干,搞一些不符合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确保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好。二是大力营造讲真话、实话的良好氛围,学习王茂荫直言敢谏的人格情操,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批评成为常态,从而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三是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考核干部体系,奖励和重用那些重实际、讲实话、重实效的干部,惩处那些工作浮于表面、不讲实效的干部。

(五)坚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坚持王茂荫清廉自律的高贵品质,今天就是要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立场,也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弘扬和践行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一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把学习放在突出位置,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守纪律讲规矩变成自觉行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践行为民初心,保持永远奋斗的精神姿态。二要廉洁齐家,带头培育良好家风,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自觉净化“三圈”,守好亲情关,建起抵御歪风邪气的家庭“防火墙”。三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通过正面典型和反面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清正廉洁作为为人处事做官的原则和底线,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猜你喜欢

正派政德公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独具匠心公道杯
学生“告密”现象剖析及“正派”班级文化的塑造
加强党员干部政德建设的思考
请还我们一个公道
记忆
政德修养莫厌“小”
谁的头脑有毛病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