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之路:天道忌“巧”

2021-01-16中人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取巧学徒眼镜

文 中人

2020年12月10日~13日,我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圆满举办。经过3天角逐,共有1350人获得相关奖项,其中291名选手获得86个项目的金、银、铜牌,1010名选手获得优胜奖,13名选手获得西部技能之星,36名选手获评各参赛代表队最佳奖。全国技能大赛的举办,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于专业技能的高度重视,再次引起了各行各业对于工匠精神的热议。在全国技能大赛举办前夕,小谌被他所在地区的有关部门授予“工匠”称号。

小谌是一名眼镜定配工,从19岁进入当地某眼镜连锁企业从事眼镜装配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年。刚开始时,由于条件限制,装配一副眼镜,除了少数几个环节能够采用机器操作,大多数工序主要靠手工,工作枯燥且十分辛苦。也许是性格所致,与同时进入装配部的另外2名年轻人相比,小谌显得较为木讷,以致于带班老师傅刚开始时也不太看好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复一日的装配工作,对于生性好动的年轻人,无疑是莫大的考验。另外2名性格外向、心眼活络的年轻人,耐不住寂寞,再加上相对微薄的薪酬也使他们心生不满,因此仅一年多后,便相继选择离去。只有小谌选择了坚守,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面对眼前待装的每一副眼镜,他只想着如何把活做精,做到让顾客满意。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装配的眼镜越来越多,活也越做越好。两三年后,小谌的装配技能日渐精进,他装配的眼镜就连公司要求最为严格、最有经验的老师傅也挑不出毛病来。然而,在成绩的背后,只有小谌清楚自己究竟有怎样的付出:有一次,螺丝刀从左手食指穿指而过,到现在还留有伤疤。而且做眼镜需要站着操作,有时遇上业务繁忙一天要站12个小时。伤痕累累的双手和不时隐隐作痛的腰椎,无声地见证着小谌的技术进步之路。

在以后的日子里,技艺精湛的小谌被提升为带班师傅,负责指导新进公司的几位年轻人从事装配工作。即便如此,小谌也没有放弃一线的装配工作,他在悉心指导几位年轻学徒的同时,对于较为复杂的眼镜装配,仍旧是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在一般人眼中,司空见惯的镜片、螺丝、镜架不过是一个个没有生命、无声无息的零部件而已,但在小谌眼中,这些零件却都是跳动着生命音符的“灵体”和“活物”,特别是经自己的手将它们精心制作成一副副能够充当人眼功能延伸的眼镜时,仿佛就是催生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无比的惬意,真是妙不可言。他从繁琐枯燥的眼镜装配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

“眼镜装配有技术,无技巧。必须按照规范的流程,按部就班,一丝不苟地进行。要说巧,也只能是熟能生巧。” 这是小谌对多年来从事眼镜装配技能和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在难度最高的无框眼镜的装配中,小谌的执着和认真更是得到淋淋尽致的体现:从打孔、磨边、穿线,到装架、调整……薄薄的镜片、细细的塑料线、比米粒还要小的螺丝在他的指挥调度下,各归各位,很快就变成一副精美的成镜。

对于小谌的按部就班和近乎执拗的较真,也有同事表示不以为然,甚至有人当面说他是“死心眼”。他并不为自己辩解,而是依然我行我素。不仅如此,对于所带学徒任何“偷工减料”的取巧行为,他都是坚决制止。为此,生性平和的他不惜和一位心眼活络的学徒反目。

小谌的精湛手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同行和顾客的赞誉,业务也不断增加,其他一些经营高档眼镜和特殊功能眼镜的眼镜店和眼科医院也主动上门,指名要他定配。于是,他开设了自己的眼镜定配工作室,以服务更多的消费者。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有名言:“天道忌巧”。小谌的成长道路生动地说明,身处职场,要想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就必须发扬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那种心浮气躁、一门心思寻求捷径的“取巧”者,是注定无法成功的。特别在当下行业内外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形势下,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应当成为行业从业者成才之路上的座右铭。❏

猜你喜欢

取巧学徒眼镜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眼镜知识知多少
魔术师的学徒
眼镜为什么打了折还那么贵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都是眼镜惹的祸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新闻角度如何“取巧”
多做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