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家书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意义研究

2021-01-16郝晓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书屋农家文化

郝晓攀 张 燕

(邯郸市图书馆,河北 邯郸 056008)

1 问题的提出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而在此前的数十年,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直在致力于帮助农民朋友们摆脱贫困,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产业扶贫上。虽然自2013年以后我国开展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提出了扶贫扶志、扶贫扶智的要求,但由于实施时间较短,教育和文化方面仍是基层的薄弱处。

乡村振兴作为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在全面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脱贫攻坚中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乡村振兴必须要搞好文化振兴,而基层的农家书屋则是实现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

农家书屋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基层场馆,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播文化知识的公共服务场所,肩负着促进乡村百姓阅读、提升乡村百姓文化素养的重任。农家书屋的职能与乡村文化振兴不谋而合,它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将利用自身优势助力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 农家书屋现状SWOT分析

2.1 优势(S)

2.1.1 地理位置优越

农家书屋作为广大农民朋友身边的图书馆,是基层群众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和阵地。相对于城市(县城)图书馆和乡镇图书室,农家书屋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般设置在村(社区)委会,多处于本村(社区)的中心地带,即使步行也多可在十分钟内到达,对于群众来说可谓是轻车熟路,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1.5公里服务半径”“15分钟服务圈”的发展目标。

2.1.2 针对性强

农家书屋设立的初衷即为服务基层、服务“三农”,农民朋友是其服务的主体,在书籍购入、社会捐赠的时候,大家也都出于这个考虑,多选择一些与农村有关的书籍,涵盖农业技术、养殖技术、农村发展、涉农法律、农民就业等多个方面,就算是小说散文类书籍,也都是尽量购买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学作品。在笔者参观的一些农家书屋中,“三农”类书籍占比均在50%以上,这样的书籍结构可以说是为基层群众量身打造,更有针对性。

毫不夸张地说,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年代,不少网上查不到的农技问题,却可以在农家书屋里找到“归宿”,而且相对于网络搜索的不确定性(需要甄别信息的准确性),农家书屋里的“答案”更专一,更专业,直接给了读者肯定的答复。

2.1.3 借阅方便

相对于专业化管理的公共图书馆来说,农家书屋虽然也会设置开闭馆时间、借阅时限、借还登记等基本制度,但事实上却是实现了借阅的“时间自由”。究其原因,由于经费问题,很多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为村两委干部兼任,一般是由村会计负责,作为村里的街坊四邻,有时临时起意想借几本书看一看,打个电话叫上管理员一起过去即可。

我们暂时抛开管理制度不说,这样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借阅,有时白天忙于农活和家长里短没有时间去借阅书籍,有时是因为一些农技问题及时寻找答案,甚至是临时起意想找几本书,都可以马上打电话给管理人员,一同去书屋里挑选借阅,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实现了服务的初衷。

以上是从空间、时间以及藏书种类上分析了农家书屋的优势所在,农家书屋的配备是打通农民读书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增强农民文化知识储备,实现了资源均等化,可以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建设。

2.2 劣势(W)

2.2.1 群众阅读意愿不强,利用率低

如前文所述,教育和文化方面仍是基层的薄弱处。由于传统观念和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基层群众中还有不少人尚未认识到农家书屋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随着抖音、快手等一些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更是占据了多数人的空闲时间,让他们无暇阅读,导致农家书屋门可罗雀,有时即使有读者,也是寥寥几人,而且多为老者,甚至有人把这里当做了仓库、牌场,实在是对这些书籍的亵渎。翻阅借阅记录,借阅者基本上多为固定的几人;望眼书架,书籍多为崭新,甚至还有一部分未开封。书籍们静静地站在那里等着人们,人们却鲜有光临。

2.2.2 购书经费不足,规模有限

经费是农家书屋的粮草,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多数农家书屋没有单独的经费列支,书籍来源主要为上级统一发放和部分爱心人士捐赠,藏书多少不能由本村决定,而是多决定于外在客观因素,因此同一个地区的农家书屋多规模一致,委身于村委会的一间小屋里,每一个农家书屋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的原则似乎不好实现。[1]在邯郸魏县的某个村里,笔者参观了某企业家的书屋和该村书屋,对比发现,农家书屋无论是藏书数量还是品类上、质量上都处于劣势,而且据了解,该企业家还曾向农家书屋捐赠过部分书籍。

2.2.3 更新缓慢,时效性差

在翻阅农家书屋的一些书籍时,笔者惊讶地发现有些书的出版日期甚至早于笔者的出生日期,有些已不合时宜的农技图书依然摆放在书架上。比如笔者饶有兴趣的品读了一本关于如何使用拖拉机的指导手册,这本书的确还有价值,但似乎更应该放在历史类书籍,让年轻的我们了解父辈们农作、外出、载货的大伙伴,却不再适合农技专栏,特别是对于一个早已不使用拖拉机的地区来说。另一方面,对于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来说,报刊、杂志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农家书屋里,这一块需求似乎被忽视了。在走过的农家书屋里,难觅时事报纸,甚至看不到一份过期报刊,想通过农家书屋来了解今日的世界,可以说是水中捞月。

诚然,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快速获取最新讯息,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也可在瞬间推送给你我。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就忽视书籍、报刊的作用,年轻人可以通过手机,那么老年人呢?有时需要当日报纸做印证,比如我们常见的养老认证,村里去哪儿找最新的报纸?有时我们需要解答最新的农技问题,书屋里怎么能够缺少?

2.2.4 重视程度不够,服务意识不足

如果有机会参观村里的书屋,你就不难发现,它们多位于不起眼的角落。从客观原因来说,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会同多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多数村委会的建成时间则早于此,很多房屋的功能已确定,农家书屋多为仓库腾出,或者是由会议室兼做。从主观原因看,就是村两委主要干部对农家书屋重视不够,对于农家书屋的功能及定位具有认知上的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其积极作用,更不用说做好书屋建设、搞好书屋宣传了。

另一方面,由于人员、经费有限,看似有组织机构,其实农家书屋的领导者、管理员多为一人担任,从角色定位上就易把自己当做一名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而且他的主要工作还是在村两委,思想意识上也仅仅是把书屋工作作为其多项职能中的一小部分,如果工作实在是太多,那么农家书屋的工作首先被放到了一边,与此相关的服务意识也自然就无从谈起了。如果你在他急于抗疫、防火防灾的时候借书,那多半会吃了闭门羹,长此以往,将极大地消减村民们的借阅热情。

2.2.5 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相对于制度健全的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的制度较为简单,多为管理机构、借阅时间、借还管理等简单的几项制度,对于书籍损毁、丢失、逾期不还等方面缺少规定。退一步讲,由于农村传统家族观念和人情社会的缘故,村民之间多为互帮互助的关系,仅有的几项制度也难以执行落实到位。比如前文所说,有时村民需要晚上借阅,也需要尽量满足;有时忙于其他工作,来不及登记签字,书就已经被拿走;登记混乱、图书损坏和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行。

2.3 机遇(O)

文化是一个国家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文化道路,是全民族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有5亿多农民,占全国总人数的1/3以上,国家发展不能抛弃乡村,更不会忘记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关键。2018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2]。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一定要做好全面发展,精神文化建设也是如此,作为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农家书屋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农家书屋”是由国家实施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自2007年以来已历经14年,它保障了农民文化权益,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基础上,广大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中的精神基础,可以说是铸魂工程,农家书屋作为文化建设基础性工程的一部分,必将担起重任。

2.4 威胁(T)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国家和各级政府都会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农家书屋的建设也将日臻完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农家书屋面临的威胁,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其面临的威胁并加以应对,那么即使农家书屋建设得再好、藏书再多、功能再齐全,也有可能成为摆设。农家书屋的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村民自身阅读意愿不强,二是网络爽文、短视频等快餐文化的侵蚀。

众所周知,我国国民人均阅读量较低,而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年均增长率也不尽如人意,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5%,较2019年的59.3%仅增长了0.2个百分点;而报纸阅读率、期刊阅读率则分别下降了2.1和0.6个百分点,即使是数字化阅读方式也仅仅增加了0.1个百分点[3]。再来对比城镇和乡村,我们发现乡村情况似乎更糟糕。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村民抱着“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点,没有正确看待学习对一个人的积极作用,往往对孩子教育听之任之,有时甚至主动要求孩子放弃学业外出务工,更何谈主动进行阅读、增长阅历了。另一方面,不管是在家务农还是外出务工,多为体力工作,忙累了一天,已无暇阅读,这时精神食粮远没有睡觉养精神重要。这都造成了基层群众不愿不想主动阅读,即使偶有闲暇也不会光顾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地方。

网络和智能电子设备在乡村中的普及,让农村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坐知天下事不再是什么神通,只要有一台联网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就能与外面的世界无缝衔接。随着网络应运而生的网络小说(爽文)因其过瘾的情节、夸张的能力而受到年轻读者的热捧,同时快速兴起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更是丰富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为了乡村居民生活工作的主阵地,大家不仅观看视频,还参与拍摄发布小视频,通过打赏盈利。一些主播为了博眼球,故意编排一些所谓的科普视频,而多数群众没有鉴别能力,看到后却当做事实予以传播,但却鲜有人去通过阅读书籍加以印证。这对于传统纸质阅读来说也是一种威胁,如果处理不好两者的关系,不管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书都会被群众抛弃,文化建设也将面临重创。

3 农家书屋服务乡村振兴要补短板、锻长板、筑底板

农家书屋以“培训中心” “文化资源中心” “地方文献中心” “公益辅导咨询中心” “精神文化建设中心”等“五个中心”助力乡村振兴。

3.1 以“培训中心”为载体,为“产业兴旺”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现如今影响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问题,一是主要劳动力外流,由于乡村发展较城市缓慢,青年在外务工人员占大多数,只留下老人、妇孺等劳动力弱的人员,产业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产业发展主要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的辛劳付出,没有人才支持就相当于空壳;三是缺乏产业投资,投资者是产业兴旺的领头人,没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对投资者并没有吸引力。对此,村两委需要加强挖掘农家书屋的功能,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要对自身定位有清晰的认识,作为文化传播大使,需要从等群众上门的看家守书改变为主动为群众服务的以人为本,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发挥主观能动性,响应社会公益,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群众感兴趣的方面开展专项公益培训。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需要关注到受众群体,进行个性化专项培训,比如对于妇女可以开展手工艺品的培训,对于中青年可以开展种植方面的培训,对于年老者可以选择饲养方面的培训等,逐步建立起人才资源链,深入挖掘人才潜力,吸引外地务工人员返乡置业。在引导投资上,农家书屋作为地方性公共文化场所,熟悉当地的文化特色,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农家书屋要深入发展当地特色,以文化产业为基础,融合旅游、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打造“农家书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助力乡村产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4]

3.2 以“阅读资源中心”为利器,打造绿色健康的“生态宜居”环境

一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农家书屋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鼓励具有资源和知识的乡绅、企业进行捐赠,扩大文献种类和规模,以文化价值来凸显生态的重要性。例如组织乡民观看有关方面的影音资料、开展有关方面的书籍推介等,使得人人能够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农家书屋要大力着手宣传工作,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联合当地电视台、学校、互联网等积极正面宣传,普及农家书屋功能,培养群众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阅读理念树立,有利于群众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是摒弃低俗的有效途径,良好的生活态度亦是生态宜居的表现。

3.3 以“地方文献中心”为平台,培养积极向上的“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题中之义和有效途径[5],是反映地方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乡村矛盾最主要的前提。农家书屋作为传播人类知识的公共场所,在乡风文明中要积极发挥主场优势。第一,发掘当地精神。农家书屋需要钻研地方文献,发掘当地特色文化精神,进行宣传教育,群众对于本土文化的接受度更高,亦可以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农家书屋与其他文化场馆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培育乡土认同感;第二,弘扬民族精神。农家书屋可以与学校、政府各部门及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宣讲和征文等活动,促进民族精神优秀文化的传播,起到道德规范作用;第三,发扬优秀家风。家风是乡风的组成单元,家风建设是乡风文明的基础,农家书屋开展优秀家风评比活动,弘扬优秀家风文化,提高乡村文明建设。

3.4 以“公益辅导咨询中心”为利器,全面落实“治理有效”

一项政策只有落实到位,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乡村振兴内涵中的“治理有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不仅是提供图书借阅的文化场所,同样也需要以公益辅导咨询为己任。对于乡村百姓,农家书屋可以联合律师、政府等部门,以短视频、讲座、一对一等形式开展普法、政策宣讲活动,利用新媒体,在效果上更为生动,百姓接受度更高,而线下活动的开展,则具有针对性,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线上+线下”相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百姓对于法律和政策的理解力,知法、懂法,营造乡村法治浓厚氛围,助力全面落实有效治理。在农家书屋的管理上,可以积极引进图书资料专业人才,或者借鉴其他大型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定期对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和更新替换图书,在群众借阅的同时,对其普及图书管理的知识,使农家书屋走向长远发展的正规化有效治理。

3.5 以“精神文化建设中心”为平台,达标“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仅指代物质富裕,更指代了精神文化的满足。当下,脱贫攻坚已取得了全面胜利,人们不再为了吃、穿、住而发愁,生活条件得到充分改善,这时,头脑层面的精神文化富裕,即成为生活富裕的代名词。农家书屋是基层百姓所依赖的文化场所,满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责无旁贷,农家书屋可以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头脑风暴和精神文化科普宣讲,充实人们头脑,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增长知识储备,打造“第三空间”,达到群众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双目标。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是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倡导下,推动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提高乡村百姓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家书屋能够参与其中的作用与意义所在。发挥农家书屋的优势,补足其现状中的短板,充分发挥“培训中心” “文化资源中心” “地方文献中心” “公益辅导咨询中心” “精神文化建设中心”等“五个中心”的作用,对接乡村振兴的20字内涵,以有针对性和需求导向性的精准化服务为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书屋农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西江月·农家早春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谁远谁近?
梦幻书屋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