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21-01-16莫金梅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

莫金梅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延安时期对于党来说是一个艰难时期,但党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创造奇迹的成效,使党在思想、理论、政治领导方面确立了较高的地位,影响了那个时期的中年以及青少年两代人,可以说是“五四发现了人,延安改造了人”[1],可见,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成效之显著。分析总结延安时期党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以史为鉴做好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对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从1902年第一次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到五四运动以李大钊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系统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创办刊物、翻译著作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与错误的思潮开展论战,形成了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高潮,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为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再到党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陕甘宁地区成为了一个有着生机与活力的根据地,此时毛泽东等领导干部非常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义的广泛传播,开始将其与中国的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无论是在指导革命还是在提升人们的思想状况方面都发挥了深远而持久的作用。经过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传播可谓是取得了历史性成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根据地人们心中的信仰。在延安这个落后的地方,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到来,也给延安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断走向成熟。

(二)内忧外患的时局

在动荡不安的战争时局下,中华民族面临艰难危险的时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全面侵华,甚至将魔爪伸向了华北地区,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更是通过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秦土协定》,但当时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看着日本侵略中国不管,使得日本在华的嚣张气焰不断增长,这时候党最重要的任务则是将日本赶出中国。外有列强的入侵,国内形势更是在日本全面侵华的影响下动荡不安,各种势力之间出现了分散不统一的现象,这对于进行全面抗战,解决民族危机是极其不利的,于是出了投降派和寄希望于美国的中间派,此时国共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两者对于抗日存在着观念上的差异,日本在中间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导致国共合作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将这些势力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的问题,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的策略分析,得出想要扭转局部性抗战的局势,必须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在这样的时候,青年知识分子就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何动员青年积极投身到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成为党急需解决以及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二、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所受时代教育的成效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表现出来,延安时期党针对青年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存在的差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

(一)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在内忧外患的紧张局势下,对青少年进行阶级教育是主要任务,根据现实的需要,在延安时期特别注重突出对青年进行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毛泽东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形势,经过深入调查后提出革命中首要的问题是分清敌友问题。当时对于没有接触过中国革命的青年来说,如何分辨敌友那是相当困难的。于是毛泽东同志决定对加入到延安根据地的青年进行政治教育,使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于是通过设置政治课程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建议青年知识分子都要读读马克思的相关著作,特别是《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先后开设了马列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院等17所学校,加强对青年的教育。此外毛泽东同志还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创作了《实践论》《矛盾论》,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号召青年以及全党同志学习毛泽东思想,使青年在毛泽东思想的洗礼下正确认识阶级问题,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除了加强对青年的政治教育外,1942年的延安整风更是侧重对青年的思想整改。由于革命形势的动荡,延安根据地的青年来自世界各地,包括沦陷区、国统区、华侨青年,这就使得青年中的思想不单纯,对革命形势认识不足,怀揣着个人英雄主义,甚至幻想着能在战争中谋个一官半职。对此毛泽东同志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顿三风。延安整风更是一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动,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破除党内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通过开展学习竞赛,在学习中总结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而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随着思想教育以及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大部分先进的青年中已形成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觉悟,这对于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青年投身于中国革命,为中国的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经过整风运动后,大部分青年实现了认知上的飞跃,改造了青年的世界观,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实现了空前的统一。

(二)理论灌输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延安时期,党采用了开设学校、开设专门的理论课加强青年对战争形势的把握,加强青年对阶级观的认识,加强青年对革命方针政策的了解。中共中央党校还专门设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问题和党建四个研究室,毛泽东同志以及其他领导人还特意到抗大给青年知识分子讲授《辩证法和唯物论(讲授提纲)》,以通俗的语言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针对大家在哲学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疑惑的问题,毛泽东采取开设学校、办专门的马列主义研究室,到学校进行讲学等方式为大家答疑,此外,还邀请周恩来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刘少奇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陈云讲《党的建设》”等[2],这都是党重视对青年理论灌输的教育,采取各种方式在各个方面深化青年的理论学习,使青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重视理论的同时还不忘回归实践,实践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延安时期是一特殊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这决定了党对青年的改造必须落实到实践中去。处于战争时期,各方面补给不足,在中央的领导下,各学校开始了边学习边参加生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运动,使青年加入农村参与农民的生产活动,比如青年到农村拿起锄头开荒、办合作社等,亲身体验生产劳动以及为人民服务的过程。通过生产劳动不仅能加深青年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更能使青年在劳动过程中养成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鼓励青年投身社会实践也实现了自给自足,并能使青年切身感受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世界的本质内涵,通过实践体会理论。此外,通过实践劳动激发了青年的创作灵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产大合唱》《兄妹开荒》等影响一代人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劳动中产生的。从生产劳动的成果来看,党进行的生产实践教育不仅改变了青年思想上的认知,更是为当时的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物质条件,说明理论灌输是前提,回归实践则是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是党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法宝。

(三)革命典范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精神上的榜样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激发人们热情的精神动力。在延安时期党对青年的教育特别注重对其进行革命中的典范教育,通过榜样的力量以及行为影响青年的认知和行为,该教育方式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比如开展学习白求恩无私奉献的国际精神,希望青年们能成为具有高修养、对人民有益的人;号召青年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牢记时刻为人民的理念。毛泽东更是通过演讲《为人民服务》号召大家向张思德学习,希望大家学习愚公精神,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讲故事方式给大家讲解最难懂的理论问题,借助身边具体的人物形象宣传精神品质最具说服力,榜样教育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广大的人民群众深受鼓舞,在青年群体中也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极大地鼓舞着青年在学习革命典范的过程中树立理想和抱负,并积极投身于党的各项工作中去,这是党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大鲜明特色。

决定事物性质的是事物存在的内因,先进人物对青年的影响是外在的力量源泉,这时更需要由内到外的思想转变。于是这个时期党也非常重视对青年进行自我教育,把“治病救人”的方针贯穿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加强自身修养,理论的生硬灌输不如发自内心的认可,青年有自身的认知与思维特点,而不能要求其机械地背诵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时党的《解放日报》与《学习》副刊则通过刊发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检讨启发青年,如冯文彬的《如何反省自己》、邓力群的《我来照照镜子》、韩作黎的《我是怎样反省自己》等等文章[3],通过德高望重人物的示范反省加强循循善诱的引导更能实现自我选择,克服教条主义的不良作风,希望青年能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基础上,改造自我,实现从“旧我”到“新我”的改变。

(四)宣传教育与激励教育相结合

理论的影响深度,需要从它的影响力表现出来,延安时期党也非常重视对青年进行宣传教育。随着大生产运动,凯丰动员文艺工作者下乡进行演出,通过表演的形式向大众传播思想,使文艺演出到农村、进校园、进军队。以鲁艺为中心,文艺工作者通过歌剧《白毛女》、新年画木刻《八路军和民兵》、民族音乐《黄河大合唱》等艺术作品传播极具时代性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是宣传救国、动员广大群众参与革命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党还依托各种载体加强对青年的宣传,比如创建广播电台宣传党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及英雄模范事迹,出版各种报纸与期刊如《中国青年》《解放日报》《边区群众报》等等进行宣传。为了使青年以及广大民众对当时形势进一步理解,党还组织进行各种生动形象的抗战画报宣传。

党在进行多方面宣传的同时,也对劳动模范以及英雄进行奖励。毛泽东为劳动英雄的奖状亲笔题词,这是一种贴切又生动的教育,给广大青年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激励其向劳动英雄学习。例如何维忠“切实朴素”、杨林“坚决执行党的政策”等等[4]。1943年更是举行了生产展览会和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对185名劳动英雄进行了表彰,希望大家向开荒的吴满有,努力生产的工人赵占魁,节约公物的机关人员黄立德、佟玉新等学习[5],生产劳动英雄可以与边区领导人坐在一起,让人们重新认识劳动的意义。通过这样盛大的表彰大会树立只要肯干,就能成为“状元”,不仅激发了获奖劳模的生产斗志,更激发了广大青年以及民众勤劳肯干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生产氛围。

三、延安时期党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示

延安时期虽为过去时,但党在这个时期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却不过时,对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解决“培养怎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提供方法。

(一)树立政治信仰,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延安时期党非常重视向青年传播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在思想上走上正轨,才能在行动上不走弯路与邪路,这是延安时期党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给我们留下的重要经验。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不仅需要坚定的政治信仰,更要在思想与行动上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当下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西方加强对我国青少年的文化渗透,宣扬“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等等言论,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其意识形态通过网络的隐秘性传播到中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发展中,大学生抵制诱惑的能力不足,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更像催化剂促使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动摇其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另一方面,更是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进而贬低马克主义,使一些对马克思主义不坚定的大学生思想产生动摇。因此党需要加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通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会、报告会、座谈会等进行理论学习,也可通过制作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与本质,为理论的传授增添乐趣。教育者也可通过向学生讲述故事的方式讲解马克思主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羞涩难懂的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由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的学习状态。只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科学辩证地看待当下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新时代,随着思想与时代的进步,党对青年的教育更需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的头脑,使其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对共产主义充满信心,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而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这就是延安时期对培养怎样的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培养有着正确政治信仰的接班人的经验。

(二)树立实践意识,做脚踏实地的时代新人

注重实践教育是延安时期党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经验。延安时期党鼓励青年参加大生产运动、下乡进行文艺宣传等等实践活动,不仅解决了战时的物质紧缺,更是培养青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在为人民服务中展现自身的价值。新时代,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除了进行理论灌输,更要根据青年的具体情况让青年参与实践,同时需要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可利用虚拟技术,建立仿真模拟教室,在校园内也可进行实践模拟活动;开设网上虚拟志愿服务社区为大学生在校体验社会生活提供平台;开设通过匿名方式投稿进行网上心理咨询的志愿服务工作室,为社会上需要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的大众提供帮助;进行线上辅导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社区面向全国的留守儿童开展线上辅导;还可以结合重大纪念日进行线上讲英雄故事、历史事件分析,向全国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

线上实践活动的开展固然重要,但是线下实践活动同样不可或缺。鼓励青年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学校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线下志愿活动,寒暑假下乡支教,鼓励青年在自己的家乡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把青年大学生聚到一起开展下乡志愿活动,在为人民服务的环境中培养其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接地气的实践活动中接受党的思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深入基层体会和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汲取经验,在集体智慧中发展与完善自身。

(三)善用大众传媒,增强青年对党的政治认同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大众传媒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延安时期党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创立了第一家广播电台,同时通过各种期刊、报纸传播党的政策、路线方针等。这启示当代教育需要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向青年传递党的最新动态、方针政策等文件精神。大众传媒是青年了解和认识国际形势的重要途径,网络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极大的机遇,受教育者可通过互联网、电视、微博以及各种网站等获得自身需要的信息,开阔视野;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教育者要在教育过程中成为正确的引导者,用马克思主义巩固互联网阵地,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向青年传递科学使用网络以及如何合理过滤传播内容,使青年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总之,延安时期党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那个时代的奇迹也是当代值得借鉴的重要内容。在借鉴的时候需要注意结合时代的主题与具体的实际情况以及当代青年所具有的特点,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锦上添花,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真正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时代问题。

注释

[1]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自序).

[2]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陕西文史资料(第十辑)[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210-220.

[3]钟佩君.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523-524.

[4]刘益涛.十年纪事:1937-1947年毛泽东在延安[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254-25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0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75-677.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