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1-01-15陈安祺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高中阶段意义

陈安祺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对高中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还要求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国学精神,做新时代的中国人。作为新阶段的高中语文老师应该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帮助学生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弘扬中华文化精神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角度出发,分析在语文学习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实践途径,让广大教师更加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帮助高中生感悟国学精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意义;语文教学渗透;高中阶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被忽略,甚至出现断层的情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意识到问题所在,肩负起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大使命,让中华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和学习的重要阶段,更加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因此要重视日常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促成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语文素养,弘扬学生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还可以帮助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夯实学生文化底蕴。

1. 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传统文化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国学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学习《大学》可以让学生学会民族礼仪;学习《论语》可以培养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学习《道德经》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除此之外,经典作品中还包含了很多优秀品质,如父慈子孝、敬业乐群、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等等,所以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优秀品德有很大的帮助。

2.有助于教学适应时代要求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推广传统文化也是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味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古人智慧的结晶,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3.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中华优秀的经典作品凝结着作者的智慧结晶,无论是行文顺序,还是字词使用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最终达到行云流水、抑扬顿挫的程度,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学生在经典学习中慢慢积累语感,感受作品中的凝词炼字,进而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其次经典作品中包含大量的文学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增强文化底蕴。大量的“读”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学会在阅读当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大量的“读”也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包含语言材料和内容材料,增加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1.围绕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在高中语文阶段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立足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明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挖掘教材中和传统文化有联系的知识点,抓住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的时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课时,在讲到“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这句话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引导学生搜集中国文人关于“秋”的古诗词及相关著作,让学生掌握更多古诗词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内容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增强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普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距离学生比较久远,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利用视频动画或者音乐图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利于学生的理解吸收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课时,可以引入一些关于荷塘月色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莲花的形象,然后还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关于莲花的古典诗词、文言文等,加强学生对文章所描绘的场景的了解,感受文章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增加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注重课堂内外连接,拓展学生传统文化知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只局限于课堂当中,作为教师应该注重课内外的连接,引导学生在课外也要去关注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可以布置合适的语文作文,加强课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在学习完《陈情表》和《出师表》时,可以让学生去思考两篇文章体现的“孝道”有什么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去恪尽职守,尽忠尽孝呢?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两篇文章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切身感悟到“忠孝”的内涵。其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传统文化活动,例如在中秋节时可以组织做月饼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把这次活动记录下来,并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习作,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弘扬了民族精神。

结语:总之,我们应该把在高中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成是知识体系,更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昙花一现。要从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凸显民族精神,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水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高中阶段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课堂若无经典,语文何以立人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