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直是”负面评价的规约化

2021-01-15武钦青刘德贝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情理规约省略

武钦青,刘德贝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在言语交际中,许多言语意义无法从语表意义去理解,需要从认知上进行判断、预测、推理,通过它的隐含义去理解,当不需要靠语境和进一步推理就可以获得相关的“隐含义”时,这种“隐含义”再进一步固化,最终被语言使用者规约成比较固定的意义,规约化(conventionalization)实际上就是语言使用者在言语交际中对言语信息含义的“认知-推理-固化”的过程[1]。语气词“简直”经常和“是”连用,最后规约化为一个整体,具有负面评价功能,如例(1)和例(2)中说话人用“简直是”表达自己的不满,这里的“简直是”已经不是表主观判断的短语“简直+是”。

(1)昨天又去吃甜品,还说要减肥!简直是!(BCC汉语语料库)

(2)有些人的情商啊,真是!让人无语,简直是,都大学生了,脑子呢?(BCC汉语语料库)

《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对“简直”的解释是,表示完全如此,语气带有夸张[2];《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把“简直”解释为强调完全如此或者差不多如此,含有夸张语气[3]。张谊生认为“简直”是对相关命题或述题的主观性评注[4]。齐春红指出“简直”与其他修辞手法结合使用,表高度夸张,不结合使用则是表轻度夸张[5]。杨万兵、吴德新分别从历时角度考察了“简直”的语法化过程[6-7]。王雅静认为当现实超出说话者的预期,往往用“简直”引出主观评价[8]。李泉把“简直”看作一个表主观限量的强调标记,并且是表“受限”强调[9]。更多学者关注的是反预期构式“哪里是A,简直是B”[10-11]。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已注意到了语气副词“简直”的特殊语用功能,但更多的是对它语法化的考察,对“简直是”专门研究的文章较少,吕佩分析了独用附缀结构“简直是”,重点探讨“简直是”的形成,探讨“简直是”的话语功能及表负面评价的规约化过程与动因,还可以通过比较发现“简直是”与“简直了”在用法上的差异[12]。

一、“简直”的话语分布与功能

(一)话语分布

作为负面评价话语标记的“简直是”在一个话语序列中可以处于起始位置或者中间位置,也可以居于结尾位置。

1.起始位置

处于起始位置的“简直是”具有保持当前话题、连贯语篇的作用,“简直是”是对上一话轮中的某种现象的主观评价,言者和听者之间的互动性比处于中间和结尾处的“简直是”更强。

(3)何先生:咱们是闲话少说,主要今天讨论这个空置房的问题,我听了这节目以后,我觉着又可悲又可气。

宋扬:空房管家。

何先生:简直是,你要说这牛鬼蛇神现在也太多了,雇一个管家给放点水,给开开灯。北京市本来这个电力、水力就紧张,你说没事放点水玩,开开灯玩,我说这人都有病了。(电视栏目《城市零距离》2011-03-17)

例(3)“简直是”处于话语的起始位置,承接上一话轮中所谈论的话题,赞同听者的观点,并在赞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表对所谈话题的看法,表达负面评价义。例(3)“简直是”是对上一话轮谈论“空房管家”的评价。

2.中间位置

处于话语中间位置的“简直是”所评价的内容一般是言者认为听者的言行不合时宜或者是自己针对某种现象所作的负面评价,跟处于起始位置上的“简直是”不同的是它并不需要在前一话轮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加深性评价。如例(4)对“无影人后援会”的负面评价,在句中与骂詈语“他妈的”同现也说明了这一点。

(4)“明天还要有数千名青年在体育场成立无影人后援会。”“唉,他妈的,简直是,谁要他们后援!”(赵志明《无影人》)

3.结尾位置

处于结尾位置的“简直是”在语料中出现的用例相比其位于起始和中间位置要多。

(5)窦文涛:山西感觉这土很厚的一个地方。

查建英:就是在那个公路上你穿过几个县到处那个空地都是,哎呦,简直是。(电视栏目《锵锵三人行》2009-07-17)

(6)到处都是蚊子搞得我现在不能睡,我真的要崩溃了。但是也不能说,只能自己忍,唉,简直是。(BCC汉语语料库)

(二)话语功能

上面例句中“简直是”不管是处于起始位置、中间位置还是结尾位置,已经规约化成了一个表示负面评价的话语标记,“简直”不能理解为“完全如此”,“是”判断动词的功能也逐渐消失,“简直是”是负面性的表态语,它的话语功能是情感和情理上的否定,即话语否定。话语否定是互动交际中说话人对话语环境的刺激根据个人情理系统做出的否定性反应或评价。这种反应和评价以情理判断的结果为出发点,以情感宣泄为目的,以改正错误为落脚点[13]。语境中的言语行为可能刺激“简直是”做否定性的负面评价,如上文中例(5)就是对“公路上都是土”的否定,例(6)是对“忍受到处都是蚊子”的否定,再如例(7)是对“奢易拍鉴定结果不靠谱”的否定。

(7)奢易拍鉴定结果不靠谱?谁说的,瞎掰什么?简直是!(百度贴吧2017-02-17)

话语否定是基于情理上的判断,情理值是外部事物或事件联系性的大小,对情理值的理解往往是以人们的认知经验为基础的,如“大学生”与“识字多”具有高情理值,“小学生”与“识字多”为低情理值[14]。某件事于情于理是对还是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要根据情理去判断,低情理值不符合言者预期,会对其进行否定。

二、“简直是”的规约化过程及动因

(一)规约化的过程分析

“简直是”规约化为负面评价的话语标记在现代汉语中才出现。在汉籍检索系统及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语料库中搜索“简直是”,发现语气副词“简直”与判断动词“是”连用最早出现在清代。

(8)他拿灯一照时,只见何氏仰面睡着,头发披着,眼睛睁着,口张着,脸上变成不紫不黑的颜色,他方才说他老婆睡得同死的一般,这可不但同死的一般,简直是死的了。(清《九命奇冤》第十回)

(9)伯述道:“这种人若是抉出他的心肝来,简直是一个无耻小人!他那一种发狂,就同那下婢贱妾,恃宠生骄的一般行径,凡是下婢贱妾,一旦得了宠,没有不撒娇撒痴的。(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二回)

例句中的“简直”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中的解释,即“完全如此,带有夸张语气”,“是”可视为判断动词,“简直是”是对某种情况的确认性判断。“简直是”能够最终规约化成一个话语否定的负面评价标记,与“简直”的量级含义及“是”的语法化有关。

1.“简直”的主观极量义

“简”本义是古代写字用的竹片,“直”本义为“正视义”,后来引申为“正值不弯曲”。“简直”合用意为“直接了当、简朴质值”[15]。

(10)王劭志在简直,言兼鄙野,苟得其理,遂忘其文。(唐《史通·论赞》,转引自《汉语大词典》)

(11)故其辞语繁重,序事过祥,不若《春秋传》之简直精明,浑厚遒峻也。(宋《述〈国语〉》,转引自《汉语大词典》)

由“直接了当”义引申为副词用法同“索性”“干脆”,因为“直接了当”就是指行为动作的不绕弯子,干脆利索,可以理解为“直接”义。“直接”谓不经过中间事物,径直继承,也可以理解为不经过过程径直出现某种结果,王雅静认为“直接”语义必然会指向一个根本的完全彻底的行为,由此引申而来“简直”就是不绕弯子,把话说透,说得更加彻底[8]。通过对历时语料的考察发现,“简直”在下面例句中可做“完全彻底”义来理解。

(12)今儿请的是几位客呀,我简直的没瞧见知单。(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第十一回)

从上文总结的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现代汉语中“简直”表示“夸张强调”是大部分学者的共识,“夸张强调”是一种语气,与“简直”的“完全彻底义”有关。

(14)(宝小姐)见了戴世昌,喝去呼来的,简直像他的奴才一样。(清《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15)今天简直把本县气死!可恨这些人,既要伸冤,又指不出真凭实据。(清《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

这两例中“简直”后续部分“像他的奴隶一样”“把本县气死”都是夸张的说法,因为“像他的奴隶一样”“把本县气死”是不存在的,才有了“夸张强调”意义,这就是现代汉语中“简直”的用法。

(16)我上午8点钟上班,人挤人,简直像肉饼似的,冬天可能好一点,夏天确实非常热、非常难受。(电视栏目《议政论坛》2012-01-08)

(17)夏天的时候基本上喂四斤半,也得五斤,根据猪的品种不同,我那时候还拿个小秤,特认真,简直把我爸气死了。(电视栏目《面对面》2009-05-25)

王雅静认为“简直”的后续成分是以自己的预期或社会常规为评价标准,加入表示极点量的成分,从而引出一个语义量级更高的评价,“极了”“透了”“死了”都是极点性成分,可以与“简直”搭配使用[8]。

(18)*简直棒 简直棒极了

*简直糟 简直糟透了

*简直烦 简直烦死了

“简直”将其凸显的焦点置于主观量级或者说语用量级的极端,因为它所隐含着的量级序列往往是主观性的,如例(16)和例(17)中的“像肉饼似的”“把我爸气死了”,都是说话人的主观看法,这个量级序列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是”是结论性判断,“简直是”是说话者将自己做出的结论置于主观量级的极端。

(19)有么事等我回来,咱们大家商议,此时简直是把我糊涂死啦!(清《三侠剑》第四回)

(20)黛玉用指头羞他道:“亏你有脸说得出,这简直是三岁小孩子的话,那里像中过举人,又做了老子的?别叫哥儿羞你了!”(清《红楼梦》第十九回)

例(19)中的“把我糊涂死了”处于主观量级的极端,因为“死”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例(20)中“简直是三岁小孩的话”是黛玉认为宝玉说的话极为不合适,从句子中的“亏你有脸说得出”可以看出来。成人说出“三岁小孩的话”是低情理值,处于言语合适度的最低端,也是极端的表现。

2.“是”的语法化

高校图书馆领导应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针对馆员的工作所需,关注馆员的生活品质,按照其个性化需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投资,提供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学习计划,诸如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建设、信息技术能力的造就等方面开展期限短次数多的教育培训。

张谊生在描写“F 是(副词+是)”演化轨迹与机制时指出,“是”大致的演化路径为“代词→动词→副词→词根→词缀”[16]。董秀芳指出现代汉语副词后的判断词“是”正在演变为一个词内成分,如“好像是”“首先是”“尤其是”“已经是”[17]。“简直是”在演变为话语标记的过程中,判断动词“是”也在逐渐语法化。

(21)心灵手巧的面点师傅们玩出了花样,你看这花馒头,简直是一件件的艺术品。(央视网2019-02-18)

例句中的“简直是”是“简直”+“是 NP”,两者不能连读,“简直”为语气副词,做状语修饰“是NP”,“是”为判断动词。当“是”后为谓词性成分或者小句时,语音和语义弱化,成为一个后附缀(enclitic)。

(22)看他手脚并用的挣扎模样,简直是在调动起全身细胞来表示拒绝,直接抗议“你们娱乐圈太乱”。(电视栏目《娱乐播报》2018-08-06)

(23)还大学生呢,简直是生活不能自理!新兵班长的一句话,深深刺痛了赵小龙。(《中国青年报》2018-08-20)

在例(22)和例(23)句子中,“简直是”辖域为谓词性成分或者小句,“是”语音失去了独立性,必须依附其宿主“简直”,分析为“简直是”+“VP/S”,当“是”成为一个词内成分,也就是词缀(affix)时,“简直是”才成为一个话语标记。

(24)从拿到原始素材到成片输出仅仅30 个小时,其间还有大半天的时间在上课,简直是。(BCC汉语语料库)

(二)规约化的动因分析

1.人际互动中的交互主观性

李小军在解释表负面评价功能“真是(的)”时指出它是基于在话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principle of politeness)发生的语用省略[18]。“简直是”负面评价形成的动因同样也是如此。由于“简直是”具有主观极量义,后续成分是极性论断,所以在人际互动中既要突出说话人的主观情态、态度与立场,又要关照到听话人的“面子”问题,考虑到听话人的接受度,就会发生语用省略,这体现了人际互动中的交互主观性。

(25)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冯德全《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26)许凤听到这里,突然往路边草坡上一坐不走了。胡文玉忙蹲下问道:“怎么?又生气啦!你这个人简直是……一句话不顺耳就闹气。好,好,快起来,有意见只管说嘛。”(雪克《战斗的青春》)

例(25)句是说话者反对家长用这样的言语对待孩子,他认为这样说是对孩子的挖苦和侮辱,虽然不是体罚,但是是一种语言暴力和精神虐待。在人际互动中负面评价话语往往考虑到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会造成一种语用省略。语用省略的后果是造成了语用模糊,即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19]。吴春相等认为语用模糊都会形成悬念(suspense),达到“此处省略……字”的效果[20]。在负面评价的话语中语用省略是会话中“礼貌原则”的体现,能够保障互动双方在较为和谐的话语环境中进行交流。“简直是”后面表达主观极量性结论,当这种结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时,也会出现语用省略,在会话中即使说话人不把“简直是”的后续成分说出来,听话人也会关注并能理解说话人的意思,这种语用省略能表达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情感。

(27)宋美龄反问道:“西安情形还好,倒是您听到些什么了?这几天的谣言,简直是……”(陈廷一《宋氏家族全传》)

(28)当时轰炸得非常惨,我妈妈说第一次轰炸的时候简直是……所以我那歌剧里面的炸弹是什么,就是根据那时候我妈妈讲的。(电视栏目《解密》2011-11-01)

2.负面评价话语环境的浸染

据王雅静从历时语料中的考察发现,当“简直是”后的“VP”成分都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时,驱动其“夸张强调”义的产生[8]。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随机抽取含“简直是”的300 条语料发现有47 条表正面评价,占15.6%(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简直是奇迹”有16条,“简直是天文数字”4条),253条表负面评价,占84.4%。可见,“简直是”经常出现在表示负面评价的话语环境中,与其后续成分共同承担话语否定的任务,高频使用“简直是”比较容易被浸染到负面评价的意义,并随着其词汇化进程的推进,最终与后续成分脱离开来,当其处于结尾处时,完全是负面评价。

(29)污染造成的损失,应该说是不可估量,但是你看,短片里面提到一个细节,昨天这个公司的股价居然是涨停,这两个现象我们觉得都无法解释,简直是。(电视栏目《新闻1+1》2010-07-22)

三、“简直是”与“简直了”

语气副词“简直”与语气词“了”组合也有其独特的功能,吴春相等[19]认为独用的“简直了”是对极量程度的主观评价与感叹,有进一步叹词化倾向[19]。在“简直+VP 了”中,由于“简直”把焦点项置于主观量级的极端,“VP”具有极量程度义,“VP”语用省略,造成了“简直”与“了”的直接组合。在“简直了”中“了”为句末语气助词,它不仅表示对新情况的肯定,而且还加强说话人对新情况的感叹[21]。

(30)简直了!这幅乾隆“喜提”的巨画重现芳华。(新华网2021-04-01)

“感叹”量度程度之高,进而表明自己的主观评价,像下面的句子中一般“VP”不会省略。

(31)这可好,闹出毛病来没有?不听老人言,祸患在眼前!这简直把祁家的脸丢透了!(老舍《四世同堂》)

此外,在吴春相等所例举的30个“简直了”独用例句中,仅有3例表示负面评价[19],说明感叹的对象往往是在“好”的方面超过了说话者的预期,进而进行的一种赞叹。

(32)《家有儿女》简直了,刷了无数遍。(《青年观察家》2019-01-20)

(33)人闯红灯怎么处罚好?交警的这一招简直了!(人民网2018-03-28)

“简直是”负面评价居多,主要还是跟两者经常出现的话语环境有关,在形成机制方面,“简直了”受到“副词+语气词”组合平行类推的影响,在现代汉语中“副词+语气词”普遍存在并且表达特定的语用功能。

(34)至于嘛,跟反恐精英似的。(《中国青年报》2014-03-04)

(35)真做了这样的事,谁能跑得掉。最后除了把客户资金一分不少地还给客户,还得再去坐几年牢,何必呢。(《青年观察家》2018-12-28)

结 语

以“简直是”为例,分析其表负面评价的规约化过程及动因,并将其与“简直了”进行比较。语气副词“简直”将焦点项置于主观量级的极端,并加以强调,具有否定预期的话语功能,是其产生“夸张”意义的主要原因;“简直是”规约化成为一个话语标记,也是“是”从判断动词到附缀再到词缀的语法化过程;“简直是”规约化成为一个负面评价的话语标记体现了人际互动中的交互主观性,负面话语环境的侵染是其表达负面评价的主要原因。“简直了”主要是表达正面评价,它的形成受到“语气副词+语气词”类推的作用。高频率引起线性毗邻的语言单位的组块化,语串频率(string frequency)是导致相邻语言单位附着化(cliticization)和合并(merger)的最重要动因[22],当一个语法单位高频出现,人们就有可能将其作为一个语块来提取并加工,这个语法单位就更容易获得整体感知,“简直是”负面评价的规约化就是很好的例证。

猜你喜欢

情理规约省略
事实与情感——儒家“情理合一”思想的再认识
传统自然资源保护规约的民俗控制机制及其现实意义
情理之外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致新敏队长
主持人语:情理与法律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无人值班变电站保护信号复归方式的改进
基于改进LLL规约的MIMO系统解码算法*
中间的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