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策略研究

2021-01-14孔繁玲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运输思政

孔繁玲

一、问题提出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高等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就要坚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既具有职业技能又具备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抓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水平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构建大思政格局是高校创新德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和新举措。职业院校如何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推动思政课内涵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然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探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方法和途径。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各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使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协同效应”。

课堂是高校育人的主要阵地。在高校,无论是专业课、思政课还是通识教育课都蕴含着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规律的探寻和思索,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大学时期是使大学生成长为具有学科专业素养、能够成熟地从事实践活动的独立个体的关键时期。作为培育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钻研精神和创新热情,提升职业理念、职业精神,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可以说,“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中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共识尚未完全形成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实施“三全育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课程思政”大格局,需要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共同配合、一起努力。由于传统观念、惯性思维的影响,还有部分教职工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工部门的事情,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任务,与自己无关。尤其是部分专业教师仍然存在“专业课就是讲授专业知识”的思想认识,给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不小的难度和阻力。

(二)专业课程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基本功

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强调学中做,注重实践能力,强调动手能力和就业技能培养,教学方法以理论加实操为主。思政课程强调内心感受,注重思想转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方法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专业课程教师擅长职业领域的科技知识和技能训练,未能很好地掌握思政教育规律和适合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政水平。而大多数思政教师相应缺乏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与技能,很难做到在思政课程中融入专业教育。

四、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探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具体策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通过讲授物流运输企业组织货物运输的技术、方法和流程,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的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运输操作能力及运输管理能力,旨在为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的运输部门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操作性、实践性的业务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该专业课程通过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再设计,实现了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将我国现代运输业的发展融入课程当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近年来,我国物流交通运输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高速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远洋运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道路、港口、桥隧建造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标志性的超级工程更是极大提升了民族自豪感,《辉煌中国》的纪录片中记录了中国这些伟大的壮举,将《辉煌中国》的片段融入到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教育案例当中,培养学生的理论自信、民族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此同时,将“爱国文明、诚信守法、和平友善、爱岗敬业”等价值观纳入素质目标中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二)改变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运输管理实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我们除了在普通教室传授课堂知识以外,还需要在企业中加入实践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更好进行校企合作,还要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融合,打破学校和企业间的壁垒,把企业技术专家请到课堂,把企业生产现场变成学校人才培养的最前线,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托校内实训室开展运输流程认知、运输岗位模拟等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实训过程当中进行分组教学,分小组进行实践,通过资料查询、实地调研形成小组报告。将“窗外事”变成学生自己的事,引導学生关注和思考企业需求的人才具备的基本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与素养。

(三)灵活使用积极教学法,推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专业教学,还是思政教育,都在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改革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课,转变为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阐述,全面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运输管理实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态方面进行了调整,首先是将基于工作任务及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整合,如以一个典型运输企业实际业务为例,基于运输企业工作过程,将学生课堂分为两组进行教学,一组为运输企业组,一组为货运代理组。将专业知识体系进行内容整合。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的要求,以案例导入或问题导入方式设定学习任务,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或去企业调研进行深入了解,采用招标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掌握企业中真实工作的情景。

总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是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教师,都要转变理念,不断摸索,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环境创设、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组织改革、教学评价优化等多方面寻找突破,提升思政教育教学基本功,推动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运输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