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通识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

2021-01-14杨钰雅程瑞雪傅永梅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通识教学效果理念

杨钰雅,程瑞雪,傅永梅,高 慧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单一应用型技术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对于高等教育来说,需不断加强和提升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质量,完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

1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19世纪初,自美国博德学院教授帕卡德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开始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虽然人们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但能够对通识教育的目标达成共识。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本质上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目前,通识教育是世界高校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高等教育的充分重视。

2 大学生通识教育现状

2.1 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目前,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缺乏对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太符合现代高校的教育和发展理念。尽管许多社会话题都在讨论高校的通识教育理念,但仍无法突破高校各专业之间的学科壁垒。关于通识教育,还是依靠学生自身的求知精神来进行自我提升。尽管高校都在开展通识教育,但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还不够完善,许多高校仅仅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或是与人文素质相关的课程来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虽然这些课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使学生建立基本的文化艺术和审美能力,但其作用仅是弥补学生在学科方面的不足。真正的通识教育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课程规划,让学生突破学科限制,在专业领域深入研究的同时,提高对跨学科的理解和学习能力。

2.2 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在高校的通识课程安排中,大多是以公共课程或选修课程为主,课程内容也多以艺术、社会学、经济学、计算机为主,都是在生活中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内容。这些通识教育内容种类较多,课程较为丰富,但对学生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

高校的选修课相对于常规课程来说,考核的形式和内容较为简单,许多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学习缺乏正确态度,一般是为了得到学分或是通过考核。除了选修课程之外,与人文素质相关的其他公共课程也因为缺乏相应的管理和考察方式而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另外,一些公共课程过于强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基本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而且课程内容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原因会影响高校通识教育的开展和教学效果。

2.3 通识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方式较为单一

部分高校通识教育主要以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为主,大多是所有的选课学生集中在一个大教室中,通常学生人数会达到一百人以上。在这样的公共课程教学中,教师无法对课堂状态进行良好把控。大多数公共选修课教师都以简单的课堂叙述为主,或者是通过简单的教学课件进行展示,学生无法有效集中注意力。这种单一的通识课程教学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会使学生忽略了通识课程的重要性,还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3 大学生通识教育对策

3.1 树立大学生通识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作为学生基本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通识教育中,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和提升,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通识教育应该是区别于专业教学的基础知识教育,是一种广义的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与不同知识的教育。通过这些基础知识内容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加广泛地认识世界,积累博学的知识及丰富的人生智慧。通识教育也是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准则、崇高的信仰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已经不仅仅是高端人才的必备理念,而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理念。在信息化的环境下,科学发展所引领的社会进步使得学生一直在面对新鲜的事物和理念,让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变得更加大众化。在通识教育中,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鼓励学生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将高校教育作为个人发展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3.2 建设科学规范的通识课程体系

高校的通识课程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建设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高校要根据各个学校的不同特点来制定课程,通过查阅文献和深入调查研究形成科学系统的通识课程教学理论成果。在通识课程的建设中,要注意对教学效果的把控,使学生能够与教师或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学生在通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广泛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不断完善通识课程内容。

对于通识课程的内容而言,除了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等相关功能性课程,还应该建立一些综合性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对其他领域的认知能力,如国学经典、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关注度任意选择相关课程。

3.3 加强多种教学形式的引入

在高校的通识教育中,不能仅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还要引入多种教学形式,以实现课程的多样性及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课堂中的理论教学之外,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多种主题活动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在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了解和学习本地区的城市发展史和红色革命史,或者通过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艾滋病日来让学生对相关事物有所了解,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这些社会活动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会比课堂的理论教学效果更好,需要教师通过相关策略和技巧在通识教育中广泛引入。

4 结语

高校要正确对待大学生通识教育,优化通识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不断进步和完善,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猜你喜欢

通识教学效果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