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涉农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模式探索
——以省属农业类高校为例

2021-01-14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毕业生学校工作

王 亮

(吉林农业大学,长春 130118)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国家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稳就业作为“六稳”工作之首,进一步彰显了就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位置。同时,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尤其是2015年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陆续出台了各类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文件。近年来,在新农科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背景下,高校以实现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探索“五稳步+五保障”的就业创业工作模式,科学统筹,精准施策,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1 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现状及问题

1.1 开展就业创业课程和指导活动

高校基本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课程纳入到了学校课程中,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开展讲座、论坛等就业指导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但许多高校存在着课程授课效果不好、师资队伍能力不强及就业创业指导方式不丰富等情况,限制了教学和学生能力提升的效果。

1.2 举办学校招聘活动和搭建平台

在毕业季来临时,高校都会单独或联合举办毕业生招聘会,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对接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求职和就业。同时,会与企业进行深入对接,开拓就业市场,推介毕业生就业。虽然现在许多高校的招聘会规模很大,但是企业层次不高,造成了学生就业意向不足。

1.3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形势下,多数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比赛及实训等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但学生将创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程度还不高,造成了纸上谈兵的现象,真正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涉农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模式探索

2.1 稳步搭建对接平台,保障完善就业渠道

现阶段,在每年的9-11月和4-6月的就业黄金时期,学校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对接平台积极开展就业洽谈活动。因高校大多为全国招生,所以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到校或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招聘,在企业参会审核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本校专业匹配度高、口碑好及学生意愿强的企业到校招聘。学生也可以登录平台实现线上的简历投递、面试、测评等,大大提高洽谈对接的实效性和成功率。同时,举办企业入校宣讲会,发布企业招聘信息,让企业招聘活动全年不断线。学校还通过成立就业创业联盟等组织,整合、优化就业资源,打造新的就业平台。就业创业联盟的成立,实现了不断深化学校与联盟单位的深度合作,通过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理念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促,不断吸纳更多优质用人单位和教育资源加入联盟,实现就业创业联盟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2.2 稳步开展市场建设,保障优质就业资源

学校通过学生生源分布、到校招聘企业区域分布及学生意愿就业地域分布等大数据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市场开拓方案。构建一支学校、学院和学生三个层次的就业市场开拓宣传队伍,通过业务培训、地域划分、资源整合等提升了宣传效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与企业和人才进行对接,开拓优质就业资源,与全国各地人才部门共同举办网络招聘活动,利用各类网络资源宣传学校。组建校友会,充分利用各地校友资源开拓就业市场也是市场开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政府人才部门、重点企业进行深入对接,深化“校政企”合作,在毕业生就业推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订单生”培养,学生实习实践、奖学金模式等,与企业在就业指导教师赴企业挂职、校企科研合作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各阶段,从而解决学校教与企业用之间匹配度较低的难题。

2.3 稳步推进考核管理,保障精准就业服务

继续开展就业创业工作考核评估,明确学院就业创业工作主体责任,健全目标责任制,以考核激发动力,以动力促进工作。科学编制了《就业宣传手册》、就业月历图、派遣工作流程及填报规则,修订《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文件汇编》和《就业管理工作手册》。按照教育部要求,及时更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数据,确保数据准确、真实、无误。编写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利用大数据分析,面向社会发布学校就业创业情况,同时将数据应用到学校未来的事业发展中[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就业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度重视对特殊学生的就业创业帮扶,积极关注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需求,构建特殊学生群体就业创业精准指导和帮扶工作体系,坚持特定群体重点服务,使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更加精准有效[2]。

2.4 稳步提升师资水平,保障实效就业指导

继续开展师资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明确高端人才引领、校内教师指导、企业精英培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通过外培+内训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校际间和学校内的经验分享和交流,通过教学方法、案例分享及内容完善等方面提升教师的授课和指导水平。不定期举办授课教师座谈、说课及沙龙等活动,教师间通过横向和纵向的交叉,取长补短,完善课程体系。组织教师通过申请科研课题和参加各级讲课比赛的方式进行理论和教学深入研究,达到提升水平和能力的目的。构建由招生就业工作处专职教师、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三个层级的教师指导队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和集体性的就业创业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类就业创业难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就业政策和指导课程;开展就业论坛、就业大使选拔大赛、企业进课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及个体咨询指导等广受喜爱的校院两级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就业创业素质。

2.5 稳步推动内涵建设,保障高效创业发展

实现学校创业教育一年四季不断线、大学四年不断档。利用传统创新创业课堂教育的同时,开发更为灵活和实效的线上课程,让学生创新创业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让学生想学有所学。充分发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作用,创业园具有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模拟训练、商业演练、项目孵化、示范基地展示带动等功能。建立创业园区让学生想用有所用,学校创业园为学生创业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基本设施、免水电费、协调企业注册、导师咨询等服务。为了提高创业项目的内涵建设,学校通过线上的项目交流会、导师项目指导、创业推介展和项目路演等活动使项目充满活力。经过项目孵化,真正将学生项目转化为利润,以创业带动就业,依托农业类高校的专业设置,鼓励创业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做好三农服务,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毕业生学校工作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最“叛逆”的毕业生
选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