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2021-01-14徐亚维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双一流应用型生物

徐亚维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了重要任务之一。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正逐渐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引领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发展潮流。尤其是在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已经实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纷纷投入到这一举措中,相继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了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训和实战环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因为缺乏系统性,整合资源意识和能力不强,创业教育课程还未进入成熟阶段,也未普及[2]。国家也发布了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明确高等学校要以“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学生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方向和任务。这也说明高校已经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了人才培养的重点。此外,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均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3]。

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观念的改变

生物技术专业对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改革,重视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的培育,鼓励教师将现代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性。如果学生和教师没有较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学生也难以顺利踏上创新创业的道路,教师也无法将创新创业的教育做好,而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的培养正是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缺乏的[2]。

2 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

A.校级创新教育平台的构建。为了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和创新创业培育基地。学校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实训,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培训、创新创业实战模拟演练,并提供创业政策引导和咨询。对于一些优秀项目给予入驻校孵化基地的优先扶持,全方位营造校园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不断培养和提升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打造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1]。以“互联网+”为依托,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在学校为学生搭建“培育-实训-孵化”的三级创新创业平台。以省级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为抓手,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近几年,在学校和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比例达到90%以上。通过生命科学竞赛,学生完成了从自主组队、自主选题和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锻炼了协作和科研思维能力;经历了完整的实验研究过程,获得了相关实验结果,最后撰写论文并形成汇报PPT,整个过程全方位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目前,相继涌现出一些优秀的获奖项目,如:教师指导的“动物源性成分掺假检测试剂盒的研制”“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环保保鲜膜的研制”等多个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的项目。

B.融合协同育人创新教育平台的搭建。注重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教育,将科学研究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企业、社会的人才需求深度融合,不断建立产业与教育对接、科研与教学齐头并进的协同育人态势,搭建科技创新与学校教育沟通桥梁,同时有效解决学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3]。要重视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聘请企业人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构建“重实践、励创新、导创业”的课程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学院现已初步形成由12名企业一线优秀员工和主管组成的“企业创业导师”队伍,并不断根据需要增加更新队伍,以保证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共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3 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

A.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需要调整和修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中,加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学分占比[3]。要引入专业导师制,鼓励科研能力强的任课教师勇于担当创新创业导师,同时也对生物技术专业的所有学生提出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硬性要求,即大学四年期间必须主持或参加一次创新创业项目,增强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也间接促进了学院科研氛围的增强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还增加了学生的考研率。

B.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理论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将开放式教学思维适时引入到创新创业教学中。通过对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方法的研讨和探索“双一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做法,在实验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改革,加大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占比,对大部分课程进行了优化设置和整合,部分实验课程更新了实验项目,将教师对接的企业实际生产工艺引入课题,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增设了几个综合性项目模块大实验,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抓手,全面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要将企业生产工艺和教师科研引入实践教学,开展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打破课程壁垒和学科界限。加大了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学生从被动观摩教师演示性操作转变为主动研究、设计和操作的科学研究与实践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要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整合仿真、虚拟现实等资源,不断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虚拟仿真的实验教学资源。

4 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在“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行动纲领引领下,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必然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目标,这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始终,强化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生物技术专业也在激发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上给予了一些政策倾斜,制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导师职责和考核标准,并在工作量核定和绩效上给予相应的奖励[5]。学校支持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学习和锻炼,不断强化实践教师队伍。

5 结语

建设“双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必须全方位推进创新人才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形成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双一流应用型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第12话 完美生物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