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研究

2021-01-14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岗位院校高职

刘 超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长春 13000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高职院校教育的进步。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众多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但也应当充分意识到在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更应当重视学生岗位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偏差。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切实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1 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大部分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之后,对于学习以及生活上的转变并不适应,两者之间的不同也不能及时明确,还有很多学生仍在用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来进行高职阶段的学习。为保障学生能正确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保障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

1.2 助力学生身心发展

当下社会竞争激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目标之一,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帮助学生树立不怕困难的理念,培养出勇于担当的学生,以保障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适应未来的生活与工作。同时,需要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明确未来自身要担负的社会责任。

2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教学模式特征不够明显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一种相对特殊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相较于重视学术性的本科院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承载者,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真正保障学生能够迎合未来社会的发展。但有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参照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被忽视,尚未形成深入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限制。

2.2 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脱轨

在进行专业设置的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查,难以对自身的发展思路进行充分明确,办学特色较为匮乏,难以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同时,还有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对学校自身特点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考量,使得专业机构不够合理,重点专业及特色专业不够突出,难以紧密结合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教学。

3 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策略

3.1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一,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合,打破两者之间的隔阂,将普通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设立各种基础文化课,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为学生更好地进行技术学习提供保障。

第二,高职院校应当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对专业培养进行强化。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综合化的原则,使学生在得到充足的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尽量多进行与创业、新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确保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充分引导,确保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充分培养。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选修课,以保障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得到有效拓展。

第三,产教结合,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1]。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响应产教结合的政策,使实践与理论得到充分结合,改变以往大量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实行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保障高职院校与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相迎合,同时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第四,教师职能和角色的转变[2]。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在扮演着管理者和主导者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难以充分体现。对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改变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者的身份向着辅导者的身份进行转变,提升教学质量。

第五,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开发[3]。大多数情况下,教学资源都被定义为视听说以及印刷等材料,如:光盘、磁带、教学纸片、教材书籍,等等。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开发自身所具备的资源,如:实训基地以及模拟工厂等设备和设施,提升教学的实践性。

第六,办学制度多元化发展,对学生的终身教育进行强化[4]。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对于各种知识的多角度及多方位需求都能够得到充分满足,为学生岗位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改革各种实践课程,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课内外脱节、校内外存在隔阂的状态。

3.2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第一,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落实德育教育措施[5],要充分参照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对学生的认知教育报以高度重视,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得到规范,真正引导学生将规范性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坚实的集体主义及社会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奉献精神。

第二,高职院校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以往的技术劳动者,而是向着技术人文者的方向转变,为学生高度责任心的形成提供保障,培养出具有较好人文科学素质的学生。对此,高职院校应当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及时转变,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设一些有关课程,如:环境保护课程、人文建设课程和自然辩证法课程,确保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充分提升。

4 结语

以往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有些迷茫。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发展问题,解决问题,对岗位能力培养方面的最新信息进行充分了解,积极进行实践与学习,为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岗位院校高职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走进“90后”岗位能手